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處女翻譯·375《中國藝術》

編者按:《中國藝術》(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國藝術的重要文獻,1958年在紐約出版,上下兩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禮澤)(漢學家、西方藝術史家)從中國的地理特色著手,系統梳理了玉器、青銅器、漆器、絲綢、雕塑、陶瓷、繪畫、書法、建築等中國藝術的各個門類。他堅持客觀描述作品的方法,“並不對所討論器物給予美學價值論斷,而是讓器物自己說話”。

“讓器物自己說話”,與觀複博物館“以物證史”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也是我們選擇翻譯此書的原因。此次我們邀請到美國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譯大獎獲得者對此書進行正式專業的翻譯,譯者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國現代語言協會國際索引數據庫)和AATA(國際藝術品保護文獻摘要)收錄的美國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譯團隊成員。

本著尊重原著的原則,此次翻譯將存疑處一一譯出,其後附有譯者注。現在就讓我們跟隨本書,在絢爛璀璨的器物中,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輝煌。

第五章 雕塑

佛教傳入之前的中國雕塑

直到佛教在公元初年傳入中國,這裡並不存在人像雕塑的連續傳統。據我們所知,也沒有其他的雕塑傳統。兩件最近的發現修正了我們以前的看法,即認為漢代以前完全不存在雕塑。首先,是一些1934-35年安陽發現的大理石雕塑,它們令人印像深刻,雕刻精湛,完成度極好,其粗略尺寸達到一碼(三英尺)左右。但這種雕塑還是屬於青銅藝術的傳統。其常用主題是近似自然中獸類和鳥類,有點像動物尊那種,其表面處理也呼應著第一期青銅器的技法。這種藝術在商代以後似乎消失了。

第二種值得一談的發現是木雕,有些可能還上過漆,發現於長沙墓葬中。表現主題有男人女人,他們的面貌特徵都用簡潔的方式大膽的線條雕刻加以表現。還有一些類人形的雕塑,卻奇怪地裝飾以真正的鹿角和伸出的長舌。毫無疑問,這些人物像服務於某種神秘的功能,應該與死者有關,但據我所知,還沒有人能解釋到底是什麽功能。或許這隻不過是明器,和陶器中明器一樣,陶器中也有這樣的人俑,類似作品在漢代墓葬中很常見。但我們搞清楚楚文化部落和中國其余地區的關係之前,不能貿然宣稱這些人像就是漢代墓葬品的前身。這一組器物有著明顯的原始藝術特徵,表現出的風格對於中國當時的城市來說很陌生。

漢代的雕塑,這裡我暫時忽略上面提到的陶器雕塑,大概可以分成兩類,淺浮雕和圓雕。前者是為了表現神話場景和中國歷史的實際或想象進程,用線刻裝飾漢代貴族墓葬的外棺。因為這些石板上的人像表現了當時的生活細節,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漢代日常生活的詳細面貌。當然,這些雕刻只是用石頭保存了其他更脆弱材質保存不下來的影像藝術,倒是與佛教雕塑藝術關係不大,雖然有些中國雕塑藝術的裝飾元素也在之後的時間裡出現在佛教的石柱上。

我們見過一些數量極少的漢代圓雕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一匹馬踏胡人像,位於霍去病墓,地址在陝西渭河河谷。有些人認為這些作品不好。對我來說,僅從照片來看,這是一件刻畫有力的紀念碑性質的雕塑。還有一些漢代的動物雕塑,也出現在這個遺址和其他地方;但這些都和佛教藝術在風格上和影像上都關係不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