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帶一路”倡議是為破解人類發展難題貢獻的“中國方案”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綜述:“一帶一路”倡議是為破解人類發展難題貢獻的“中國方案”

  新華社記者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同年10月,他在印度尼西亞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5年來,中國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兆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0多萬個就業崗位,中國對外投資成為拉動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增長的重要引擎。

  外國政要、學者、民眾認為,“一帶一路”建設5年來成就卓然,是一項倡導互利共贏、聚合力量、共同實現發展與夢想的事業,是中國為破解人類發展難題貢獻的“中國方案”。

  德國內陸港杜伊斯堡見證著“一帶一路”的建設成果。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9月1日報導,開往杜伊斯堡的中國列車從2014年的每周3列增至如今的每周30列,當地官員希望今後兩年內能達到每周50列。一家當地物流公司的經理說:“生意非常火,我們都快忙不過來了。”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說,“一帶一路”為歐亞之間的合作提供了新思考和新方向,在不確定因素日漸增多的國際環境下為世界穩定與繁榮開創了良好前景。

  正在籌劃出版“一帶一路”相關著作的德國退役軍官朔爾茨與拉法蘭不謀而合,他希望讓更多歐洲民眾認識到,“一帶一路”建設是歐洲未來發展的重要機遇,在當前國際格局下,這項倡議為歐洲提供了全新發展選項。

  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裡奧斯在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刊文指出,短短5年,“一帶一路”在全球議程中的重要性倍增,對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都產生影響,這項倡議並非權宜之計,而是能為全球GDP增長帶來持久動力。

  在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中國經濟政治部主任盧科寧看來,“一帶一路”倡議強調合作共贏,5年來,中國以及沿線國家都得到了實惠。

  菲律賓財政部長多明格斯發現,“一帶一路”能將各國經濟連接起來,促進各國間經貿交往,提高互聯互通水準,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助推器”。

  薩爾瓦多外交部長卡斯塔內達說,拉美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同中國通過太平洋相連,“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為全球化進程提出的重要方案。

  “很多‘一帶一路’項目中都有西方跨國企業的活躍身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等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馮達旋說,“德國西門子公司與上百家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電力、石化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美國減震器生產商ITT也與中國中車合作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獲利頗豐。”

  5年的成就,讓世界看到,“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各方合作共贏的事業,也是幫助人們實現夢想的平台。

  作為“一帶一路”標誌性項目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如今設施已全面更新,自由區建設也進展迅速,20多家企業確定入駐。當地商人亞辛準備與中國夥伴在自由區投資建糧油加工廠,“我們計劃把投資追加到1000萬美元”。

  “‘一帶一路’給了瓜達爾港第二次生命,讓我們重拾希望。”瓜達爾港務局主席賈邁勒迪尼說。當地人相信,借助一大批合作項目,瓜達爾有望成為巴基斯坦的“深圳”。

  盼望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的家庭主婦莉蓮,從內羅畢火車站買到了去蒙巴薩的車票。“快捷的蒙內列車幫我實現了多年以來想去看看大海的願望。”由中國企業承建、全線採用中國標準的蒙內鐵路,被視作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有報告顯示,肯亞標軌鐵路項目為該國GDP增長貢獻1.5個百分點。

  剛果(布)總統薩蘇強調,“一帶一路”倡議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和非盟《2063年議程》高度契合,它還能幫助非洲大陸實現整合,符合非洲一體化發展願景。“如果在‘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的機遇中順利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非洲將釋放人口紅利,對全球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有句話叫‘要致富,先修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非洲司新任司長阿胡娜說,要進一步把“一帶一路”與各國各地區自身需求更好對接,讓中國提出的合作方案更接地氣。

  斐濟國立大學學者馬昆說,“一帶一路”倡議對南太平洋地區是及時雨。“在其框架下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大橋、高速公路、水電站等項目都在造福斐濟人民,我們從中獲益匪淺。”(參與記者:韓茜、任珂、王晨笛、袁夢晨、吳昊、王麗麗、季偉、王小鵬、王松宇、馬建國、張永興)(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