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普營養】細說糖尿病1: 為什麼糖尿病人越來越多?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細說糖尿病1: 為什麼糖尿病人越來越多?

文章來源:冰球說醫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作者:李紅梅,上海鐵道醫學院臨床醫學本科,同濟大學醫學院心血管學碩士,復旦和杜克聯合培養遺傳學博士,博士後,現任強生中國感染和疫苗臨床研發負責人。

冰球,美國耶魯大學臨床醫學博士(MD)和工商管理碩士(MBA)。現於美國排名前三的教學醫院做內科醫生和醫院管理。分答認證號:冰球醫生

說起糖尿病,大家肯定不陌生。如今中國已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國。2013年,中國糖尿病患者達到人口的11.6%。而在1980年,這個比例還不到1%。

雖然人們對糖尿病有所了解,但我們身邊還是充斥著很多真假資訊。這裡我和李紅梅博士將與大家聊聊糖尿病的各方面知識,希望通過接下來幾篇文章,能讓大家對糖尿病有更深入的認識。

甜蜜的負擔

糖尿病是歷史上最早有描述的疾病之一。埃及手稿在公元前1500年就提到這個疾病,稱之為「排尿太多」。大約在同一時期,印度醫生們也發現了這個疾病,注意到病人的尿液有甜味,會吸引螞蟻,將此稱為「蜂蜜尿」。

糖尿病是一組疾病的統稱,其中心特點是人體內血糖含量過高 。

我們所吃的食物會有一部分消化為葡萄糖,為身體提供能量。而胰腺,一個在胃附近的器官,會釋放一種叫胰島素的激素,幫助葡萄糖進入體內的細胞。

當患糖尿病時,身體不能製造足夠的胰島素或無法有效使用自己的胰島素,導致血糖在血液中積聚。早期它只是血糖偏高,病人可能沒有任何不適。

如果長期不加控制,糖尿病的危害會滲透人體各個器官: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甚病,視網膜病變等 。控制不好會引發心肌梗塞,截肢,腎衰竭,失明等併發症。事實上,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多是心血管的併發症。

但是沒必要恐慌,糖尿病可以通過飲食,生活習慣,和藥物來有效控制 。

糖尿病有幾種?

糖尿病主要有三種:1型,2型,和妊娠糖尿病。

其他少見類型的糖尿病:如單基因性遺傳的糖尿病(monogenic diabetes syndrome,包括新生兒糖尿病,年輕人成年型糖尿病等),囊腫性纖維化引起的糖尿病,和藥物引起的糖尿病等,這裡就不一一展開。

1型糖尿病:以前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或青少年發病型糖尿病,約佔5%的所有糖尿病診斷。它通常診斷於兒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是由於胰腺β胰島細胞的自身免疫性破壞,導致身體缺乏胰島素分泌而引起的。

2型糖尿病:也是最常見的糖尿病,以前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one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或成人發病型糖尿病,佔約90%的所有糖尿病診斷。2型糖尿病是由於身體不能有效利用胰島素而引起的。這被稱為胰島素抵抗。起初,胰腺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試圖彌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胰腺不能製造足夠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的正常水準,2型糖尿病就產生了。

妊娠糖尿病: 指的是之前從未有過糖尿病的孕婦在懷孕期間產生了高血糖。它發生在約18%的孕婦中。如不及時治療,會影響母親和嬰兒的健康。妊娠糖尿病會隨著嬰兒出生而消失。但是,有過妊娠糖尿病的婦女相比平常人群更容易在今後得2型糖尿病。

前糖尿病指的是血糖水準高於正常值,但未達到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標準。大多數人在被診斷出2型糖尿病之前有前糖尿病。醫生有時也稱之為糖尿病前期的糖調節受損(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前糖尿病會大大增加II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風險,不容忽視。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

幾千年至不久的以前,人類基本上處於不能或基本能維持溫飽的年代,超重、肥胖比較罕見,機體的能源系統傾向於吸收和儲存每一份能量,肝臟盡量把吸收的營養物質轉化為甘糖或脂肪儲存起來以供不時之需;那時,汽車、電梯還不普遍,坐著上班的人不多,大家需要更多的步行和體力勞動,每天也要消耗掉更多的能量,所以一直以來機體的能源調節機制是「寬進嚴出」。

近三十年,我國從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一下子便跨越到了絕大多數人都可以頓頓吃飽甚至吃撐的水準,而生活中需要運動和勞作機會的相對減少使機體對能量的需求也減少了,「寬進嚴出」就造成了過剩能量在體內的堆積。

另一方面,機體的能源系統在一個高速運轉的物質社會裡,需要隨時應對各種壓力,城市化使人的生存太空相對狹小,各種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也使機體更多地處於應激狀態,給予機體調整恢復的時間減少了,也加速了機體各個器官,包括胰島的老化,長此以往,我們機體的能源系統就像是「老革命不停地碰到新問題」,處理不掉的過剩能量終於壓垮了機體努力維持的動態平衡,肥胖、高血脂、糖尿病便隨之而生;還有一個方面是人均壽命的延長和診斷手段的普及,也間接地使發生和確診糖尿病的機率增加了。

「三多一少」你聽說過嗎?

糖尿病典型表現是「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比如夜尿增多了)和消瘦。

糖尿病患者的器官細胞不能有效地攝取和利用血糖。明明是高血糖,大腦收到細胞傳遞的信號卻還是飢餓,所以會多食;高血糖超過了腎臟重吸收葡萄糖的門檻(腎糖閾),便溢出在尿裡導致高尿糖(滿則溢,其實也是機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由於糖利尿,就出現多尿;多尿所以多飲,所以中醫也將糖尿病稱為消渴症;雖然吃得多使血糖升得更高,也是因為機體不能有效利用血糖,體重反倒下降(消瘦)了。

目前由於糖尿病的早診斷和早治療,在糖尿病確診時「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已有所減少,但隨著病情的進展, 控制差的患者還會出現,因此可以作為患者自查血糖控制情況的一些信號。

我得糖尿病了嗎?

糖尿病診斷有很多不同方式,採用下面任何一種指標都可診斷為糖尿病。

1. 糖化血紅蛋白 (HbA1C) 高於6.5% ( 在5.8%和6.4%之間則稱為前糖尿病)

2. 空腹血糖讀數超過7mmol / L (126mg/dL), 空腹指的是至少8小時未進食

3. 糖耐量試驗(口服葡萄糖75g)2 小時後血糖大於11.1mmol / L (200mg/dL)

4. 隨機血糖超過 11.1mmol/L (200mg/dL),並伴有典型的糖尿病特徵:如尿頻,口渴,乏力,視力模糊等)

前糖尿病的診斷:

1. 糖化血紅蛋白 5.8%-6.4%

2. 空腹血糖5.6mmol / L 至6.9mmol / L (100mg/dL-125mg/dL )

3. 口服葡萄糖75g 糖耐量試驗2 小時後血糖 7.8mmol 至11.0mmol/ L (140mg/dL-199mg/dL)

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兩者結合生成糖化血紅蛋白的反應是不可逆的,並與血糖濃度成正比,且可保持3個月左右,所以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2-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

相比於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僅反映一時的血糖變化,糖化血紅蛋白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血糖一段時間來的控制情況,因此是衡量糖尿病血糖控制水準的金標準,糖化血紅蛋白<7.0%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達標的標準。但糖化血紅蛋白還未普及家庭使用、也較難反映血糖的即時波動情況,因此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在糖尿病的控制評價,尤其是自我監測中還有著無可替代的價值。

1700s-1800s, 法國醫生Priorry認為糖尿病的療法是多吃糖。

截止到 2018 年 11 月 6 號上午 8:00 時,本平台關注人數為:18436 名 。更多資訊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