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賈璉“怕妻”,不過是一種“生存策略”

作者:劉中山

長期以來,許多讀者習慣性地認為,賈璉只是一個貪圖淫樂、平庸無能、一無是處的人物。正是賈璉為代表的賈家不肖子孫不作為亂作為導致了賈府的衰落,故而認為賈璉夫妻妻強夫弱,賈璉怕老婆,是一個一直生活在王熙鳳陰影裡的男人,實際上,這是一種膚淺的表面化概念化的理解。

首先從家族管理的角度來看,實際上的主持者是賈母,真正需要做出重大決定時,還要聽取賈赦、賈政等家族成員的意見,賈璉夫妻相當於經理人的角色。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夫妻二人在賈府的地位和角色,基本上是平級關係,而非上下級關係。為了處理府裡大大小小的事務,他們自然會進行分工。從書中所描寫的情況來看,王熙鳳主要負責府內事務,維持大家庭日常生活的正常運行;而賈璉分管外務,去實現賈府與府外的社會的有效連接。如書中第十二回,賈府接到林如海書信,知其身染重病,“賈母定要賈璉送她去,仍叫他帶回來。”這本是一次平常的人事安排,但可以看得出來,賈母甚至賈府對這兩個男女管家人職責的不同界定。第十三、十四回,作者著力刻畫鳳姐協力寧國府,操辦秦可卿喪禮的那種雷厲風行、威重並行的鐵腕治家的風范;展示了王熙鳳“治國理家的才乾”,“家政管理、經濟管理”上的“超前意識”,可以說此時王熙鳳真是如日中天,光彩照人。

但讀者或許很容易忽略小說敘述中的另一條暗線,那就是此時的賈璉,也正在揚州料理林如海的喪事。其實他遇到的困難,要比王熙鳳還要大。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他面對的是“林家支庶不盛,沒甚親枝謫派”的困難,面對的是黛玉年幼,沒有幫手的窘境。況且林如海又是在巡鹽禦史任上亡故的,治所在揚州,而第十六回賈璉來信說“已葬入祖墳”,也即林如海的故鄉姑蘇。故而這場喪事千頭萬緒,實在不好辦妥。但賈璉能將諸事辦的“停妥”,且“一路俱個平安”地歸來,可見他的辦事能力並不遜色於王熙鳳,甚至在細致周到方面,還要勝於王熙鳳。

其次,賈璉夫妻表面上的妻強夫弱,是賈府內部各種力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

王熙鳳是賈赦家的大少奶奶,賈政夫人王氏的內侄女,她出現在榮國府管事人的位置上,實際上形成了賈赦、賈政兩個小家庭對家族管理的一個權利平衡點。加上她伶牙俐齒,精明能乾,深得賈府實際上的掌權者賈母的賞識,故而,她會獲得比賈璉更多的信任與支持。相反,由於賈璉是賈赦的兒子,對賈政一家來說,把權利全交到賈璉手上,總有某種不安的理由。賈璉對此應該是心知肚明的。——維持表面上的妻強夫弱的權力格局,對賈璉夫婦來說是個互利共贏的局面,這一格局一旦打破,他們夫妻二人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失。因此,賈璉雖然對王熙鳳心生不滿,但也不敢輕易打破這種格局,故而接二連三出現了“偷”女人的事件。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裡面,在王熙鳳久無子嗣的現實面前,賈璉完全可以以此為由納得三房四妾,甚至休了王熙鳳。但他卻一忍再忍,並不是他不敢惹王熙鳳,根本原因就在於,王熙鳳管著闔府的“錢袋子”,只要這個事實不改變,他們夫妻二人就有機會為各自攫取更多的財富。因此,賈璉夫妻二人結成了實際上的利益共同體,一個充滿了矛盾的利益共同體。

因此,賈璉夫妻強扶弱隻一個表象,利益共同體才是他們夫妻關係的本質。賈璉“怕”妻,是一種生存的策略,事實上也助長了王熙鳳飛揚跋扈,為所欲為的氣焰,為她“機構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的悲劇結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當賈府選擇了賈璉夫妻,賈璉選擇了退讓的那一刻,賈府已變成一輛失控的馬車,顛覆,是遲早的命運。

注:

①書中所引《紅樓夢》中文字,均摘自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3月北京第一版,2008年北京第三版。

②胡文彬:《世紀回眸 當代紅學的記憶》第186頁,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年3月第一版。

中國藝術研究院微信訂閱號群落推薦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微信公眾號,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旨在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資訊傳播、政策宣傳、知識普及、資源展示、學術交流等服務,為業界、學界和公眾搭建交流、互動、分享平台。

文藝研究

《文藝研究》雜誌創辦於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是大型綜合性文藝理論月刊。《文藝研究》以“引領學術潮流,把握學術走向,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為辦刊總方針,強調現實性與學術性、前沿性與基礎性、學理與批評的有機統一,提倡中國視野、中國問題、中國氣派,廣泛容納文學、藝術各領域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優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變

從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劇烈媒介迭變,觀察未來世界的面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