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壓、低壓、脈壓差,哪種升高最危險?降壓治療時應當注意什麼

華子認識個老患者,前些天給華子發來一條消息,說今年入了冬後,他的血壓一直控制得不好。高壓有時能達到170~180mmHg,低壓只有80mmHg。他問華子,聽別人說低壓高了不好治,高壓高一點問題不大吧?華子告訴他,他血壓的問題很嚴重,一定得小心對待。

一、高壓、低壓、脈壓差

我們平時所說的高壓,又稱收縮壓,指的是心臟收縮射血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最大值,此時大動脈充盈膨脹,容納血液。而我們所說的低壓,又稱舒張壓,指的是當心臟舒張時,主動脈瓣膜關閉,大動脈彈性回縮,是血管對血液施加的最小壓力值,此時依靠血管彈性繼續推動血液向前流動。

當高壓升高時,說明大的動脈血管發生了硬化。就如同吹氣球一樣,當氣球壁變硬時,就需要更大的力氣來吹,這種大血管的硬化很難逆轉。而低壓升高,表示人體周圍的小動脈發生了收縮,阻力增大,導致大動脈回縮時,需要更高的壓力,才能推動血液繼續前行,這種小動脈的收縮通過治療多半可以緩解

而剛才提及的老患者,他忽略了血壓中的第三個指標——脈壓差,就是高壓減去低壓的差值,正常人的脈壓差為20~60mmHg。當脈壓差增大時,尤其是像他這種高壓升高,低壓下降的表現,說明了大動脈血管硬化已經發展到很嚴重的程度。因為大動脈血管嚴重硬化,所以心臟需要很高的壓力才能把血液輸送出去,表現為高壓升高。而硬化的大動脈系統很難擴張容納血液,這就導致了在心臟舒張期的時候,大動脈回縮無力,表現為低壓的降低,脈壓差增大。

所以說,在血壓的指標之中,高壓升高的危險程度大於低壓升高。而高壓升高同時又合併脈壓差加大,即低壓降低的情況時,最危險。而這種脈壓差加大,是老年高血壓的特點。發生了這種情況,一定要謹慎對待,既要控制高壓升高的危險,還要提防因為低壓降低引起器官血液灌注不足的風險。

二、降壓時要「盯住」血壓值

對那些脈壓差增加幅度不大,低壓在80mmHg以上的高血壓患者,可以正常服用降壓藥。降壓時要「盯住」血壓值,保持低壓在60mmHg以上。特別是80歲以上的老人,血壓不可降得過低,以免引起心、腦等重要器官灌注不足,發生危險。目標血壓先以150/90mmHg為標準,可以耐受時再降至140/90mmHg。

高壓超過160mmHg的高血壓患者,推薦兩種降壓藥進行聯合應用。從低劑量開始,緩慢增量。降壓藥比較常用的聯用方式有,1、CCB(地平類)+ACEI(普利類)或ARB(沙坦類);2、CCB+噻嗪類利尿劑;3、ACEI或ARB+噻嗪類利尿劑;4、CCB+β受體阻斷劑(洛爾類);5、注意:ACEI與ARB兩類葯不可聯用

對低壓達到60mmHg以下的高血壓患者,建議先到醫院進行心臟檢查,查明是否有主動脈瓣膜退行病變,或是閉鎖不全,根據具體情況,由專業的心內科醫生進行治療,不建議自行服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壓的基礎。平時少吃一點鹽和油,每天做些適當的運動,就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壓,減緩血管硬化的程度。服用藥品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在用藥過程中發現問題,請及時聯繫醫生或是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讓我成為你身邊的藥劑師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