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縣域醫共體如何「連木成林」?代表委員們給出了這些錦囊

縣域醫共體如何「連木成林」?代表委員們給出了這些錦囊

縣域醫共體如何「連木成林」?代表委員們給出了這些錦囊

3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在「部長通道」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分級診療制度是新醫改以來推行的一項重大制度。從某種意義上說,分級診療制度實現之日,乃是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成功之時。」

3月9日,健康報社、《中國衛生》雜誌社舉辦「兩會精英匯」,圍繞「推進縣域醫共體,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主題,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如何通過推進縣域醫共體,將單項改革的「樹木」連成綜合改革的「森林」?代表、委員們這麼說——

快來看看這場沙龍活動上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都說了啥↓↓

縣域醫共體如何「連木成林」?代表委員們給出了這些錦囊

全國人大代表、

甘肅省衛生健康委主任 郭玉芬

先實現鄉村一體再推動縣鄉一體

甘肅省自2014年開始試點分級診療制度,2015年在全省鋪開。具體做法是,確定近500個病種,依據病種的疑難程度,分省、市、縣、鄉、村5級進行診療。由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組織專家委員會,評定各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並簽訂分級診療病種協議;各級定點醫療機構根據醫療服務能力,逐年增加分級診療病種數量。各級城鄉居民醫保經辦機構根據分級診療病種協議,與定點醫療機構簽訂服務協議,實行按病種付費。病種價格主要根據臨床路徑制定,並通過智能審核,監管臨床路徑落實情況。

在改革過程中,甘肅省注重把握改革節奏,高度重視發揮鄉鎮衛生院在服務體系中的作用,強調先實現鄉村一體化,再推動縣鄉一體化,並逐步把疾控機構納入分級診療體系,由此構建起縣域醫共體框架,實現防治結合。當前,鄉村一體化已經在甘肅省全面推開,縣鄉一體化主要通過影像中心、病理中心、檢驗中心、心電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建設,著力實現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的同質化。

在此模式下,甘肅省各級醫療機構的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數據顯示,改革之前,甘肅省的縣外轉診率超過30%,縣外醫保基金使用佔比超過50%。目前,這兩個數字已經分別下降到11%、25%,說明甘肅在構建分級診療制度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縣域醫共體如何「連木成林」?代表委員們給出了這些錦囊

全國人大代表、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院長 華樹成

不能急於求成 務必夯實基礎

我國農村人口多,推進縣域醫共體、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能急於求成,而要夯實基礎,通過配套政策的建立和傾斜,真正把人才留在基層。

進入新時代,老百姓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不斷提升。要想實現基層首診,一方面要確保基層有讓老百姓信任的醫生。要解決當前基層人才匱乏的現實問題,建議在醫學教育體系上做出調整,實行分類培養,針對基層需求增加醫療資源供給,訂單定向培養醫學人才,並建立相應的約束機制,防止基層人才流失。同時,國家應重視基層醫務人員的待遇保障,加大各級財政投入,確保基層醫務人員能夠獲得體面的收入、較好的生活條件、較高的社會認可度。

另一方面,推動基層首診需要加強國民教育和相關立法工作,將分級診療的相關條款明確寫進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中,內在提升國民有序就醫的意識,並外化為自覺的行動。

此外,要充分發揮醫保的槓桿作用,嚴格執行分級診療和基層首診轉診制度,醫保報銷比例要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讓有限的醫保基金髮揮更大的作用。

分級診療要讓老百姓覺得方便、有效、有獲得感,還須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化建設,在「互聯網+醫療健康」基礎上,推進智能+工具運用,使常見病、多發病的基層診斷能力得到提升,實現同質化治療。

縣域醫共體如何「連木成林」?代表委員們給出了這些錦囊

全國人大代表、

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副院長 孫豐源

用區域醫療中心承接跨區患者

新一輪醫改10年成效顯著,然而在看到分級診療體系逐步構建的同時,也要看到老百姓「水漲船高」的醫療健康需求。由於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優質醫療資源短缺,不同區域醫療服務水準存在較大差異,我國患者跨區域就診現象較為突出。

要緩解跨區域就診問題,除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外,還應重視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通過區域醫療中心承接原本想要到「北上廣」的患者,「兜住」這些患者對優質高效醫療服務的需求。

區域醫療中心是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在其發展完善過程中,應明確醫院不是建得越大越好,而是要有所側重、突出特色,立足於滿足區域內居民的醫療健康需求這一基點,以能力建設為出發點,帶動區域內形成醫療機構高效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縣域醫共體如何「連木成林」?代表委員們給出了這些錦囊

全國人大代表、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醫院院長 陳樹波

打破醫療機構各自為政局面

要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必須協調發揮各級醫療機構的作用,尤其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能力建設。縣域醫共體作為涵蓋縣域內各級醫療機構的共同體,將原本分散的醫療資源織成一張網,是助力分級診療格局形成的關鍵一環。

要想織出一張更高效聯動的醫共體網路,必須改變以往各醫療機構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的局面。只有各級醫療機構各司其職、協同合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鏈條才能理順。

在縣域醫共體建設的基礎上,要強調發展區域醫共體作用。在區域醫共體建設中,要把三級醫院涵蓋進來,通過明確各級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尤其是注重發揮好市級醫院的作用,逐步拉齊不同區域間醫療服務水準,讓廣大患者擁有安全感與獲得感的就醫之路更加通暢。

縣域醫共體如何「連木成林」?代表委員們給出了這些錦囊

全國人大代表、

重慶市中醫院副院長 李延萍

保障民生須深化「三醫聯動」

黨的十九大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作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加快推進。近年來,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不斷推進,居民基本醫保補助標準和大病保險報銷比例不斷提高,醫保基本實現全民覆蓋。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要認識到,醫療保障與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就醫需求之間還存在差距。如國家層面對遠程醫療服務價格監管不夠,遠程醫療服務費用暫未納入醫保報銷範圍,鼓勵支持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保政策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

為貫徹落實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切實保障基本民生,推動解決重點民生問題」有關要求,要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加強遠程醫療服務價格監管,制定服務分類目錄和各項目指導價格,逐步將遠程會診、影像、超聲等遠程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切實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同時,加大對邊遠貧困地區遠程醫療設施的投入,加快遠程醫療網路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並制定兼顧服務申請醫院、服務供給醫院和醫務人員三方參與的利益分配與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健全鼓勵支持中醫藥服務的政策機制,有序增加定點中醫醫療機構數量,逐步擴大中醫診療項目、中藥品種和中藥院內製劑的醫保報銷範圍,根據中醫藥特點合理確定和逐步增加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的中藥品種等,在中醫醫養結合、中醫康復服務、醫聯體醫共體建設等方面,更好地發揮醫療保障的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

縣域醫共體如何「連木成林」?代表委員們給出了這些錦囊

全國政協委員、

雲南省衛生健康委主任 楊洋

醫共體建設不能搞「任務式」

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是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解決老百姓看病難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

首先,應更加重視醫保基金在各個層級醫療機構的使用率。推進醫共體建設的重要前提是醫保打包付費,建議對醫共體進行考核時更多側重考量醫保基金在縣域內的使用情況。其次,要規劃協調好醫共體之間、醫院之間、醫生之間的利益分配機制。任務式、幫扶式的建設始終難以為繼,只有探索建立起長效機制,醫共體建設才能走得長遠。

第三,要形成政策合力,在人才培養使用的各個環節打好「 組合拳」。在推進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也應像職業教育一樣,建立較為完整的頂層設計,同時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協同發力。只有這樣,才能夯實縣域醫共體和分級診療制度的人才基石。

縣域醫共體如何「連木成林」?代表委員們給出了這些錦囊

全國政協委員、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院長 胡豫

分級診療的前提是夯實網底

所謂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優質指的是醫療衛生機構提升服務能力,高效是指從更加宏觀的層面建立層級分明、定位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近年來,國家頒布多項措施,促使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切實有效地提升了自身服務能力和水準。

服務體系的構建,基層首診制度和轉診機制的落實,直接影響分級診療制度的建設效果。2018年,中央財政投資242億元支持664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有效夯實了分級診療的體系基礎。但是,作為分級診療中堅力量的二級醫院,床位數年均增幅遠不及三級醫院,佔比甚至還有所降低。近年來,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設施設備跟既往相比可謂是煥然一新。然而,在人才配置方面進展較為緩慢,與患者放心首診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進一步推進帳級診療制度建設,核心和關鍵在於強化和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圍繞激發醫務人員積極性、盤活人力資源、提升服務能力等方面再頒布一批有效的改革舉措,讓醫務人員在基層引得進、留得住、乾得好。要發揮醫保槓桿作用,用經濟手段將患者分流至基層。還要持續推動醫聯體建設,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同時加快建立區域性信息平台,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與上級醫院的溝通協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業務水準和服務能力。

縣域醫共體如何「連木成林」?代表委員們給出了這些錦囊

全國政協委員、

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 黃宇光

調整優化有限醫療資源

在醫療衛生人力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如何更好地提供醫療服務值得思考。目前,一些醫院普遍存在急診、病理、重症和麻醉等學科人員短缺現象,麻醉專業人力資源尤其不足,這不僅影響患者安全和麻醉服務質量,更會造成手術資源嚴重浪費。因此,應在加大全社會醫療資源投入的同時,調整和優化有限醫療資源,解決不同學科發展之間發展不均衡的矛盾,從而有效提高患者對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獲得感。

在人才培養方面,醫學生在大學本科畢業後,一定要首先完成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成為合格的臨床執業醫師,然後採用薪酬激勵等措施,鼓勵他們到基層和偏遠地區服務。

在醫共體構建過程中,不同層級的醫療機構要實現良性互動,在鼓勵大醫院醫生去基層援助帶教的同時,基層醫務人員也應到大醫院學習進修。有效緩解大醫院對病人的「虹吸現象」,需要更具體的政策引導,包括醫保財政和醫院績效考核等綜合措施。良好分級診療格局的形成是多方面制度綜合作用的結果,與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制度、患者就醫行為等密切相關,必須有頂層設計、統籌推進。要根據行政區劃和醫療資源的分布情況,有序推進醫共體建設,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利益共同、責任共同,實現從鬆散型向緊密型醫共體模式的轉變。

縣域醫共體如何「連木成林」?代表委員們給出了這些錦囊

全國政協委員、

北京市豐台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 吳浩

讓合適的人乾合適的事

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離不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這個「網底」。在構建縣域醫共體、推進建立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過程中,必須抓住並充分發揮基層醫療的特點。

首先,在合適的時間地點,用合適的人解決合適的問題。各級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要明確,全科醫生、專科醫生、護士的職責分工也要明確。需要注意的是,醫療服務體系中,不同醫療機構之間沒有地位高低之分,而是分工協作的關係。

第二,基層公共衛生工作和醫療工作應該是分工與協作的關係。面對群體公衛工作,由公衛人員來進行;全科醫生負責為患者看病,並在診療過程中給予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和預防建議。

第三,完善家庭醫生制度,明確其職責為看病、轉診患者以及為簽約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可考慮為家庭醫生配備護士,以方便對社區居民進行健康管理。事實上,許多三級醫院的「高護」(高年齡、高資歷的護士)既懂醫療又能做公衛服務,且三級醫院大夜班、小夜班的高強度工作也讓這些「高護」覺得吃力。恰恰社區非常需要這樣的護士,待遇也不低。建議基層增加護理編制,鼓勵三級醫院的「高護」轉崗下沉。

第四,吸引居民到基層首診。具體措施可包括提取一定比例的醫保基金,用於簽約居民的慢性病門診費用報銷;增加基層報銷藥品品種,並盡量與二級、三級醫院保持一致等。

第五,實現基層信息互聯互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廣泛面臨各業務系統不聯通、醫聯體內部信息不共享、專業公衛服務機構數據無法介面等問題,並存在重複勞動、反覆收集統計數據等問題。建議做好信息化的頂層設計,突破部門壁壘,整合信息平台,加快居民健康信息數據的互聯互通進度。

文:健康報首席記者 葉龍傑 記者 甘貝貝

攝影:健康報記者 張丹

編輯:管仲瑤 彭艷

審核:曹政

點擊下方圖標,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