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鑒科技“賣身” AI初創公司並購潮來臨?

  摘要: 深鑒科技是國內第一家被收購的AI芯片公司,此次交易背後是國內AI芯片行業火熱之後的成長隱憂,也預示著整個AI行業的初創公司命運或將迎來轉變:大規模的“並購潮”甚至“倒閉潮”或已不遠。

  作者|張少華

  7月18日晚,國內AI芯片初創公司深鑒科技對外宣布了一條重磅消息,公司將被全球芯片巨頭賽靈思(Xilinx)收購。

  過去兩年,深鑒科技是國內AI芯片領域冉冉升起的一顆明星。這家 2016年3月成立的初創公司目前已完成三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金沙江創投、螞蟻金服、三星風投、賽靈思、聯發科等知名機構和公司。據媒體報導,其估值一度超過10億美金。公司的主創團隊也十分搶眼,4位創始人均有清華大學教育背景,聯合創始人汪玉和CEO姚頌還是師徒關係。

全天候科技根據公開資訊整理全天候科技根據公開資訊整理

  回顧深鑒科技的發展歷程,其與芯片行業巨頭賽靈思一直有密切的關係,不僅接受過賽靈思的投資,公司產品在技術層面也“依附”賽靈思;深鑒科技推出的兩款DPU都是基於賽靈思的FPGA 器件。FPGA被稱為可編程的“萬能芯片”,它可以通過軟體手段更改、配置器件內部連接結構和邏輯單元,它對AI芯片行業影響巨大;而賽靈思是FPGA的發明者。由此來看,兩家公司此次合二為一,先前就曾埋有伏筆。

  從行業視角來看,深鑒科技是國內第一家被收購的AI芯片公司,其選擇“賣身”行業巨頭,一方面反映出國內AI芯片行業創投火熱之後存在的成長隱憂,一方面也預示著國內AI芯片行業或將進入優勝劣汰的洗牌期。

  深鑒和賽靈思互相看中什麽?

  深鑒科技和賽靈思都未公布此次收購交易的價格。新智元援引業內人士的消息稱,預計本次收購價為3億美金,這要比深鑒科技傳聞的10億美元估值低很多,難道深鑒科技被賤賣?

  國內一家AI芯片企業的高管告訴全天候科技,對於深鑒科技這樣一個成立兩年多的初創公司,被收購不失為好的結果。在他看來,在AI芯片行業,戰略投資是非常稀缺的資源。“比如在FPGA領域,全世界只有賽靈思、Altera等幾家頭部公司。行業巨頭對芯片初創公司除了財務上的幫助,還可以在產品、技術、戰略方面進行合作,可以迅速推動初創企業的研發進程,幫助產品落地。”他說,“在一個新行業,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唯快不破,誰先落地,誰就可以搶先一步,卡位關鍵客戶與商業資源。”

  深鑒科技投入賽靈思的懷抱,不僅獲得了可貴的戰略資源,還可以幫助公司跨過成長路線上的障礙。

  有分析認為,深鑒科技若是獨自戰鬥,未來將面臨諸多挑戰。首先,目前AI成熟的應用場景太少,安防領域芯片的市場太空有限,備受矚目的無人駕駛汽車距離真正落地還有很長時間;其次,在AI芯片行業,深鑒科技不僅要面對英特爾、英偉達等超級巨頭的壓製,在國內還要和寒武紀、地平線等公司競爭。

  再者,AI芯片的研發、商業化落地需要很長的周期,姚頌今年4月接受全天候科技採訪時坦言:“因為公司早期的研發投入非常高,預計大概還需要兩、三年左右才能實現營收平衡。”

  由此來看,深鑒科技融入到賽靈思這種平台級公司,獲得體系內強大的生態、場景支撐,不失為一種確保穩健發展的合理選擇。

  對於賽靈思來說,收購深鑒科技的意義又是什麽?

  作為發明了FPGA、硬體可編程SoC及ACAP的自適應和智能計算全球長官企業,賽靈思方面指出,深鑒科技的加入能“進一步增強賽靈思全球領先的工程技術研發力量”。雷鋒網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此次收購之後,深鑒科技的核心團隊要鎖四年,也就是說,深鑒科技的核心人才將很長時間內為賽靈思服務,可見賽靈思很看重深鑒科技的研發團隊和技術積累。

  除了技術方面的互補,國科嘉和基金執行合夥人陳洪武認為,賽靈思選擇收購深鑒科技,也是開拓中國市場的重要舉措,目前中國國內AI芯片公司群雄四起,比如寒武紀目前估值已超過25億美金,面對龐大的中國AI芯片市場需求和潛在的激烈競爭,賽靈思此次收購,必然也是考慮到了在中國本土化的戰略。

  國內AI芯片業繁榮背後的隱憂

  芯片開發是國內AI領域最熱門的賽道之一,最近幾年,一大批國內AI芯片公司嶄露頭角。業內的一份統計顯示,目前國內從事AI芯片研發生產的公司已超過40家。這其中,既有寒武紀、深鑒科技這類初創公司,也有華為、比特大陸、海康威視等從其他行業半途切入AI芯片領域的公司。

  整體來看,目前國內AI芯片領域的企業不缺資金,業內的初創公司過去兩年被資本熱捧,估值極速提升,而華為、比特大陸等企業本身資金實力就非常雄厚。

  從技術實力來看,隨著海內外大量的科技人才加入AI芯片研發隊伍,國產AI芯片技術突飛猛進,一些方面的技術水準甚至已經超越了海外競爭對手。

  今年5月,寒武紀發布的新一代雲端AI芯片MLU100在運算能力、功耗方面表現尤為亮眼,作為該芯片客戶的科大訊飛曾披露過測試結果,寒武紀的MLU100芯片在語音智能處理的能耗效率領先國際競爭對手的雲端GPU方案5倍以上。深鑒科技在 FPGA 技術研發方面也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在芯片領域頂級會議FPGA 2017大會上,深鑒科技關於ESE語音識別引擎的論文被評為唯一的最佳論文。

  陳洪武對國產AI芯片今後幾年的發展前景總體感到樂觀,他表示,國產AI芯片過去幾年技術進步很快,“目前我們在底層技術方面並不遜色於國外同行”,未來借助於國內豐富的AI應用場景,芯片技術進步會保持高速。

  但他同時指出行業存在的不足,認為國產AI芯片來說,工程化打磨、細節性優化仍然與國外有差距,“這需要時間,國外公司畢竟有更多年的開發、生產經驗…就好比我們現在房子主體框架已經建好了,接下來還是要做好裝修才能入住。”陳洪武說。

  磐谷創投互聯網事業部執行合夥人李志超認為,現在國內做AI芯片離應用場景還是比較遠的,AI芯片要很好地“契合”應用場景並非易事,不同的場景靠不同的終端驅動,對應的客戶、商業模型都是有區別的,這是國內AI芯片公司將來要面對的難題。

  他以FPGA芯片為例,稱“FPGA本來就是個中間級的產品,要形成商業模型的閉環,可能還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周期。”

  AI領域將迎來“並購潮”、“倒閉潮”?

  新興行業在發展初期往往會受到資本市場追捧,人工智能行業也是如此。

  2017年,人工智能領域的融資堪稱瘋狂,投資者的盛情甚至讓創業者成了“甲方”。人工智能獨角獸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冰去年11月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大牌投資者排隊想進,現在的苦惱在於如何取捨、拒絕一些投資機構。”另一家以機器視覺為核心的人工智能獨角獸曠視科技在完成C輪4.6億美元融資後,其CEO印奇也曾表示,“其實不需要那麽多錢”。

  但到了今年,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融資環境已經出現了變化——行業頭部公司融資依然彪悍,但小公司卻變得無人問津。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或許與大環境有關:一級市場遭遇寒冬,VC/PE募資驟降。投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VC/PE完成募集基金規模同比下降7成,募集數量同比下降超過5成,達到了近一年來的最低值。

  對於國內AI芯片的初創公司而言,2018年可能是生死大考之年。如果說前兩年這些公司的主要工作是集中在建團隊、融資、研發等“調兵譴將”的部署階段,如今,則是到了“上刺刀出擊”,看產品商業化、量產的時候。

  去年12月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姚頌曾對媒體表示,“人工智能行業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大家對於新技術的熱度會逐漸降低,對產品在實際應用的落地會更加關注。”

  在一級市場“缺錢”的情況下,外界不禁質疑,AI行業燒錢的模式還能持續嗎?此次深鑒科技被收購,是不是預示著行業更大規模的“並購潮”即將到來?

  實際上,從全球範圍來看,AI領域大魚吃小魚的故事一直在上演,行業內的並購案逐年增多,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10年至今,Alphabet(谷歌母公司)在AI領域進行了多達14筆收購,蘋果進行了13筆收購,Facebook完成了6筆收購,英特爾、亞馬遜、英特爾、微軟各完成了5筆收購。

  對於國內AI領域未來的發展,地平線資本運營與戰略副總裁潘楊家一認為,行業整合並購潮是大勢所趨。他以AI芯片行業舉例稱,“資本市場的風向瞬息萬變,私募募資今年面臨挑戰,市場存量資金有向頭部企業匯集的趨勢。我國涉足AI芯片的初創公司上百家,而造芯片難度高、投入大、周期長,行業洗牌是大勢所趨。成功的企業必須要在長時間內耐得住寂寞,持續專注地迭代技術與落實商業化,以不變應萬變,構造技術高地,而非跟隨資本風口。”

  他進一步指出,不只是芯片,做算法、應用的AI公司也需要考慮技術的差異化和商業化的護城河。對很多初創公司來說,並購不失為一條好的路徑,但這根本上取決於公司有沒有被並購的價值。創業公司需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技術、產品和落地的優勢與差異化到底是什麽。

  還有業內人士給出更悲觀的看法,一位曾投資過多家AI企業的基金合夥人表示,過去一年,創投圈對AI領域預期值過高,造就了一些估值泡沫,實際上,目前AI領域內大量公司難以產生商業價值,也缺乏技術積累。因此,他認為在潮水褪去後,行業可能迎來的是比“並購潮”更慘烈的“倒閉潮”,今後會有不少AI企業融資困難、商業化進展不順利,最終被淘汰。

  但好公司的價值也會進一步凸顯,該合夥人表示,AI行業經過一番優勝劣汰之後,真正在技術積累、商業化應用方面做得好的公司,未來估值會有很大的提升。

責任編輯:郭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