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睡眠障礙找尋出路

本報記者 王倩

現代睡眠醫學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而我國到20世紀80年代才真正開始睡眠醫學研究。近日,為推進睡眠醫學學科建設及睡眠障礙防治與臨床研究進程,中南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聯合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委會電休克與神經刺激委員會在長沙市啟動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睡眠障礙非藥物治療理論與實操》暨「睡眠醫學中國行·湘雅站」。專家表示,規範睡眠障礙診療行為,推廣先進的多學科、多維度綜合乾預治療技術勢在必行。

3億國人存在睡眠障礙

睡眠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睡眠障礙是睡眠和覺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功能障礙。《2018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我國約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其中失眠在我國已達1.5億患者。睡眠障礙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有效的睡眠障礙治療方法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我國睡眠障礙問題越來越突出,已經嚴重影響到不少人的生活質量、社會功能甚至軀體狀態,出現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免疫功能下降、認知功能受損或精神疾病。」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譚立文認為,我國睡眠醫學的首要任務之一為明確腦科學和睡眠的關係,做好睡眠醫學基礎研究。「睡眠醫學基礎研究對腦科學貢獻非常大,一旦搞清楚睡眠障礙的可能機制,將為探索新的治療方法帶來諸多機會。但是目前,國家層面對於睡眠醫學的重視及投入較為不足,國內睡眠病區的發展參差不齊。」

目前,我國大大小小的各類睡眠醫學中心已接近百家。但譚立文認為,作為一個新興學科,睡眠醫學的知識應用程度遠遠不夠,未來臨床診療需要進一步規範化。「睡眠醫學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是關鍵,應鼓勵各大睡眠中心招收規培生、進修生進入專科培訓,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提升老百姓對於睡眠障礙的知曉率。」

專家介紹,睡眠障礙的治療方法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大類。其中非藥物治療包括物理療法、認知療法、替代醫學、麻醉治療學、神經調控等,總體治療目標都是增加有效睡眠時間和(或)改善睡眠質量、改善失眠相關性白天損害、減少或消除短期失眠障礙向慢性失眠障礙轉化、減少與失眠相關的軀體疾病或與精神障礙共病的風險。譚立文表示,此次「睡眠醫學中國行」通過巡講和工作坊方式,著重推廣和普及非傳統藥物療法,特別是「病人自控睡眠」等創新療法治療失眠。

睡眠醫學提倡多學科診療

「失眠的危害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從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到太空梭失事,失眠不僅影響患者生命質量,也嚴重威脅人類生產和生活安全。」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副院長兼麻醉疼痛與重症醫學中心主任、「睡眠醫學中國行」發起人安建雄教授透露,以往睡眠醫學主要由呼吸內科和耳鼻喉科醫生主導,關注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此次啟動的「睡眠醫學中國行」將關註失眠的診斷和治療,提倡多學科模式。

睡眠醫學是個交叉學科,涉及呼吸科、神經內科、耳鼻喉科、麻醉科、精神科、中醫科、神經科等多個學科。安建雄認為,睡眠醫學的多學科合作很重要,從不同角度切入,根據患者特點決定治療手段,發揮各學科所長,能更好地幫助睡眠障礙患者解決疾病負擔。

「對於治療效果普遍不佳的頑固性失眠來說,麻醉治療或是一種新選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麻醉科主任於布為教授從麻醉醫學的角度探討了失眠的治療方法。他認為,打斷惡性循環,打通微循環,激發患者自我恢復力,給患者自我恢復的環境和時間能治癒失眠患者。

於步為表示,安定、催眠類藥物具有快速耐受作用,隻對早期患者有效。當失眠進入頑固狀態,嚴重到通過服藥依然無法入睡時,便需要麻醉科醫生介入治療。麻醉科擁有全套生命體征監護系統,通過麻醉使病人進入睡眠狀態,再用各類安定葯使患者睡眠維持較長時間,能夠為病人恢復自主神經的平衡、恢復正常節律和時間打下基礎。麻醉治療手段過敏極少、見效快、價位低,能對改善睡眠障礙起到助推作用,頑固性失眠患者不妨一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