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善是萬病之葯,慈乃長壽秘方。心寬一寸,病退一丈

現在大家幾乎都知道養生重在養心,但是到底如何養心,養什麼心,並不是很清楚。人生實苦,有時甚至像一場需要不斷打怪升級的遊戲。養心對我們而言,不僅是一種了不起的養生之法,更是幫助我們順利通關的必備技能。

百病生於氣,情深人不壽,善是萬病之葯,慈悲是長壽的秘方。

中醫說氣是殺人賊,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體之氣偏離了正常運行軌道,就變成了危害身體的強盜。那麼,影響的因素有哪些呢?最主要的莫過於兩種:

一是外在的風、暑、濕、寒、燥、熱;

二是內在喜、怒、憂、思、悲、恐、驚。

七情究竟是如何影響身體之氣運行的呢?概括一下就七句話:

喜則氣緩;怒則氣上;憂則氣聚;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

我們高興過了頭,心會受苦;憤怒過了頭,肝會受苦;憂思過了頭,脾會受苦;悲傷過了頭,肺會受苦;恐懼過了頭,腎會受苦……

人之苦,何時才算盡頭?我們的心靈究竟應安放在何處?如何才能避免那麼多的痛苦?

喜、怒、憂、思、悲、恐、驚,人的任何情緒一旦過度,都會影響體內氣的運行,氣的運行一混亂,疾病就會乘虛而入,所以,人們說「百病生於氣,情深人不壽。」

最好的養生,是內心慈悲。

《中庸》裡講:「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壽。」

一個有道之人,慈悲的人,定然福壽安康。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會變得寬和。

一個慈悲的人,從不斤斤計較。

他們總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為對方開脫。

被別人冒犯,情緒也不容易走極端。

他們能容人,能諒人,內心常常處於安寧的狀態。

晉代著名養生家葛洪雲:「常其寬泰自居,恬惔自守,則身安靜,災害不乾。」

內心安寧的人,身體更少出現問題。

因為情緒穩定,不會大起大落,所以氣血就不會停滯。

他們敞開心扉,寬恕了別人,把憤怒、焦慮、恐懼都放出去,氣血自然通常無礙。

正所謂心寬一寸,病退一丈,寬恕才是最好的藥方。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會變得善良。

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道:「夫養性者,性自為善……性既自善,內外百病皆悉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徑也。」

保持善良,百病不侵,才是養生的大道。

現代醫學也認為:快樂的精神狀態可以讓人的免疫力大幅提高,增強抗病能力,利於治病防病。

有一個仁慈善良的心,能讓人收穫快樂,它讓人長壽,是健康的源泉。


孫思邈說:「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

一個人不講究品德修養,即便服用靈丹瓊漿,也無法延年益壽。

最好的養生,是養心,養一顆慈悲的心。

心懷慈悲之人,以愛待人,寬容仁厚,不役於物,也不傷於物,不憂不懼,所以才能長壽。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養生也是如此我們既要注意外在的風、濕、寒、暑、燥、熱,更要警惕內在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些會打亂身體的陰陽,內毒更能破壞我們的氣血。要想內部的堡壘堅固,我們就要擁有一顆慈悲之心,你的慈悲心有多大,你的堡壘就有多堅固。所以,我們說「慈悲是長壽的秘方」。

養心是健康的根本,養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養心,只有心態平和,才會獲得真正的健康。在我們的生活中,健康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您的身體健康,生活才會充滿陽光。因此,為了擁有豐厚的人生,讓我們敞開心懷,微笑著面對我們周邊的一切事物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