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商鞅既然是決策者,法律都由他制定,為何不給自己留條後路

商鞅變法,無疑是中國古代最成功的變法之一。但是,商鞅變法同時也是商鞅最大的失敗。他雖然通過變法使秦國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但是當第二代君王秦惠王上台後,立刻就殺掉了他。那麽,商鞅作為一個決策者,他在變法的時候,為什麽不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呢?

一、留退路則改革無法成功。

商鞅變法之所以能成功,就在於商鞅努力確保制度的唯一性。也就是說,在執行制度的時候,不講高低貴賤,不講人情關係,要做到鐵面無私,王子犯法與庶人同罪。只有這樣,制度才能執行下去,變法才能成功。

《史記》記載,商鞅最後在出逃的時候,因為沒帶證件(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身份證),秦國邊關的客店老闆都不敢收留他。客店老闆說,我倒是想做你這筆生意,可是“商君之法”很厲害,如果沒有證件就收留,會被殺頭的。

司馬遷把這件事記下來,是想說,商鞅用酷刑,最後用到自己頭上了。司馬遷從儒家思想的角度出發,是反對使用酷刑的。他這樣表述,有一種微言大義的意思在裡面。不過,這也側面說明了商鞅變法確實是做到了令行禁止,是非常成功的。

商鞅在實施變法的初期,大家都在反對,“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在這種情況下,剛好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秦惠王)犯法了。很顯然,這時候,所有的人眼睛都盯著商鞅,看他怎麽處理這件事。商鞅當然不能不處理,不處理,新法就肯定變成一紙空文,推行不下去。於是,商鞅處罰了太子的兩位老師公子虔和公子賈。

眾人看見太子犯了法,都受到了處罰,自然就沒人敢再說新法的不是,也沒人敢隨便犯法了。

所以,當初商鞅處罰太子,是逼不得已的一種做法,是沒辦法選擇的。既然處罰太子沒辦法選擇,那麽太子變成國君後,要報復他,他也只能等著這種報復。

二、商鞅的變法遭到所有人的忌恨。

商鞅通過變法,實現了秦國的富國強兵。但是,這是未來的圖景。在當時的人們看來,他們並沒有享受到這樣的紅利。

由於商鞅訂立了嚴酷的法律,讓很多老百姓受到了極大的約束和限制,他們對他的做法都很不滿。

老百姓不滿,最不滿的還是那些貴族等既得利益者,他們的爵位本來是世襲的,躺著就有吃有玩。現在商鞅把他們的特權都收回去了,讓他們出去打仗,依靠軍功來重新獲得。而且由於法律嚴厲,就算獲得也可能因犯法而很快失去,他們如果高興呢!

所以,實際上當時的情況是,全國人民都恨商鞅。之所以大家把他沒辦法,是因為秦孝公罩著。一旦秦孝公去世,必定有非常多的人反覆不斷地彈劾他,誣告他。就算秦惠王想留著他,也留不住。何況秦惠王也想讓他死。

三、留不留退路商鞅都得死。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個話,春秋時期的范蠡就說過了,就已經全天下聞名了。之所以這句話會成為經典,是因為這是一種必然。君王功成名就後,就會殺功臣。

也就是說,不管商鞅是不是曾經處罰過太子,太子當了國君以後,他都是會殺商鞅的。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商鞅變法以後,他的權力變得實在是太大了,他的威望實在是太高了,以至於當時全秦國都只知道有“商君”,不知道有秦王。從最後商鞅逃跑路上,客店主人隻說“商君之法”,而不是說“朝廷之法”,就可以看出,商鞅的威望實在是非常高的。

秦孝公在去世之前,對商鞅說,要想把國君之位禪讓給商鞅。秦孝公真的是想這樣做嗎?顯然不是的。他之所以這樣說,無非也是因為商鞅的威望太高了,他擔心自己去世以後,商鞅篡權奪位。現在自己主動提出來,商鞅肯定不敢接受。而商鞅不接受,相當於就是做了一個“不篡位”的承諾。以後商鞅再想篡位,他就沒道理了。

由此可見,連秦孝公都忌憚商鞅的權力太大,何況是秦惠王。

既然秦惠王一定要殺商鞅,因此,公子虔等人誣告商鞅要謀反,不過是隨便找的一個理由罷了。商鞅就算最初沒有處罰過太子,對太子十分巴結,最終他依然是要被殺的。

(參考資料:《史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