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暑期去看博物館高考文物

2019年的高考與中考先後落下帷幕,其中一些試卷以文物作為考題引發廣泛熱議,這些文物也不經意間成為“網紅”。近幾年,文物、博物館、文化遺產等內容多次出現在高考和中考的試卷當中,分值不斷增加。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面具,獨孤信印,首都博物館舉辦的海昏侯、婦好墓展覽……這些涉及文博內容的考題多是借用文物為背景,有些並不是對文物、博物館知識的直接考察,但仍是關注到文博,也引起文博熱的持續發酵。

中高考題讓文物走紅

中、高考是學子學習生涯的大考,是每年6、7月份的固定焦點。與往年一樣,2019年中、高考吸引了全社會的關注,而中、高考題的幾道提及文物的考題,也隨著考試迅速走紅全網。

獨孤信印章

2019年6月7日下午進行的數學考試,打開全國II卷數學的學子們看見了一道特別的填空題。這道題考的是一枚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印章,題中問這枚印章共有幾個面,棱長多少。

左:2019 年全國II 卷數學題

右: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

(圖片來源:陝西歷史博物館網站)

這枚印章名為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這枚印章的主人是西魏八柱國之一、鮮卑族上層人物獨孤信,原名獨孤如願。印章由煤精刻製而成,煤精也稱煤玉,是褐煤的一種變種。此印是由26個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三角形組成的多面體,其中14個正方形印面上刻著規範的楷書陰文。印文的內容可分為公文用印、上書用印、書簡用印三大類,公文用印,如“大都督印”“大司馬印”“柱國之印”“令”等;上書用印,如“臣信上疏”“臣信上章”等;書簡用印,如“獨孤信白書”“信啟事”等。多面體印章方便了這位身兼數職的獨孤信使用。

獨孤信印因其特別的造型和難度成為2019年第一個走紅的文物,新浪微博的話題“高考數學捧紅獨孤信印”至今已有1.4億閱讀,並引發8千多條的討論,甚至有黑龍江考生千里迢迢趕到陝西歷史博物館,來看這個讓他“悲催”的獨孤信印。

斷臂維納斯

全國II卷的考生正被獨孤信印困擾,另一邊,全國I卷考生看到數學題中的維納斯有些懵,沒有一個考生能想到數學題上竟然印著斷臂維納斯的照片,問題是:這位女神有多高?難怪這個考題讓廣大考生意外。因為我們通常會關注維納斯美麗優雅的姿態,至於維納斯身高,確實難以回答。

米洛斯的維納斯

(圖片來源:盧浮宮網站)

這道題的答案是維納斯身高175厘米。實際上,這件法國盧浮宮的維納斯身高為202厘米。斷臂維納斯是1820年在希臘米洛斯群島發現,它的全稱是米洛斯的維納斯。據專家推斷,維納斯應是公元前二世紀末期的作品,這件雕像發現後被送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八,國王將其贈送給盧浮宮。米洛斯的維納斯分幾個部分製作完成,並由垂直的大理石砌入部分(如胸部以上、雙腿、左臂及左腳)拚接而成。女神雕像原本戴有金屬佩飾,諸如手鐲、耳環、束發帶等,雕像的雙臂一直未能尋回,如今雕像身上隻留下用以固定首飾所穿的洞。此外,雕像可能曾覆以彩繪,但顏色今天已經消失殆盡。

三星堆金面銅人頭像

2019年,天津卷文綜試卷歷史部分的第一道選擇題,考的是圖片上的兩件文物出土於何地。

2019年天津卷歷史題

考題圖示兩件文物,一件是青銅罍,另一件是金面銅人頭像。出題者擔心考生識別不出青銅罍,還特意在青銅罍的旁邊放了一件三星堆的典型文物金面銅人像。

金面銅人頭像

(圖片來源:三星堆博物館網站)

這件金面銅人頭像通寬19.6厘米、通高42.5厘米。金面罩用金皮捶拓而成,大小、造型和銅頭像面部相同,眼眉部鏤空,製作頗為精致。一般認為,三星堆出土的這種有金面的青銅造像代表當時社會最高層地位的人,他們手握生殺大權,還能與神交流。

文綜考試結束後,就有一位天津考生在新浪微博上與三星堆博物館互動,說他因為平日喜愛逛博物館,在微博上關注三星堆博物院,所以熟悉的三星堆文物在考試中一出現,立刻親切了起來,緩解了考試壓力。還有的考生想到四川廣漢一睹三星堆青銅人像的真容。

銅奔馬與《驛使圖》

說完高考題,我們來說說今年的中學生考試。2019年蘭州市初中學業水準考試語文試卷有一道題目,假定考生是甘肅省博物館的志願者講解員,從圖示的兩件文物中選擇其一撰寫解說詞。考題中提到的兩件文物均是甘肅省博物館的珍品——一件是銅奔馬,一件是《驛使圖》。蘭州市考題有明顯的地方特色,不僅考察學生的語言水準,還考察考生對家鄉歷史文化的了解。

左:銅奔馬

右:驛使圖

(圖片來源:甘肅省博物館網站)

銅奔馬,漢代,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出土,國家一級文物。通高34.5厘米,長45厘米,寬13.1厘米,重7.3千克。塑造者選取了馬三足騰空、一足踩飛鷹的刹那瞬間。馬體態輕盈,並未傷害到鷹,鷹像是承托起奔馬,帶領馬一起在天空翱翔。馬全身的著力點集中於超越飛鷹的那一足上,塑造者準確地掌握了力學的平衡原理,構思巧妙,造型精煉,工藝卓越。1983年國家旅遊局將銅奔馬定為國家旅遊標誌。

《驛使圖》畫像磚,魏晉,甘肅省嘉峪關市魏晉5號墓出土,磚長35厘米,寬17厘米。磚上繪一信使,頭戴黑幘,著皂緣領袖中衣,左手持棨傳文書,躍馬疾馳。棨傳為通過關卡、驛站時的信物。驛馬四蹄騰空,奔馳在戈壁綠洲的道路上。這塊寫實磚畫,在我國郵政史上具有重大意義。20世紀80年代初,《驛使圖》畫像磚曾作為中國郵政標誌物,為紀念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郵電部1982年8月25日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小型張)一枚。

文物走進中高考的幾種形式

2019年並非文物走進中、高考的元年。早在2007年6月,長沙市的中考題中就出現了文物:四羊方尊進入長沙市中考歷史卷,這是有媒體報導和業內知曉博物館文物進入大考最早的一例。

四羊方尊是商代後期青銅器的代表作,是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體型最大的。採用圓雕與浮雕巧妙的結合,層次豐富器物異常華麗。它肩部、腹部與足部被巧妙地設計成四隻卷角羊,各踞一隅,每隻羊都通身花紋。尊的邊角及各面中心線,均聳起扉棱,既用以掩蓋合范痕跡,又可以改善器物邊角單調的裝飾,可見匠心。

四羊方尊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

2007年3月30日,中國國家博物館55件(套)館藏精品在湖南省博物館展出,其中便有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出土於湖南省寧鄉,1959年被調往中國歷史博物館。2007年3月的這次展覽是四羊方尊首次回家“探親”,因而引發湖南省博物館的觀賞熱潮,四羊方尊因而出現在長沙市中考的歷史卷中。

十幾年前,相對小眾的文物能夠走近中考,進入大眾的視野,這件事讓文博業內很興奮,湖南省博物館也把四羊方尊進中考題事件選為展覽貼近大眾的一項重要標誌,那幾年成了熱議話題。

自此之後,文物開始以各種形式進入考題當中,漸漸成了考題中的常客。

2018年北京卷便考察了雲夢秦簡。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發掘了十二座戰國末至秦代的墓葬,其中十一號墓出土了1155枚秦代竹簡,簡長23~27.8厘米,寬0.3~0.7厘米,竹簡上殘存三道編連的繩索痕跡。簡文內容有《編年記》《語書》《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封診式》《為吏之道》《日書》等多種。

秦代以法律嚴密著稱,但保留下來的文獻卻極少。雲夢睡虎地秦簡大部分是法律文書,這些法律文書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秦律的了解,對研究中國法律制度史有著重要的價值。同時由於雲夢睡虎地秦簡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也是研究秦朝歷史的重要的材料。2018年北京卷文綜考題的題目中問,雲夢秦簡《為吏之道》中的“五善”是指什麽。

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

(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網站)

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長27.5厘米,1975年雲夢睡虎地11號墓出土 ,共計51枚竹簡,採用分欄書寫的方式。《為吏之道》記載了“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謗,三曰舉事審當,四曰喜為善行,五曰恭敬多讓。內容主要是關於處世做官的規矩,供官吏學習。

博物館

博物館也是中高考中的常客。2017年北京卷語文題,第一題閱讀題的材料共三份,均是聚焦博物館,分值高達24分。文章從海昏侯、婦好墓熱門展覽,談到館藏文物的活化利用,再到博物館App和線上展覽,讓考生“簡述讓文物‘活’起來的含義與作用”,材料分別來自《中國文物報》等三家媒體的報導內容。2017年北京卷文綜地理題關注故宮博物院的旅遊價值以及故宮保護措施。

高考試題扎堆選擇文博話題並非偶然,與近些年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凸顯和行業媒體及時有效的宣傳報導等密切相關。

王后 母親 女將

——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周年特展海報

(圖片來源:首都博物館網站)

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海報

(圖片來源:首都博物館網站)

2017年全國II卷、2019年全國I卷的英語均聚焦博物館的展覽,一個是邀請外教參觀中國剪紙藝術展,另一個是申請暑假到倫敦當地的美術館舉辦中國畫展當志願者。可見高考題目都意在邀請青少年走進博物館。

博物館作為重要的非正式教育機構,讓文物“活”起來,提高藏品利用率,是博物館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對博物館更好地進行公共文化服務的要求。博物館重視教育職能的發揮,要不斷提高教育服務水準,特別是對青少年學生的教育水準。通過互聯網手段、數字、動漫、VR技術開發,利用自身文物資源,拉近文物與觀眾的距離。

考題中的文物也不僅限於珍貴文物,其範圍也逐漸擴大至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文物保護等領域的熱點。

文化遺產

2014年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8年江蘇卷地理題關注到大運河申遺,讓考生分析山東段大運河開發的有利條件以及運河沿岸景觀帶開發對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意義。

如何更好地體現京杭大運河的價值與風貌?2019年天津卷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材料便是有關大運河的,談怎樣保護、合理利用大運河,怎樣將大運河的文化品牌做好,如何深挖大運河的文化價值。請考生為利用大運河提出自己的方案助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家鄉文化發展建言獻策。

絲綢之路是重要的文化遺產。2019年北京卷文綜,關注一件新疆烏魯木齊出土的楚國絲綢,通過考題告訴廣大考生,我國絲織品早在東周時期就已經十分精美,遠播西域。不僅如此,2018年北京卷的英語題目中也出現了“絲綢之路”。

傳統工藝

中高考也關注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發展。2019年浙江卷語文現代文閱讀的材料是有關苗繡的,共10分,關注少數民族手工藝的發展與保護:苗繡的十幾種繡法,苗繡的慣用圖案、苗繡的特點,苗繡的藝術趣味,還講述苗繡包含古老知識,是苗族人的文化讀本,苗族人可以從苗繡中學習生活常識、草木動物、紡織耕田,怎樣保護傳統手工藝、怎樣發展手工藝。2019年江蘇卷政治也關注到傳統手工藝,如皮影、剪紙、蠟染、銀飾等,讓考生分析傳統手工藝的價值,非遺與生活需求的結合。

對於文物的保護與修複在高考、中考題中也有體現。2019年全國I卷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關注可移動文化遺產的保護,保護紙張、毛裡求斯修複檔案文件等三個材料,共同聚焦文物的保護與修複。

文物,歷經滄桑,承載深厚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人們對文物充滿著好奇,內心迫切希望走進文物、了解文物。《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這類優秀的文化節目的熱播,也使國寶進入人們的視野。這些節目講述國寶的故事,吸引眾多人到博物館參觀、欣賞。這些節目也以各種形式進入高考、中考。2019年浙江卷的語文題目中就以《國家寶藏》為材料引入,關注文物的保護。2019年河北省初中畢業生升學文化課考試語文卷則選用《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第14集何尊中的旁白作為閱讀材料。

《國家寶藏》節目

《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

何尊,陝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鎮館之寶。西周初青銅器,出土於陝西寶雞。通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公斤。造型渾厚,工藝精美。它是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做的祭器。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兩句最為重要:“宅茲中國,自之義民”,意思是周武王想要居住在城邦的中心,從這裡管理天下民眾。這是“中國”作為詞組第一次出現在青銅器中。

何尊

(圖片來源: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微博)

在大力提倡傳統文化的今天,更多文物出現在考試之中,且分值增加。2018年北京市中考語文作文題目之一是要求考生任選一處古跡(圓明園除外)或一件文物,將“_____,讓我心生敬意”補充完整,構成題目,寫一篇文章。這個題目為40分,佔總分的40%,引導學生站在歷史的角度思考,了解歷史,理解優秀傳統文化。正如這道作文題的題目所說:“任何一個多少知道一點自己國家歷史的人,都應該對本國過往的歷史心懷敬意。歷史不僅書寫在浩瀚的史籍裡,也沉澱在眾多的歷史古跡和歷史文物中”。

文物走進高考、中考題,提高了人們對文物的關注。高考、中考試題中提到的文物大部分是知名的,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通過走近文物、了解文物,增加對文物的認識,有助於廣大學子了解中國悠久的文化和深厚的歷史,在青少年心中埋下文化自信的種子,真正實現讓文物活起來。

正值假期,各位學子在學習備考之餘,去逛博物館吧,既能放鬆心情,還能學到知識,開闊視野,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編輯:蔡 苧

審核:李一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