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史詩級的尷尬,該不該加大學老師微信?

作者 | 十八編輯:學妹

有天刷票圈刷到這樣一條內容:

本科同學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特意屏蔽掉老師和家長,誰知不小心點錯,變成了只有老師和家長可見。看完同學的經歷,我再發票圈屏蔽老師的時候,會特意去問我的好友們能不能看到我發的內容,生怕出錯。

讀大學以後,每個人都會面臨要不要加老師微信的選擇,加與不加,可權衡的地方有很多。為此我採訪了三位在讀大學生,以他們的親身經歷來闡釋師生關係。隨後站在老師的視角,從學理性角度出發探究加老師微信的利弊。

一、學生:能不能少點套路,多點真誠?

史詩級的尷尬

MJQ | 武漢大學碩士

考入武漢大學後需要選導師,同學們都忙著打聽各個老師實力怎樣,能不能帶著發C刊,我卻忙著打聽哪位老師不管事兒。我就喜歡被放養,老師別來管我,該完成的任務我保質保量完成,也絕不會讓老師操心。通過學姐介紹,順利進入一位“金魚系”加“佛系”的導師門下。後來發現學姐“誠不我欺”,我導對於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絕對放養,但是對極個別能幫她乾活的學生絕對圈養,各種活兒接踵而至……

後來上課發現一位老師特別有人格魅力,每次上他的課我都坐前排,積極發言,每次展示都精心準備,還加了老師的微信。這個微信為後面史詩級的尷尬埋下了伏筆。這位男神老師跟我導居然在一個辦公室對著坐,老師偶爾還會在我導面前誇誇我,我導偶爾還會讓男神老師把我展示的PPT發給她看看……別問我為什麽知道這些,都是我導微信告訴我的……

這些都不算什麽,最尷尬的是我現在即將畢業了,畢業論文答辯之後我找男神老師合了張影(發生在我導走之後),臉上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忍不住發了朋友圈,當然屏蔽了我導。我的研究生老師隻加的有男神老師和我導,想著怎麽樣都不會被我導看見。但是,男神老師神助攻,他也發了條朋友圈,寫點兒感慨,希望我們常回珈看看,附上九宮格的圖,正中間那張就是我跟他的合影……

老師自始至終也不認識我

李白白 | 天津大學大二

大一入學就加了高數老師的微信,當時什麽也沒想,就想把老師微信加著,請假或者請教問題都方便。後來上課發現老師其實人非常好,經常會給我們講一些人生的道理,並且希望我們有什麽困惑或者不適應的時候去找她,她給我們免費當“心理輔導員”。

後來我遇到了一些情感上的問題,這種問題無論如何也不應該找老師開導。但是那時看朋友們也都剛從高中進入大學,都處在一個適應階段,我居然想起了老師的話,加上我跟老師是老鄉,決定先微信找老師聊聊。我自我介紹之後向老師傾訴了我的負能量,老師非常耐心地開導我,從老師自己的情感經歷和以前開導過的學生經歷,對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進行開導。

經過那次微信聊天之後,我逐漸走出陰霾,並且將精力都花在學習上。老師的高數課上我也經常主動發言,每次月考成績也都名列前茅。但是老師每次叫人回答問題的時候,叫別人都稱呼名字,叫我的時候都是“你”或者“那位同學”,從來沒聽過老師叫我名字。或許老師自始至終都不認識我,課堂之外我們只是“網友”的關係,而且現在已經沒有她的課了,即便如此,我至今仍然非常感謝她。

亦師亦友依知己

元氣醬 | 湖南農業大學碩士

我在農大已經呆了六年,並將繼續在這裡讀我的博士。我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喜歡這裡的一切,可能整個青春乃至以後都將在這裡度過。

關於該不該加老師微信,其實應該看你加老師微信的目的。我在這裡六年了,幾乎加的有所有任課老師的微信,平常學業和生活上的問題也會經常跟老師們溝通,保持純正的師生關係而已,不會有別的其他目的。當然我也見過很多同學,他們加老師微信為的是自己成績的事兒,有的希望老師放自己一馬,有的希望老師能多給自己幾分,甚至不惜編造自己要出國的理由,自古套路得人心啊。靠著每門課多給幾分,有的同學真的保研了,實在無法去評判這種做法到底如何,我覺得自身硬實力的提升才是最實在的。其實老師應該也挺煩這種學生的,學生加微信不同意的話顯得不近人情,同意吧就等於多了個僵屍好友,只能自己手動設定不看學生的朋友圈,想想其實老師應該也挺煩惱的。

最後我特別感謝我的導師,真的就像亦師亦友亦知己的存在,給我學業和生活上給予很大的幫助,將自己畢生所學都傾囊相授,有一種司機帶徒弟的感覺。我發任何朋友圈也不會屏蔽老師,將自己真實的生活展現給所有人。

二、老師:微信好友讓師生關係呈現多樣化

微信自出世以來,受到不少人的喜愛,也成為高校中師生聯繫的主要方式。微信的強關係網絡特點讓不少人將其作為與親密關係的聯繫方式,師生關係恰好處於親密關係之下,普通關係之上的中間階段,自然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那麽作為師生關係一方的教師們是怎樣對待微信等聊天工具的呢?這些工具對於師生關係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值得我們探討和回味。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李敏老師通過對河北大學、華北電力大學、華北科技學院、河北經貿大學等河北省四所高校的28名老師進行訪談,從三個方面對高校老師使用微信等聊天工具的表現進行了總結。

1、工具性使用、工具性話題與教育教學工作關係的強化

不少接受訪談的老師表示,添加學生為好友為工作需要,如進行日常的“學生教育管理”、“通知事情比較方便”、“工作需要或者側面了解學生情況”“學生請假、交流一下課外練習和作業比較方便”等。極少數老師表示非工作需要的情況下只會對“極個別容易相處的學生”才會加好友。因此,和學生加好友對於教師來說是工作需求大於師生關係強化的需求。微信是作為工具性使用、工具性話題與教育教學工作關係的強化。

作為教學工具功能出現的微信,為師生溝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工具性使用也緩解了“一師多生,一生多師”,以及校園地理位置帶來的師生疏離感。

2、情感交流、生活話題與倫理關係的有限建構

微信平台多樣化形式供給給予師生溝通的橋梁,使得身體不在場和物理語境的抽離變得更加自然隨意。參與訪談的大多數教師認為,線上聊天相對自由、輕鬆,能減少師生間的拘束感,有利於情感交流。尤其是表情包的使用,使得大量學生可以較為輕鬆活潑地表達自我,緩解與師生之間的嚴肅氛圍,提高溝通的效率。

但是也有不少老師提出,學生使用的表情包等語言符號可能會產生歧義。由於師生年齡的差異,更為年輕化的學生對網絡平台的語言使用較多,教師可能會對學生所發的符號難以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導致師生間的交流偏離原意,最終溝通無效。

3、社交性使用、規避機制與“準熟人關係”的建構

如果將線下交流看做是面對面的交流,那麽線上交流則更多是基於螢幕的非物理化交流。其中就涉及到生活場合公開度的問題。在訪談中發現,部分老師在加學生為好友後,會將學生設定為“不允許訪問”的狀態。這表明大多數教師將學生視為“圈外人”,在情感上並未到達一定層面,也體現了教師對師生關係和自己身份的確認。還有部分老師會允許學生看自己的朋友圈,但是在發朋友圈的同時會將學生屏蔽,這即是教師對自身隱私的保護,也是教師對學生身份的明確定義。

當然除卻以上兩種“封閉式”的師生線上關係,還有一種為老師較為關心學生,允許學生看自己的朋友圈,喜歡“回踩”學生朋友圈,和學生在朋友圈友善互動。在這類情況下師生關係達到了真正的“熟人”關係,但屬於極為少數的一類。

三、融洽的師生關係不需要朋友圈

如今的大學裡,師生互為微信好友已不是什麽新鮮事。通過越來越發達的社交工具,很多教師同學生之間建立了一種更為密切的師生關係,通過微信交流日常事宜,通過“朋友圈”推送閱讀素材,回答學生提問,與學生互動。不少師生認為,“朋友圈”讓師生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彼此的了解也會更多。

誠然,隨著互聯網發展的加速進步,社交平台已不再是初起之時展示真我的平台,而成為了一個“秀場”。學生在“朋友圈”曬出選擇後的生活日常,老師在“朋友圈”曬出謹慎抉擇後的生活日常。而“選擇”這個動作一旦發生,即代表著“朋友圈”不再是真實直白的,帶有了某種目的性。

因此目前的微信朋友圈大多是缺乏內在的、深入交流的表面功夫,師生關係看似近了,實則遠了。微信是一種當下最大的社交平台,是日常交流方式的一種,師生使用微信進行日常交流的方式,應該與傳統交流方式相輔相成,這樣才能在基礎真實的了解之下建立起成熟的師生關係。

該不該加大學老師微信

你怎麽看?

歡迎文底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