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熱水泡腳雖舒服,但這3類人泡腳要小心!

天冷時,睡前泡個熱水腳,真是再舒服不過了。冷冰冰的雙腳緩緩泡入熱水中,熱氣如波浪般緩緩地從腳底蔓延到小腿、全身。

動圖來源:soogif.com

但泡腳並不適合所有人,有3類人就不適合泡熱水腳,泡了不但不舒服,還可能加重病情。

是哪3類人不適合泡熱水腳呢?讓樂叔來告訴你。

這3類人不適合泡腳!

靜脈血栓患者

加重血液淤積

熱水泡腳將使下肢動脈擴張,下肢中會流入更多的動脈血液,但靜脈的迴流能力仍保持不變。

對迴流不暢或阻塞的靜脈病患者而言,這樣一來,血液隻增不減,只會起到加重血液淤積的副作用。

加重皮膚出血

熱水泡腳可能導致毛細血管破裂,使腳部、腿部皮膚形成出血點,長此以往,會出現色素沉著現象,腳部、腿部皮膚顏色變黑。

而靜脈血栓患者原本就在服用抗凝藥物,他們的出血情況會更加嚴重。

動脈閉塞缺血患者

下肢動脈閉塞的主要表現就是下肢缺血。

泡腳能使動脈血管擴張,但無法讓閉塞的動脈血脈擴張,這對因動脈閉塞而缺血的組織來說,極為不利。因為,流到下肢的血液總量有限,雖然正常的動脈血管裡的血流量增多了,但缺血組織卻愈加缺血

可見,泡腳並不能起到「用多救缺」的作用,反而會讓閉塞的動脈血管中的血液流入正常的動脈血管。此外,下肢組織附近的溫度升高,其耗氧量增加,血液供應減少,而需求增加,更一步加劇了下肢組織的缺血情況。

因此,動脈閉塞缺血患者不宜用熱水泡腳,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嚴格遵循如下兩個治療原則:

1

下肢缺血組織雖然冰涼,但不宜使用有加熱作用的紅外線熱療。

2

不宜使用擴血管藥物,而應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藥物。

糖尿病足患者

神經病變型、缺血型、混合型是糖尿病足的三大類型。

神經病變型

他們會時常感覺腿腳冰涼,總覺得冷,進而易選擇用熱水泡腳來暖和腿腳。殊不知,神經病變患者對痛覺、水溫的感覺反饋機制已失靈。

在泡腳時,他們往往感覺不到燙,因而不斷加熱水或者用溫度更高的熱水,即使自己已被嚴重燙傷,卻毫無察覺。糖尿病足患者一旦被燙傷,恢復得極慢,易發生壞死,將可能面臨截肢。

缺血型

這類人群用高溫熱水泡腳的風險,類似於上文提到的「動脈閉塞缺血患者」。

混合型

這類患者兼有神經病變型、缺血型的病症,因此用高溫熱水泡腳也同樣具有上述風險。

所以,如果想要泡腳,應先確認自身是否患有靜脈血栓、動脈閉塞缺血或糖尿病足這三類疾病。

如果有,建議泡腳之前,先用溫度計測水溫,37℃左右的水溫最佳;如果沒有,你就放心地享受泡腳時刻吧!

但是能泡腳的你,也要記住以下這些哦!

泡腳的2大好處

促進新陳代謝

泡腳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強體內循環,輸送血液至足部末梢,可減少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高危險疾病的發生。

改善血液循環

泡腳還可以改善腳底的血液循環,人體的腳底長期處於身體的最底部,秋冬季節微循環不很充分,泡腳有助於血液循環帶走體內的廢物並供給養分。

綜上,新陳代謝、血液循環都得以促進後,自然能緩解疲勞提高睡眠品質

泡腳的4方法

水中放鹽

有利於防止裂腳。秋冬季節,易出現裂腳,如果腳上的角質層過厚,更容易裂開,用食鹽加熱水中泡腳,能強力去除角質,防止裂腳。

水中放醋

有利於凈化血液。醋能滲透腳部皮膚,進入血液,清理血液中的垃圾和病變殘渣,從而起到凈化血液的作用。

水中放乾薑

治風濕骨痛、怕冷怕涼。乾薑溫中散寒、回歸通脈。

水中放白芍、益母草、當歸

治痛經。痛經一般是因體寒氣滯血瘀引起,白芍除陰氣、祛腹痛、通順血脈;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調經;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可使皮膚白皙紅潤,改善手腳冰涼的問題。

泡腳的4注意!

泡腳時間不宜過長

最好是15-30分鐘。如時間太長, 雙腳的局部血液循環長時間過快,體內血液也會更多地流向下肢,會造成心血管超負荷。

而且秋冬季氣候本來就乾燥,皮膚在熱水中浸泡時間過長,會導致皮膚過於乾燥,容易得皮膚瘙癢症。

水溫不能過高

泡腳的最佳水溫在50℃以下,要求熱而不燙,感受水溫不要用手去測量,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

假如水溫過高的話,腳上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對身體不利。

搓搓腳心

泡腳時,搓搓腳心,尤其是搓湧泉穴,能散熱生氣,有利於提高睡眠品質。

小貼士: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中藥泡腳用木盆或搪瓷盆

中藥泡腳應用木盆或搪瓷盆,不宜用銅盆等金屬盆。因為金屬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動圖來源:soogif.com

舒舒服服、健健康康,

科學泡腳才是上上策!

趕緊分享或轉發吧,

讓身邊人也明白泡腳知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