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充滿毒性的FB要發幣,真能許Libra一個自由公平的未來?

邁克?凱西(Michael J. Casey)是 CoinDesk 顧問委員會主席,兼任麻省理工學院數字貨幣項目區塊鏈研究高級顧問。

雖然華盛頓當局在針對加密貨幣達成統一、明智的觀點上進展緩慢,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上周針對 Facebook 野心勃勃的 Libra 項目,卻異常迅速地采取了行動。

圖|Libra 網站(來源:Libra)

加州民主黨眾議員馬克辛?沃特斯(Maxine Waters)迫切要求 Facebook 在聽證會結束、或歐洲各國對當局提出類似要求前,先暫停 Libra 項目。不過我們先別鑽研細節,此處重要的是,這些立法者是有能力做出這些要求的,因為Libra 與那些真正去中心化的項目並不相同

與比特幣不同的是,國會代表可以直接找到 Libra 項目的負責人,同他們交流。國會代表還可以傳喚項目負責人,對他們施壓。或許會從 Facebook 子公司 Calibra 負責人大衛·馬庫斯(David Marcus)開始,但是最終會找 Facebook 的首席執行官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他可讓立法者有最大施力空間。

在這件事上,一切最終系於祖克柏。

圖|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來源:flickr)

現在,想象一下國會領袖想要求遏製比特幣發展,可他們到底可以施壓於誰,才能終結這一在全球範圍擁有數百萬不明身份開發者、礦工和用戶的開源項目呢?

一個項目擁有獨一無二、實實在在的領導人物,另一個項目管理權分散,沒有領導,而且創始人從未公開身份,這直接指向了加密社區對這一社交媒體巨頭的一個批評,即無法抵抗審查(censorship resistant)。

如果有某個人或利益群體負責——比如一個政策制定者、一個銀行家、一個管理人或是股東——那我們就可以指望他們做出改變。當區塊鏈共識模式建立在如同俱樂部那樣的會員製時,如果有人想合謀篡改或審查分類账本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账本或軟體能夠在施壓之下產生改變, Libra 平台就不能無條件許諾支持一個對所有用戶開放、無準入限制的平台,也不能創造一個允許所有開發者進行無許可創新的環境。

我們應該說清楚:Libra 的設計者為避免受到 Facebook 影響,從現實意義和公眾視角兩方面都進行了深思。Libra 承諾平台會去中心化,其設計團隊將源代碼置於開源環境,還把網絡的治理交予一家瑞士獨立基金會保管,引進 27 位外部夥伴與 Facebook 一同成為獨立、許可的網絡節點,並口頭承諾稱會逐漸轉向為非許可模式。這種結構及設計表明,Libra 可以持續發展經營下去,儘管它發源於 Facebook 的項目。

這些都很理想。但是我們仍然處於初始階段,這就意味著我們目前及將來一段時間要依賴於一家實力雄厚的企業。

文化問題

這句話或許多餘,但馬庫斯及他的團隊是由 Facebook 支付薪水。人們常說跟著錢走。但同時也要跟著代碼走。

Libra 協議中所有重要的源代碼現在都是開源的,但它們都是源於 Facebook 內部。所以,不論項目經理和程序員是否有意,這一組織的文化都將與生俱來地融入遵循 Libra 的設計。

(來源:Pixabays)

有如房間裡的大象的是,近來新聞已大量報導揭露 Facebook 的企業文化充滿毒性。這家公司的監控資本主義(surveillance capitalism),將用戶視為全球數據操縱博弈下的一顆顆棋子,讓人們變得目光短淺,對可敬的新聞事業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害,同時也嚴重削弱了我們的民主制度。

這也是為什麽許多人(包括立法者在內)對於 Facebook 或許即將創造出一種新型的全球貨幣及支付模式,不免十分警惕的原因。無論對錯,雞舍裡有一隻狐狸著實令人擔憂。

沃頓商學院教授凱文?韋爾巴赫(Kevin Werbach)本周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稱, Facebook 的 Libra 項目十分大膽,旨在通過區塊鏈技術裡深植的問責製來贏回公眾信任。但是在這一項目的初始階段,我們除了對 Facebook 的早期投入給予信任外別無選擇。而 Facebook 過去的失信紀錄很容易成為 Libra 發展的巨大阻礙。

我們應該支持 Libra,而不是 Facebook

就算存在上述的種種問題,我仍然希望 Libra 可以取得成功。(注:同時我也希望 Facebook 完蛋,這兩者並不矛盾,應當分開來看。事實上,這正是問題的重點所在。)

Libra 團隊著眼於為全球範圍內二十億沒有銀行账戶的成年人提供金融普惠服務。這是一項崇高的目標。Libra 也將用巧妙的手段達成這一目的——真正做到國際化、跨國界、跨貨幣。讓這些人參與到國際經濟體系之中是一項重大舉措,無論是對他們而言,還是對我們而言都是如此。

讓我們面對事實吧,很遺憾,比特幣沒有達成其倡導者所說的金融普惠效果。比特幣和其它加密貨幣對總值 8,000 億美元的跨境匯兌市場影響微乎其微。

的確,如果鏈下的閃電網絡(Lightening Networ)能夠實現其承諾,完成更大規模的交易;如果各種穩定幣(stablecoin)項目能夠解決比特幣的波動性問題;如果新的編碼方式能夠通過加密錢包提升安全程度及用戶使用體驗;那麽普及率可能會有所提升。但是這些措施生效需要時間,我們必須立刻行動。

畢竟,我們仍不完全清楚比特幣是否適用於全球範圍內的個人對個人支付,或許是因為太多投機持幣者排擠了消費者。另外,當然,其他專注於支付手段的加密貨幣也沒有在匯款市場產生什麽大的影響。

所以,或許一種跨國界、低波動率的、由一籃子主流法幣支持,同時能借助 28 個科技和金融巨頭的強大編程技術和市場資源的國際穩定幣,才是擴大全球支付的解方。

此外,當你整合 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 的用戶账戶時,潛在錢包數量可達 40 億。這立即可以實現一個全球網絡。

其它條件平等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現在忽略 Libra 從 Facebook 那裡承襲來的有害企業文化——你或許會辯稱,一個準入的企業網絡,或許是 Libra 區塊鏈要取代如比特幣或以太坊等完全開放、無準入限制區塊鏈的最好方式早期全球發展的繁重負荷——軟體開發、行銷拓展和公共政策推廣——需要大量企業資源,輔以有針對性的協調措施,而這對於開源的區塊鏈社區而言太難實現。中心化形式有著效率優勢。

假以時日,隨著這一項目不斷發展。Libra 有望拓展其平台。這可能會削弱其協調效率,但是在典型的中心化對去中心化平衡中,如果新成員越來越多——更多非政府組織、銀行、或許還有工會、一些公共養老基金——將會讓市場更為多元化,降低合謀產生的幾率。雖然這遠非完美,但是隨著不斷發展,Libra 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將會逐漸擺脫審查機制——如果的確能夠像上述所說發展的話。

這對比特幣和加密貨幣而言意味著什麽?

作為一名監視者,我也相信Libra 若能取得成功,而對於比特幣而言是件好事——上周的價格波動也證明市場與我持相同觀點。

以下是原因所在:目前,比特幣的一個價值主張是,相比黃金而言,當人們遇到政治或制度風險時需要保值時,比特幣是一種流動性更強、新式的電子風險對衝工具。如果 Libra 成功讓數十億人用上電子錢包,那麽這一論點將更具說服力,因為它將更確立基於區塊鏈的電子貨幣將是未來。與此同時,因為 Libra 源於 Facebook,基於特定許可系統,所以不會輕易受政治因素影響——比如審查制度帶來的風險。對許多人而言,比特幣(又名電子黃金)將成為不二之選。

然而,以一籃子貨幣為基礎的 Libra 代幣是其它以儲備支持的加密電子貨幣的真正競爭對手,比如由 Circle 和 Coinbase 組成的 CENTER 聯盟最初發行的 USDC ,由 Gemini 發行的 GUSD 穩定幣,還有 Paxos 發行的 PAX 。

但是我們可以展望一些有利於後者發展的情況。比如說,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有可能會抵製新型電子貨幣進入市場流通,因為這會削弱本地貨幣的流通性,但這些發展中國家會接受電子美元,因為美元已經在其國內經濟體系中流通了。同樣,用戶也會十分樂意持有與單一主權掛鉤的貨幣,而不是難以把控的一籃子貨幣。此外,如果對集中控制的擔憂會削弱 Libra 公信度或限制其創新能力,那麽這些代幣以無準入限制的區塊鏈為基礎這一事實或許會讓自身變得更具吸引力(就算你仍必須相信儲備持有者對價格穩定做出的承諾)。

無論發生什麽,這個世界的資金流動都無比龐大。僅外匯交易總額每天就高達 6 兆美元。這便催生了多種多樣不同的交易模式,用戶不同的偏好,以及針對協調數字價值交易的不同信用體系。

處理好當務之急

更大的風險並非在於 Libra 是否能成功且能讓祖克柏賺更多錢,而是無論 Libra 還是其他加密電子貨幣迄今都未能打破進入經濟體系的障礙。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會導致貧困,繼而引發恐怖主義及戰爭。

同時,如果我們假設這項技術最終能夠實現(現在還未能實現),那麽最大的威脅便是錯誤的政策

沃特斯議員和歐洲立法者聲明的潛台詞是,這種私人交易系統不可取代本國貨幣。這本就不是 Libra 的意圖,但若人們認為 Libra 會破壞國家的貨幣主權,那便有可能引起恐慌,然後頒布對 Libra 的禁令。若真的發生這種情況,那就會給其它電子貨幣開了個不好的先例,無論是 USDC 、 GUSD 、 PAX 、 DAI 或其它。

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如果采納了針對加密貨幣交易的新規定,就可能會對金融普惠項目造成損害。如果有足夠多國家批準新規,就可能會讓加密貨幣不易在這些未經銀行“了解客戶”(know your customer)流程的地址間自由流通。換句話說,這可能對 Libra 和其他人的“無銀行账戶”(unbanked)的金融包容性(financial inclusion)夢想,帶來現實阻礙。

底線:Libra 團隊已經完成了工作,我們都有很多未完成的工作。這一項目的代表必須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至少目前為止,一切仍系於祖克柏,且監管者將用這點來質疑他們。

我們應祝願他們成功說服政策制定者,讓後者明白開放系統對於全球金融交易而言十分重要。(鼓舞人心的是,英國央行持開放觀點,建議像 Libra 這樣的科技公司可以直接從央行獲得資金)。

但是,出於同樣的原因,我們必須警惕企業權力,因為它很容易將這一重要的規劃轉變為更加險惡的東西。Facebook 的過去提醒我們,未來的風險不容忽視。

我但願現在是另一家公司來手握這顆球。但由於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所有人必須更加著眼於對該項目的直接獲益。

我們必須確保我們的代表能提供明晰、明智的監管行為,使類似的公司承擔責任並削弱其壟斷權力。但我們也應該展望一種更為巧妙、開明的監管,鼓勵企業在開放系統中競爭與創新,為全球範圍內每個人都創造機會。

?

本文版權屬於 CoinDesk 中文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翻譯:韓思楊

責編:林佳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