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疾病營養丨神經重症患者腸內營養治療的臨床觀察

播放GIF

腸內營養(EN)不僅能夠糾正病人的負氮平衡,而且還可使機體分解代謝降至較低水準,為危重症病人的進一步治療提供物質基礎,為此,該研究對該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重症病人分別給予自製勻漿膳食腸內營養和短肽型腸內營養製劑,比較他們對患者蛋白代謝、營養指標及免疫功能改變的影響,從而探討腸內營養劑對神經重症患者的乾預效果,現報導如下。

播放GIF

一、資料與方法

選擇南陽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重症病人46例重症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大面積腦梗塞22例,腦出血12例,重症腦炎7例,顱腦損傷5例。入選標準:①年齡18~80歲;②APACHE-II評分為15~25分;③病人均無明顯腸道吸收、消化功能障礙。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8例,平均年齡(56.4±17.8)歲,乾預組:男性14例,女性9例,平均年齡為(57.2±18.6)歲。

對照組:留置胃管,並給予自製勻漿膳食,輸注方式為一次性輸注,1 500 mL/d,250 mL/次,6次/d。

乾預組:乾預組1 d採用短肽型腸內營養製劑 500 mL,無不良反應後,2 d時增加至1 000 mL/d,直至乾預周期結束,輸注方式採用24 h持續營養泵泵入。

播放GIF

二、結果

兩組患者住院14 d,與對照組相比,腸內營養劑乾預組血紅蛋白(HB)、白蛋白(ALB)水準下降程度較輕(P<0.05)(見表1),而上臂圍(MAC)、三頭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圍(MAMC)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播放GIF

三、討論

神經重症患者機體處於高代謝狀態,主要表現為明顯負氮平衡和低白蛋白血症。如果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大量分解而得不到有效補充,將導致機體氮耗竭等營養物質消耗後癥狀,降低患者免疫力,也是造成感染加重及感染難以治癒的重要原因。因此及時給予營養支持能夠改善重症患者的預後[2]。由於腸內營養更加符合生理狀態,能夠維持胃腸道血流穩定及胃腸粘膜完整,只要胃腸道功能允許,應儘早開始腸內營養治療。

該研究選用MAC、TSF、MAMC、HB、ALB等指標並結合氮平衡,綜合分析兩組病人治療後營養狀況,結果提示:短肽型腸內營養製劑能夠有效改善機體營養狀況,糾正病人負氮平衡,有效改善危重症病人營養不良狀態,降低機體分解代謝水準,達到緩解病人病情,降低病死率的目的。而MAC、TSF、MAMC等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與該實驗監測時間較短相關,因此血紅蛋白、白蛋白和氮平衡等可作為重症患者營養、代謝水準監測的敏感指標。以往研究也表明,腸內營養能夠在改善患者營養狀況的同時,提高機體免疫力,打破可能存在的神經重症-營養狀況下降-免疫力低下-神經功能損傷-併發症-營養狀況惡化-康復延遲的惡性循環。

腸內營養治療改善重症患者預後機制尚不明確,可能為:①早期腸內營養通過對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分泌的調節,影響糖類代謝及免疫功能。②在疾病、營養狀態不佳等應激狀態下,機體對谷氨醯胺的需求量增加,營養液中谷氨醯胺強化的營養支持具有改善機體代謝、氮平衡、促進蛋白質合成、增加淋巴細胞總數的功能。

綜上所述,早起腸內營養治療能夠有效改善重症患者營養不良狀態,提高機體免疫力,且治療方法簡單,價格便宜,應作為神經重症患者的首選營養方式。但由於該實驗樣本量較小,尚未能明確腸內營養治療與患者預後的關係,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作者: 曹杏 沈雷

作者部門:南陽市中心醫院兒科(曹杏);南陽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沈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