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虹含: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的問題與對策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李虹含

  從2018年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現狀來看,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仍然承壓。目前我國上市銀行資本構成中,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融資工具的運用還不夠充分。

  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單獨依靠商業銀行內源資本積累的銀行資本補充已不足以支撐其發展需求。2018年1月,銀監會聯合央行等機構討論並下發《關於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支持和鼓勵管商業銀行在資本補充管道上進行創新。在嚴格資本監管的大背景下如何進行資本補充成為了學界及業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從2018年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現狀來看,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仍然承壓。資本充足率雖然滿足監管要求,但是風險加權資產和資本增速都在下降。銀保監會要求2018年底商業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要達到7.5%、8.5%和10.5%(系統重要性銀行分別上浮1%)。但2018年二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仍然從2017年末的13.65%下降至13.57%。

  根據上市銀行2018年半年報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上市銀行平均一級核心資本、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佔比分別是78.5%、5.1%和16.4%。按照《巴塞爾協定Ⅲ》的設計,銀行資本結構的最優情況應該是71.4%,9.5%和19.1%。由此對比來看,目前我國上市銀行資本構成中,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融資工具的運用還不夠充分。

  同時,2018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多部委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辦法》(簡稱資管新規)。根據資管新規的規定精神,銀行理財產品將打破剛性兌付,逐步淨值化。

  在實際操作中,理財資產將逐步回表,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銀行理財產品餘額29.54兆,其中資產配置中非標準化債券類資產佔16.22%,總規模約4.8兆。上述4.8兆非標資產回表將100%計提風險資產,將使中國銀行業面臨著較大資本補充壓力。因此,中國銀行業資本金將繼續承壓,資本充足率將有可能降低。

  由於一級資本補充工具的不足,導致國內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十分接近一級資本充足率。較為嚴格的工具標準、投資者範圍等內外部因素,是導致其他一級資本補充工具等創新型品種匱乏,進而影響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合理性的重要原因。

  從監管的角度來看

  一是《巴塞爾協定Ⅲ》設定合格的一級資本債券工具標準較為嚴格。根據規定,能夠用於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工具至少應該符合期限永續或至少超過30年、受償順序位於一般債券及二級資本工具之後、在達到觸發條件可以減記本金或轉股等。

  二是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的投資者範圍有限、涉及監管機構較多、會計記账方式複雜、政策法規的不確定性等原因,都導致創新型資本補充工具在具體實施與操作中面臨較大挑戰。

  實際上,從2017年以來上市銀行為補充資本積極發行優先股、次級債,16家非上市銀行積極排隊等上市,這與銀行業務擴張的資本監管要求和資本補充壓力相吻合。2017年以來部分上市銀行優先股發行情況如下表:

  表1  2017年以來部分上市銀行優先股發行情況

  
資料來源:http://m.yicai.com/news/5390427.html?open_source=weibo_search

不僅是權益資本補充工具,2017年以來部分銀行主動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來補充資本,緩解資本監管壓力。

  表2  2017年以來部分銀行可轉債發行情況

  數據來源:WIND資訊。

  這一系列的動作表明,銀行資本補充壓力越來越大。但是從長遠來看,銀行不能一味依靠外部資本補充來滿足資本監管要求,更要不斷加強內部治理,靠自身盈利積累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銀行不能再將規模至上作為目標,而應該上升到效益至上。

  緩解資本充足率壓力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在分子端補充資本金,緩解資本壓力,二是在分母端降低加權風險資產;同時,創新資本補充模式也是可由之選,定向增發便是其中一種重要的選項。

  2018年農業銀行與華夏銀行均發布了定向增發方案,農業銀行定向增發已完成,其通過定向增發募集的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用於補充銀行核心一級資本,提高了資本充足率。因此,定向增發的方式是除了優先股和可轉債之外的資本補充的又一優異之選。而且兩家銀行定向增發的定價方法,均採用發行價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不含定價基準日)普通股股票交易均價的90%和發行前最近一期末經審計的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每股淨資產值的較高者。這樣的定增定價方式避免了參與定增的股東攤薄中小股東權益,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有效保護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然而,從總體上看,在補充資本方面,中國商業銀行仍需解決以下兩大方面問題:

  首先,國內的銀行需要打造一種將內部積累的資本補充模式,將資本約束設為前提的供需平衡機制。

  第一,我國的銀行機構需不斷發揮銀行自身的盈利效用,憑借提高利潤以增加未分配的利潤與公積金總額,同時,將股本轉化成補充資本。目前,國內銀行主要還是通過留存淨利潤的內源性融資來補充核心資本,所以,增加商業銀行的自我積累與發展能力和升高本身的盈利留存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今後伴隨著資本市場與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發展,息差下降,銀行利潤下滑,商業銀行需要迅速增加業務種類,擴大盈利太空,促進業務轉型。

  第三,要及時有效地推動利率的市場化,強化其財務管理能力和資金配置的效率。

  其次,國內的商業銀行還需要多方面的平衡外源性的資本補充與內源性的資本積累關係。

  第一,將資本積累與內源性利潤轉化設定為資本補充的主要方式,並且打造一套中長期的資本規劃願景,健全資金的轉移定價,資本限額管理與資本有償運用的有關制度,推動規模與資本相互匹配。

  第二,要保障經營受到資本的約束,對資本進行合理的規劃,均衡考慮外部補充資本與內部積累資本之間的成本與收益關聯。

  第三,補充外源資本,要多方面的考慮多種融資手段、成本與資本工具的關係,合理挑選適宜的外源性融資工具類型。

  相信,在創新資本補充工具、多元化資本補充管道、捋順資本補充監管要求之後,中國商業銀行將迎來新的業務發展春天。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