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校長陪餐製”陪出了什麽

孩子在校用餐吃什麽、能否吃飽、營養夠不夠、味道好不好,牽動無數家長的心。日前,教育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規定》明確要求,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應由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規定》自4月1日起施行。陪餐制度推行以來,各地各校是如何推動落地的?陪餐制度究竟陪出了什麽?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陪出“舌尖上的安全”

從菜品種類到打飯時間,食堂每一個細微的改變都被看在眼裡。

在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貞白中學食堂,每到用餐時間,經常可以看到校長周守勤和學生一起用餐,師生邊吃邊聊,聊夥食、聊學習、聊生活,暢所欲言,氣氛輕鬆愉快。

周守勤介紹,該校形成了“食堂三餐,校長、家長和老師與你有約”的常態陪餐制度。學校膳委會明確規定,每日三餐,實行校長等行政人員、家長、值周教師輪流陪餐(餐費自理),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營養供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如何把食堂的大鍋飯做得安全又美味”是青島福州路小學校長趙妤在陪餐中常常思考的問題。為此,學校成立了“家長膳食委員會”,讓學校的食堂打開天窗說亮話。趙妤認為,保障校園師生用餐安全,“陪”和“監”必須同向而行、形成合力。該校在制度執行層面不打折扣,家長委員會、校長、分管校長及總務主任等在各個環節加強監督,從食品源頭、採購到加工製作等全過程建立真正有效的監管機制。

福州路小學還建立了學生用餐家校溝通機制。周一紅燒雞翅根、青椒土豆絲;周二孜然肉片、芹菜肉末粉條……學校微信公眾號、學校網站、各班家委會微信群、QQ群,會征集家長們的意見建議,並於每周五下午定期公布第二周的午餐菜單,方便家長及時了解。

同時,每周一到周五都有家長走進食堂陪餐,查看原材料進貨渠道是否正規、是否新鮮、糖鹽醬油等調味品是否在保存期限內,清洗、切配、烹飪流程是否規範等,並對當天的菜品、服務進行評價,現場督促食堂改進各項服務。從菜品種類到打飯時間,食堂的每一個細微的改變都被家長們看在眼裡。

“陪”“監”同行,讓福州路小學食堂收獲了很多家長的讚揚:“太好吃了,我也來加菜了。”“今天的菜真好看,紅的、綠的、黃的都有。”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創新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遊浩方對學校制定的家長陪餐制度也讚賞有加:“看到外地發生校園食品安全事故的消息後,還是禁不住有些後怕和擔心,如今推出了陪餐製,讓校領導、家長等與孩子們一起共進午餐,這對供應商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陪出“媽媽的味道”

讓家長在學校餐廳務工,食堂裡的飯菜多了份“媽媽味兒”。

中午11:50,下課鈴響過,河南省周口市文昌中學校長朱貴華和學生一起走進餐廳排隊用餐。“從我做起,從學校每一位班子成員做起,與學生共同用餐,守護好學生‘舌尖上的安全’。”朱貴華說。

早在2013年學校成立之初,文昌中學便將教師陪餐製作為學校規範化管理的一部分全面推行。“老師和學生同吃‘大鍋飯’,既讓家長放心,也拉近了師生距離。”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文昌中學教師王海慧頗有心得,在學生就餐的一言一行中,她總能為班級管理找到好方法。

在推行陪餐制度的同時,文昌中學還啟動了“喚媽媽回家”工程——餐廳所有服務崗均採用購買服務的方式,讓家長在孩子身邊務工,食堂裡的飯菜多了份“媽媽味兒”,餐廳管理實現了“家校共建共享”。

“我們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比什麽都重要。”學生家長張冬靜感慨地說。原來,迫於生計張冬靜不得不常年外出打工,到文昌中學餐廳工作後,每天都能陪伴孩子,讓她很欣慰。

為確保餐廳食品安全,學校制定了多項規章制度,從操作環境到個人衛生,從食堂管理到食品加工,從原料採購到食品處理,從普通員工到食堂區域負責人,每一項制度、每一個環節都責任到人。學校還成立了由家委會成員組成的餐廳管理委員會,對餐廳食材的選購和加工等進行全程監督。

“孩子以前吃飯很挑食,不按時吃飯,喜歡吃方便麵、辣條等垃圾食品。沒想到入學短短一個月,孩子回家後不僅自己很少吃零食,還督促弟弟按時就餐,飯後主動清洗碗筷。”高一(17)班學生劉萌的母親深有感觸地說。

餐桌文明是學校文明的重要體現形式,文昌中學把德育貫穿校園管理的始終,把餐廳拓展為學生的德育場所。學校全體師生簽署《文明餐桌公約》,把“光碟行動”納入班級德育考核體系,“取餐無聲排隊、就餐食之不語、餐後擦拭桌凳、餐盤擺放有序”等成為建校6年來師生的就餐自覺。

陪出教育好生態

把食堂當作育人的重要空間,引導學生養成生活好習慣。

“看這個大笑臉,是很難得的,有些學校只能得到中間這個不笑的表情。”在上海市嘉定一中附屬小學食堂裡,副校長康佳指著牆上的監督檢查結果說。

記者看到,笑臉圖像是嘉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貼上去的標簽,意味著檢查結果為最高等級的“良好”。這裡的食堂系社會承包,來自嘉定區教育局統一招標。

嘉一附小不但建立陪餐制度,還把食堂作為育人的重要空間,引導學生養成生活好習慣。在嘉一附小,做到“光碟”的學生可以找校長、副校長合影,然後領取“嘉童幣”。當“嘉童幣”攢到一定數量,能換取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記者發現,學生從領飯到用完午餐離開食堂的整個過程簡短有序,取餐、送盤等環節基本沒有排隊擁堵現象。

校長何蘭告訴記者,前些天她在食堂和學生交流時得知,高年級學生飯菜有時覺得不夠。她向食堂反饋這個情況,這樣阿姨們在備餐時,給三四年級的菜量會比一二年級略多一些。

校長陪餐的消息在學生和家長中傳播開來,他們不僅對飯菜衛生和口味更放心,而且覺得和校領導有了更多近距離溝通的機會。

“校長陪餐看起來是一個小的舉動,卻能讓教育者更有責任感,贏得家長和社會的安全感,引導學生養成好的用餐習慣,可謂一舉多得。接下來我打算輪流到不同班級去用餐,把全校26個班級陪個遍。”何蘭說。

陪出走近學生的契機

用餐就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

“快高考了,你們感到緊張嗎?”4月8日,天津市第九中學“心語空間”陪餐室,高三(5)班的5名學生一邊用餐,一邊和校長李穎交流,隨著李穎一兩句關切的問候,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今年第一次英語高考時,讓我已經不知所措,坐在公車上差點哭了出來。比我還緊張的是我的父母。”學生施暢坦言,父母雖然什麽也沒說,但會時不時地送來水果,或以其他方式噓寒問暖,結果讓自己更緊張了。

於是,李穎介紹了自己身為高三父母的親身經歷,以及自己當年奔赴考場的情形,並積極開導:“多說,怕給你們增加壓力;少說,怕你們覺得不關心。其實,父母並不想給你們特別大的壓力,只是希望你們盡最大的努力,為自己的人生拚搏一把。”

聽著校長、老師和同學的聊天,施暢脫口而出:“青春是一種歷練,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她補充說,所以,無論結果好壞,只要自己盡力就是最棒的。

在李穎看來,“約飯”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走近學生的一個契機。

通過陪餐,分管德育工作的杜學彤還發現了許多教育細節:“比如,教師的每一次言傳身教,就餐禮儀、節約習慣的滲透;再比如,學生怎樣和長輩一起就餐……用餐就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