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兒流口水,煎乾薑山藥

「老人總說孩子流口水是因為長牙齒,我家孩子牙還沒有齊整,口水卻像拉了絲的麥芽糖一樣沒斷過!」小茗已經兩歲了,她的媽媽每天包裡還總帶著幾條口水巾,非常苦惱。嬰兒時期流口水是正常的,輔食及萌出的牙齒刺激神經、唾液腺,使唾液分泌明顯。嬰兒口腔淺,不能及時吞咽唾液,就會不斷外流。隨著年齡增長,牙齒逐漸齊全,口腔容量增大,這種現象會自行消失。但如果孩子分泌的唾液特別多,或者兩歲後還不停止,生病時更甚,家長就要注意了。

小兒流口水在隋代《諸病源候論》中早有記載,名為「滯頤」,古人認為病因多是脾胃虛寒,脾在液為涎,脾虛不能收攝,或脾胃濕熱,上蒸於口而成。脾胃虛寒引起的小兒流口水常伴有面白唇淡、精神倦怠等癥狀。可以試服乾薑山藥湯:取乾薑3克、山藥5克、升麻5克、黨參5克,水煎,每日兩次分服。方中,乾薑味辛性熱,能調理脾胃、暖胃暖身。山藥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葯食兩用之品,與補中益氣的黨參同用,可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等病症。升麻引胃氣上升,使脾氣旺,水液正常流動,流口水自然就會停止。需提醒的是,家長用藥要辨證論治,如療效不佳,應及時就醫。

另外,如果兩歲以上孩子仍流口水,應結合智力發育和動作發育來綜合衡量。如果生長、智力和動作發育都落後,流口水可能是智力發育落後的一種表現。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閉合不良,也會造成口水外溢。除了治療,加強護理也很重要,要注意保持口周、下頜、頸部的清潔乾燥,及時更換口水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