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肝新藥開發難點,需符合2項特殊條件,自發性血清轉化可能嗎?_基線

B肝在研新藥臨床前和III期臨床試驗中,科研人員主要關注在研新藥和B肝表面抗原之間建立聯繫,今年2月份一份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指出,B肝表面抗原水準以及ALT低於基線,才可能促使B肝表面抗原發生血清學轉換。

B肝新藥開發難點,需符合2項特殊條件,自發性血清轉化可能嗎?

簡單的講,今年2月份的美國醫學雜誌期刊這項論文指出,慢性B肝患者自發性的B肝表面抗原陰轉,伴有或不伴有表面抗體轉陽,是一種少見事件(原文結論)。B肝表面抗原可以自發陰轉,關鍵預測因子是,抗病毒之初或未接受抗病毒藥物使用時,B肝表面抗原和丙氨酸轉氨酶(ALT)都處於低水準,需符合這種特定人群,才會發生自發性的表面抗原血清轉化。

小番健康簡單介紹一下,今年2月刊登於美國醫學雜誌期刊的這項內容。全球針對慢性B肝治療,主要定義為B肝表面抗原的血清清除伴有或不伴有血清轉化。言外之意,全球肝病領域醫藥學科研人員的新藥研發,主要是針對表面抗原陰轉,或實現或不需要實現表面抗體轉陽,這是當前藥物化學家正在進行的慢性治療新藥開發工作。但是,在最近二十年來,科研人員關注到一種自發性的B肝表面抗原血清轉化,本研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找到這種預測因子。

科研人員在美國洛杉磯地區的一家大型社區診所,按照1:5比例對2014-2019年間的B肝表面抗原血清轉化者和未轉化者(對照組)進行配對分析,同時記錄收集基線實驗室和臨床數據,採用單因素分析和雙側t檢驗,比例X檢驗,logistic回歸的方法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確診病例組14名,平均年齡為53.6(±12.2),對照組70名,平均年齡為49.5(±13.1);

多數病例是女性,所有均是亞裔,B肝表面抗原滴度和丙氨酸轉氨酶(ALT)值,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基線B肝DNA和其他相關實驗室值在病例和對照組之間沒有差異。病例組14名中,有11名(79%),B肝表面抗原滴度小於1000iu/mL;而在對照組70名中,也有11名(16%),B肝表面抗原滴度小於1000iu/mL;

logistic回歸結果說明,B肝表面抗原滴度和丙氨酸轉氨酶(ALT)值是B肝表面抗原血清轉化的預測變量。因此,研究人員評估得出結論是,慢性B肝患者(CHB)自發的表面抗原血清清除和血清轉化是一種少見事件,只有在表面抗原滴度小於1000iu/mL和低基線丙氨酸轉氨酶(ALT)值,才是最重要的血清轉化預測因子。

小番健康認為,這項研究既闡述了慢性B肝治療和功能性治愈的主要目標:B肝表面抗原血清轉化,也解釋了需要符合特定條件人群才能夠出現表面抗原陰轉事實。慢性B肝患者多需要經歷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動期以及再活動期,通過研究可以觀察了解到,真正自發性的B肝表面抗原血清清除是比較少見的,需要表面抗原原本就處於低水準,並且ALT也需要是低基線值才有可能。

針對全球已有進度的B肝在研新藥,無論是單藥研發或聯合用藥進入II期臨床試驗,它們多數都指向功能性治愈目標。功能性治愈的關鍵結果指標是B肝表面抗原血清轉化,從今年2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這項試驗可以看到,依靠自身實現B肝表面抗原十分少見,多數人無法滿足HBsAg滴度小於1000iu/mL和低基線ALT值。

試驗題目(英譯):B肝表面抗原水準與非活動性B肝攜帶者自發性B肝表面抗原血清轉化有關(詳見JAMA上方圖片題目)。在B肝新藥開發領域,研究人員也較為關注B肝在研新藥單藥使用前,受試者的表面抗原水準以及ALT值,因為這些都可能導致個體差異性。通過發表於權威醫學期刊的試驗,能夠客觀認識少數人自發性的表面抗原發生血清轉化原理,那就是需要符合上述2項特定條件才可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