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才高八鬥的李白,為什麽不去參加科舉考試當官?

開創於唐朝的科舉考試,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發明。無數寒門子弟,通過科舉考試改變了自己,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就以唐朝而言,元稹、張九齡、上官儀、韋莊、韓愈、柳宗元、白居易、王維等人,都是通過科舉考試步入官場,達到人生巔峰。

在唐朝燦若星辰的詩人群體裡,李白是最耀眼的那顆。可是,我們從李白的生平事跡了解到,李白儘管才高八鬥,5歲就識字,15歲就寫了多篇詩賦,卻從來沒有去參加一次科舉考試。這是什麽原因呢?

這與唐朝的一條規定有關。張九齡等人編撰的《大唐六典》裡,白紙黑字規定得清清楚楚:“刑家之子,工賈殊類不預。”意思是說,唐朝的科舉考試制度,要嚴格審核考生的籍貫、家庭出身、婚姻狀況等信息,罪人、手工業者、商人的兒子,是嚴禁參加科舉考試的。

李白的祖籍是甘肅天水,生於長安元年(701年),出生於劍南道綿州昌隆青蓮鄉(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李白的父親叫李客。陳寅恪先生在《李太白氏族之疑問》一文中認為,李白的祖上因為犯下罪行,被貶謫到西域一帶。後來,李客逃回四川,潛居下來,“逃歸於蜀”,並生下了李白。郭沫若先生則在《李白與杜甫》一書認為,李白的祖先並非因犯下罪行被貶謫到西域一帶,而是“被某種社會環境所迫,自行流亡”。

無論李白的家族是哪一種情況,總之李白的身份家世是存疑的。如果他去參加科舉考試,禁不住官方的審核,一定會被關閉在科舉考試的大門之外。

那麽,李白有沒有可能,偽造一個身份去參加科舉考試呢?

由於科舉考試制度是古代選拔人才的基本制度,歷朝歷代都對敢在科舉考試上動歪腦筋的人,重拳打擊。在唐朝,如果李白偽造身份去參加科舉考試,僥幸過關也就算了,一旦被發現,李白人頭怕是保不住了。

因此,李白只能走另外的道路,去實現自己做官的願望。

第一條道路,是向皇帝獻賦。

唐朝文化繁榮昌盛,皇帝都愛好風雅。知識分子通過向皇帝獻賦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才華,不失為一條切實可行的“終南捷徑”。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唐玄宗正居住在東都洛陽。李白來到洛陽,送上自己寫的《明堂賦》。

明堂是東都洛陽皇城紫微城的大朝正殿,屬於洛陽的地標性建築,是中國歷史上體量最大的木質建築,輝煌龐大。李白通過盛讚明堂的宏大壯麗,寫出開元盛世的雄偉天氣,進而表達了自己的政治抱負,說白了,就是要獲得一份官職。

不過,儘管李白這篇《明堂賦》寫得氣勢滂沱,但唐玄宗似乎並不感冒,也沒有像李白期許的那樣,宣召他進宮。在李白那邊看來,《明堂賦》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第二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冬天,唐玄宗像往常那樣外出打獵,到了長安。碰巧李白也來到了長安。李白知道唐玄宗喜歡打獵,便投其所好寫了一篇很長的《大獵賦》,獻給唐玄宗。

在《大獵賦》裡,李白歌頌了唐玄宗打獵的盛事,說:“今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以孟冬十月大獵於秦,亦將曜威講武,掃天蕩野,豈淫荒侈靡,非三驅之意耶?”在這裡,李白誇耀唐朝土地遼闊,遠勝前朝。

然而,唐玄宗對李白的《大獵賦》還是無動於衷,沒有召他做官。

第二條道路,是結識達官貴人,請他們在皇帝面前美言。

皇帝日理萬機,向他獻賦來謀取官職的做法,成功率太低。因此,唐朝時不少讀書人更喜歡結識達官貴人,通過他們的推薦,來達到做官的目的。

李白早年時,就四處交遊。他在30歲前後,曾經去結交裴長史,由於被人毀謗,裴長史將他拒之門外。開元十八年(730年)夏天,李白又前往長安,求見宰相張說,並與張說次子張垍結識。後來,在別人的推薦下,李白結識了唐玄宗的禦妹玉真公主,還在玉真公主的別館裡住過一段時間。

李白這些結交,沒有收到什麽實質性效果,直到遇見賀知章。

賀知章是唐朝著名詩人,《詠柳》《回鄉偶書》等多篇詩歌膾炙人口,在民間傳唱度很廣。賀知章的官運比較亨通,考上進士後一路暢通無阻,官至工部侍郎,放到現在,是妥妥的副部級領導。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在長安紫極宮遊玩時,遇見了賀知章,立即上前拜見,並呈獻詩本。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賀知章作為詩人,非常清楚李白詩歌的厲害之處,讚口不絕。他看到李白至今沒有一官半職,感歎萬千地說他是“謫仙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當時,賀知章沒有直接回復李白。李白在長安等了3年後,自覺無望,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歎後,離開長安,回到老家。

後來,正是在賀知章、玉真公主等人的推薦下,唐玄宗於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召喚李白進宮,讓他供職於翰林,隨時陪伴左右。李白總算當上官了。

這一年,李白已經41歲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