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憑童年照找回被拐孩子,示範了AI的正確玩法

AI技術本身是中立的,其效果、利弊,關鍵還是看它怎麽用,用在哪些地方。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文 |任然

最近AI與“臉”搭配的新聞“露臉”幾率比較高。

在“ZAO”引發用戶信息洩露擔憂的另一邊,AI人臉識別卻引發了截然不同的關注。據央視報導,最新的人臉識別技術能夠讓人工智能深度學習五官的成長規律,憑借一張孩子兒時的照片,就能實現跨年齡識別人臉。截至目前,四川省警察廳、深圳市警察局已經用這項技術成功找到了12名被拐超過十年的孩子。

父母丟失孩子之痛、社會打拐之難,這在近幾年的相關新聞和電影中,都有不少呈現。本次媒體報導的案例中,就有“三歲兒子被拐12年,父母一年走爛12雙鞋苦尋兒子”的悲情細節。

AI跨年齡識別技術幫助警察機構讓多個丟失孩子十年以上的家庭破鏡重圓,不僅再次展現了技術創新在偵查領域的重要性,也拓寬了社會對AI應用範疇的認知。

其實,AI在“人臉”上做文章,遠不只是“換臉”這麽簡單。在張學友演唱會上多次抓捕逃犯、在重慶機場抓獲學霸弑母案嫌疑人等事件背後,都有AI人臉識別的功勞。

這些現實案例說明,AI技術本身是中立的,其效果、利弊,關鍵還是看它怎麽用,用在哪些地方。

工信部就ZAO安全問題約談陌陌:強化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毫無疑問,AI技術的發展,是世界性趨勢。然而,由於法律及相關邊界、倫理的爭議,AI的推廣應用還存在諸多模糊地帶,也需要社會對AI技術的推廣保持必要的審慎。但這並不意味著否定這項技術本身的應用前景。

當前不少科技創新首先是應用於消費領域。像AI自動駕駛、娛樂化的AI換臉,都拉近了人們與AI的距離。不過與此同時,這也容易給人造成一種錯覺,認為商業就是技術的唯一價值。但其實,AI應用的範疇非常廣,既要對技術本身帶來的“濫用”及其次生問題予以警惕,也不宜盲目壓縮其在其他領域發揮價值的可能性。

AI技術是專業的,其應用上的合理邊界,社會大眾自有其判斷。將AI用在換臉或監控學生上課表情上,確實容易招致爭議,用於抓逃犯和打拐,卻收獲了明顯不同的社會反饋,這其實也代表了主流民意的態度——AI人臉識別可以有,但不該被濫用。

當然,無論是幫助警方找回丟失被拐孩子,還是識別學生在課堂的專注度,都意味著AI人臉識別本身的強大功能。而AI越是強大,越要適配相應的風險防範機制,這樣才能“盡收其利而避其害”。

任然( 媒體人)

編輯:孟然 校對:危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