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開發商扎堆進軍大健康產業意欲何為

(圖片來源:壹圖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短短幾天之內,綠地官方宣傳了兩項進軍大健康領域的動作。

7月23日,綠地旗下綠地康養產業集團與上海醫藥集團旗下上海市藥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中醫藥領域就產業布局、健康醫療服務、產品行銷及市場開拓等方面展開合作。

一周前的7月15日,綠地與複旦大學簽約共建複旦綠地全球醫學中心,擬選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周期5年,預計總投資超過160億元。

大健康領域是房企多元化發展的熱門領域,從2015年以來,包括綠地、萬達、恆大、萬科、泰禾、碧桂園等在內的一眾房企紛紛涉足醫療及其他健康領域。然而,房企大規模進軍大健康產業的前景和盈利仍是未知數。

房企布局醫療健康

今年6月,經過多年反覆,萬達與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合作的萬達UPMC國際醫院在成都天府新區啟動建設。投資醫院是開發商介入醫療領域的最常見方式。

博鼇恆大國際醫院由恆大健康集團(00708.HK)與哈佛大學附屬布萊根和婦女醫院(BWH)合作共建,是布萊根和婦女醫院在境外的唯一一家附屬醫院,2018年2月底開業。

前述規劃中的複旦綠地全球醫學中心,根據綠地公告,初步設想項目佔地500畝以上,地上總建築面積約70-100 萬平方米。

在當前房地產行業“躺著賺錢”時代終結的背景下,龍頭房企紛紛醞釀轉型或多元化布局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大健康、文旅、金融、汽車等新興產業成為眾多房企布局的重點領域。

一位不願具名的醫學博士、臨床專家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房地產企業建醫院是向‘僅存的高利潤行業’進軍,如果說公立醫院是‘郵局’,私營醫院就是‘快遞’。公立醫院看似巨無霸,但實際是事無巨細的托底服務。私營醫院通過服務分層化,本質上篩選了優質服務,可以通過服務獲得優質利潤。”

百富投資總監強松認為,房企進軍醫療行業的切入點必定與地產有關,不是醫院,就是養老地產。“別的醫療行業,像藥器械,房企就算投資也不過是通過參與基金的方式投點小錢。”

從地產的角度來看,複旦綠地全球醫學中心是一個標準的房地產綜合開發項目。綠地負責該項目的前期規劃、土地獲取及開發建設,中心將由國際醫療中心、醫學研究、醫學教育和醫學產業園區,國際醫學學術會議中心及商務配套設施,高端人才居住社區三大部分組成,對有購買力的人才存在吸引力。

“這幾年限價限購,房企自身增長動力不足,醫療行業抗經濟周期,且中國醫療產業規模由於老齡化和生活品質要求提高,會長期處於高速發展期。按照歐美日醫療行業佔GDP的規模,中國醫療產業潛力大的很。”強松表示,房企進軍醫療既是基於自身增長需求,也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向。

換句話說,標杆房企不約而同進軍大健康,部分源於資本逐利性,這可以視為企業的主動行為;另一部分則源於房地產行業自身的周期性,驅使企業被動地選擇多元化戰略。

周期長盈利難

2016年泰禾成正式進軍醫療行業,公司官網信息顯示,泰禾目前在北京、成都、句容和漳州有4個綜合性醫院項目,在成都有1個婦產醫院項目,在北京和上海有2個國際醫院項目。其中北京裕和醫院已經開業,成都泰禾天府醫院計劃今年投入運營,其他項目處於規劃建設階段。

泰禾集團2018年年報稱,要“以地產為紐帶,增加醫療、教育、商業、文化等多元服務”,並“在全國範圍內的泰禾地產項目中全面實現家庭醫生、醫療服務熱線、託管服務等‘泰禾+’配套裝務”。

房企可以承擔高額的資金投入,但醫療領域投資回報周期長、盈利難,很多地產跨界醫療項目尚處於規劃階段,進入落地階段的並不多。

“拿地產企業建醫院來說,盈利周期通常在8-10年時間。前期的審批流程非常複雜,光是從立項到開業通常都需要3年時間,開業之後前期運營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個回報周期是很長的。”綠地康養產業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強松告訴記者,“落地需要資金投入到土地建築和設備,最主要是需要招攬人才。房企手裡有大量資金,可以撒錢。但是撒錢也不一定能找來最好的醫生,吸引力不一定夠。最難的地方就是知名醫生,以及患者對醫院美譽度的認可。”

已開業的醫院盈利狀況如何?恆大健康2018年財報顯示,去年恆大健康營收31.33億元,收益主要為健康管理分部收入。健康管理分部的收益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是恆大“養生谷”的銷售收入從2017年13.13億元上升到31.24億元,增幅達137.89%。而醫療美容手術及健康管理收入為860萬元,比2017年的1510萬元還下降43.03%。

醫療行業投資素有回報周期長、盈利難的特點。不論是布萊根和婦女醫院,還是複旦綠地全球醫學中心將要對標的休斯頓德州醫學中心,房企投資醫院多選擇跟國外醫療機構合作的形式,看中的就是來自醫療發達國家和地區醫院的技術、設備和運營管理能力。

事實上,一部分房企投資的醫院更大程度上是促進其地產項目銷售的配套設施。

強松表示:“能自行支付高額費用的人群去國外看病的概率很高。這些治療中心的設備投入、人員投入都是天文數字,短期內不用考慮利潤,長期會好,但也許要二三十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