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疾病營養丨肝衰竭患者腸內營養支持方法的比較

肝功能衰竭患者由於肝臟解毒功能障礙,體內大量代謝產物蓄積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腸道營養攝入困難,導致營養不良,病人呈顯著的負氮平衡,能量儲備耗竭,免疫功能低下,不利於肝恢復,早期積極合理的腸內營養支持能夠增加肝衰竭患者的能量和氮攝入量,促進蛋白質合成,恢復氮平衡,降低感染率,促進肝臟修復,改善患者預後。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本ICU對80例肝衰竭患者進行腸內營養攝入的護理方法進行改進,應用點滴泵進行持續性腸內營養支持,結果顯示進行點滴泵持續性腸內營養支持與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營養狀態,降低腹脹、噁心、嘔吐、胃瀦留等不良反應,提高患者對腸內營養支持的耐受性,可推廣應用。具體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對80例不能經口進食的肝衰竭患者進行隨機分組,推注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齡(44.2±10.5)歲;微泵組40例,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齡(41.2±10.4)歲。2組病人年齡、性別、餐前血糖無顯著差異(均P>0.05)。2組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採用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

胃管採用復爾凱鼻胃管,長度130cm,外徑3.33mm;全要素營養液,鼻飼時間最長23d,最短時間10d。營養標準根據肝衰竭患者營養要求制定,理想餵養量為25kcal?kg-1?d-1,根據監測按需求添加電解質。兩組病人在生命體征平穩、無上消化道出血、有部分胃腸功能的情況下行腸內營養。

在腸內營養期間,嚴格觀察血糖變化,使用胰島素的病人,避免發生低血糖休克,降低因血糖異常引起的風險[4-5]。肝衰竭患者由於肝臟對甘糖的緩衝作用下降,極易出現血糖快速升高現象,需密切關注患者血糖波動,避免血糖急劇變化影響預後。嚴格監測血電解質、肝腎功能,及時了解有無水電解質和酸鹼失衡。

治療期間觀察兩組病人腹脹、噁心、嘔吐、胃瀦留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動態監測末梢血糖的數值,觀察住院期間腹腔感染率。

二、結果

微泵組腹脹、噁心、嘔吐、胃瀦留等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於推注組(P<0.05);微泵組病人的血糖比較穩定,波動小,推注組病人的血糖波動大,兩組差異顯著(P<0.05);兩組病人的腹腔感染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三、討論

肝衰竭患者往往難以口服攝取營養,為保證患者能攝入足夠營養,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需要放置鼻胃管對食物或藥物進行鼻飼。肝衰竭患者伴有胃腸功能不吸收障礙,胃排空延遲,一次推注腸內營養物質過多常導致患者出現腹脹、噁心、嘔吐、胃瀦留等不良反應。本研究通過隨機分組的形式將80例肝衰竭患者分為推注組和微泵組,觀察兩種方法的不良反應及併發症的發生率,以選擇較好的鼻飼方法。

本研究中微泵組腹脹、噁心、嘔吐、胃瀦留的發生率均顯著低於推注組。分析其原因在於微泵組在點滴泵控制下,營養液經過鼻胃管有節奏地進入腸道,緩慢勻速進入消化道,既能促進各種養分緩慢均勻的吸收,又可減少對消化道的刺激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減少對呼吸循環的影響,同時又能有效避免因膳食導致胃腸張力過高,減少返流、誤吸的發生率。

高滲糖鼻飼液及嚴重疾病狀態時機體應激性反應產生胰島素抵抗,可導致高血糖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點滴泵控制營養液的流速,使微泵組患者血糖水準明顯低於推注組,且血糖水準波動小,較推注組患者平穩。

通過對肝衰竭患者應用腸內營養泵的觀察,我們發現其可減少噁心、嘔吐、腹脹、胃瀦留及高血糖等腸內營養併發症的發生,與傳統的鼻飼法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值得推廣應用。

作者:丁瀅 陳新華

作者部門:東南大學附屬第二醫院ICU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