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飲脫離本質

茶,一個老祖宗留下來的中國傳統文化逐漸脫離了本質。

茶葉市場狀況層出,一片混亂。茶飲料市場面臨轉型,你追我趕。茶飲網紅店們內憂外患,命不久矣。

不知何時開始,擁有數千年茶文化的我們,竟然讓與茶相關的各個行業變得岌岌可危……

中國茶葉市場大局混亂,搖搖欲墜

中國茶葉歷史悠久,既是茶葉生產大國,也是茶葉消費大國。2013年中國超越印度,成為全球茶葉消費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擁有著4.28億的茶葉消費者,茶葉零售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了3000億元。

但現在的茶葉市場,卻面臨著一片混亂的窘境。

要說中國名茶,相信大多數人都能脫口而出。龍井、普洱、鐵觀音,茶葉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可大行業卻不是這樣的。

中國茶企數量雖多,但大部分都比較弱小,甚至萬家中國茶企,利潤不及一個立頓。中國缺乏像立頓一樣的世界知名茶葉品牌,主要是因為中國茶葉普遍缺乏品牌意識。

由於中國消費者數量龐大,茶葉消費也呈現出高度的碎片化、結構化和區域化特徵。茶葉類型以及產品形態日趨多樣化,既有針對年輕人的喜茶等調飲茶崛起,也有針對精品主義消費者的「小罐茶」;既有淘寶幾十塊錢的特價包郵,也有動輒上萬元的天價茶葉。

高度細碎的茶葉市場讓消費者摸不清頭腦,商品茶葉的價格缺乏誠信,茶葉品牌過少,導致消費者對茶的質量和價格無從判斷。無法判斷茶葉的真偽、優劣以及實際價位。

很多人都認為喝茶是中老年人的事,但事實並非如此。即使是我和朋友一起出門的時候,偶爾都會找個小茶館一坐一個下午。受健康飲食潮流的影響,很多90後對茶葉的關注度已經大大提升,作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茶隱隱有著抬頭的趨勢。

但中國的茶葉市場依然是一片混亂:

首先,對於茶企業來說,經營規模小,品牌意識淡薄,知識產權方面投入不夠等等。無法贏得消費者的信任,也導致很多老品牌被貼上「華而不實」的標籤;

其次,是定價問題,茶葉的標準化程度低,優茶名茶只能採用手工製作的作坊式生產工藝,無法形成機械化加工。這就讓普通消費者難以鑒別,定價暴力、價格模糊等問題的出現,更是讓信息不對稱,渠道商趁機瘋狂賺錢;

最後,是市場競爭,中國茶企業甚多,但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佔據市場2%的份額。品牌意識低下成為了整個行業面臨的大問題。

種種因素加起來,導致了茶葉市場運營不規範、質量不穩定。消費者購買力受阻,進而製約茶葉市場的深度發展,看上去這個市場已經是搖搖欲墜。

老行業不行,新行業轉型,茶飲料市場競爭一片迷霧

與大行業比起來,中國的茶飲料市場近幾年也在面臨轉型、競爭激烈。

傳承數千年的茶文化一直被束縛在廟堂之中,真正轉化為現代飲料產品,還要從1995年說起。

那年六月,統一冰紅茶進入內地市場;下一年,康師傅冰紅茶上市;1998年,統一綠茶進入市場,它們聯手開啟了中國茶飲料的發展新時代。

以康師傅和統一為首的兩位大咖進入市場後,大量投放廣告佔據市場,兩款冰紅茶也成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短短幾年內,康師傅和統一兩大品牌就奠定了行業龍頭的地位。當時的茶飲料市場以品牌發展為引導,各種廣告的投入加上行銷裂變,是兩大巨頭能夠長時間佔據市場的主要原因。

但進入2014年之後,茶飲料市場開始出現結構性的轉變,人們的消費習慣正在由「重量」向「重質」進行轉變。

這個過程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以小茗同學、茶π等新派作品開始展現出爆品品質,成為茶飲料市場競爭當中的重要風向標。

十幾年來,中國茶飲料市場大概經過了這樣三個階段:

2003至2010年間,零售額的迅速增長主要依靠零售量的增長來拉動,零售價格基本上保持不變;

2010至2014年間,零售價格和零售量共同上漲,表現出量價齊動的發展態勢;

2014年之後,雖然零售價格仍在上漲,但零售量的下降要更快,整體上呈現出放緩甚至下降的態勢,拉低市場發展。

這也說明在2014年前後,我們的茶飲料市場就開始面臨轉型需求。隨著消費升級日趨明顯,品類老化、概念同質化、價格穿底等問題開始逐漸浮現。那時候的康師傅,已經是每箱利潤以「分」計算。

隨後,茶飲料市場的轉型方式也逐漸明朗:通過一定的價格帶,以更好的利潤空間重新激活渠道。同時突出產品本身的創新和時尚,從而激發90後等新一代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萌萌小茗同學和時尚茶π先生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子,新形態新市場的升級趨勢,也打響了新一輪的升級戰。

可口可樂的淳茶舍、娃哈哈的黑茶新品,農夫山泉的茶東方樹葉。這些逐漸起量的無糖茶飲料,在攪動市場的同時,也成為了下一個風口,競爭進一步加劇。

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還有那些不得不提的網紅茶。

茶道+網紅,能活多久?

在這麼一個互聯網時代,任何行業只要搭上互聯網這班車,都能爆發出驚人的潛力,比如喜茶、皇茶、喪茶……

普遍壽命只有半年到一年的網紅茶行業當中,喜茶已經存活了整整三年。但事實上「喜茶們」也不確定自己到底能活多久,近期來的大動作,更是體現出它滿滿的焦慮。

在茶行業面臨水深火熱、茶飲料需求轉型的時候,網紅新茶飲開始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2016年更是被譽為新茶飲的元年,相較於傳統茶品牌來說,新茶飲的一些特點更符合現代消費者的需求:

強調健康的傳統茶葉+時尚原料;

品牌形象更加註重顏值外表;

入駐熱鬧的商城以及網紅地段;

客單價格普遍較高;

喜歡運用媒體進行廣泛傳播;

……

然後在品牌打造初期,利用互聯網為自己產品獲得更多流量和關注,一家網紅店便是應運而生。

和傳統字型大小比起來,這種網紅店「長得快死的也快」,缺乏底蘊以及容易複製的屬性,讓這些店開一批死一批。

播放GIF

對於網紅店來說,紅的只是創意而非產品,消費者的喜歡也僅僅是短時間內的跟風。流行的創意容易引起抄襲風,比如之前的徹思叔叔,生於行銷創意,死於創意被抄。

大多數的網紅店都是轟轟烈烈的生,曇花一現的死,所謂的「大熱必死」或許就是這個道理。依靠著透支能量得來的名聲,終歸讓自己無法承受。

那對於喜茶來說,供應鏈和品控就是最應該把握住的要點。

現在的喜茶已經足夠有名氣,除了繼續發力互聯網行銷之外,對供應鏈的把控就顯得尤為關鍵。現在的喜茶已經開始嘗試從源頭來進行品控,也是所有網紅商品應該把握的點:

首先是創新,無論是產品還是商業模式,只有持續創新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競爭力;

其次是保持產品品質和穩定性,對於消費者而言,產品品質是決定消費體驗度最關鍵的點;

最後就是建立起自己的供應鏈,沉下心來深耕。

那個遠在大洋彼岸,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國家對茶道的熱愛已經超過了中國。

就人均喝茶量而言,中國都排不進世界前十五,英國的人均飲茶量竟然是中國的三到四倍之多。

維多利亞下午茶,那是英國文化的一個代表。劍橋大學卡文迪實驗室,在下午茶時間舉辦的「茶時漫談」也被稱為劍橋精神,並且廣泛傳播。

中國作為茶的發源地,對茶的加工、飲用以及品鑒都有著浩瀚如煙的傳承歷史,其實我們不應該輸給他們。

無論是大行業的危機、飲料企業的轉型、亦或是網紅產業對傳統的改變。茶始終是我們的國飲,那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放下的文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