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名私募把脈債市 四季度或將反轉

  中國基金報記者 趙婷

  今年春季,債券市場出現一波“小陽春”,但5月份之後市場再度陷入低迷,債券發行取消。債市調整何時到頭?

  為此,記者採訪了北上廣深多家大型債券私募,整體來看,私募認為基本面對債市形成支撐,系列政策在過渡期之後長期利好債市,信用風險整體可控。四季度趨勢或將反轉,迎來配置機會。

  “小陽春”後債市震蕩下行

  債市熊市好像看不到頭,當前10年國債收益率回調至3.65%,投資人士看來,債市參與主體需要更加理性。某百億債券私募副總經理感慨現階段債市的窘境。“今年5月份之前債市還算好,之後的信用事件導致機構避險情緒濃厚,一賣價格就跌,形成惡性循環,流動性喪失。”在他看來,打破這種循環首先需要債市參與主體更加理性。

  在今年3、4月份,債市曾呈現一陣“小陽春”,有觀點認為或是中美貿易戰導致的避險情緒給了債市支撐。但在不少債券投資人士看來,很難說其中有多大的相關性,中國債券市場主要還是受國內因素的影響較大。千為投資執行董事兼投資總監王林認為,近兩年,巨集觀、通脹因素對債市的影響基本消失,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則是影響市場的重要因素。王林對未來市場較為樂觀,認為實體經濟承受高利率有限,債市收益率再度大幅上升的可能性很小。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初,債市或有機會。

  銀葉投資也表示,基本面對債市形成強勁支撐,看好下半年的債市。藍石資管研究總監趙博文認為,三季度債市或仍震蕩為主,預計四季度反轉。

  資管新規長期增加債市配置需求

  今年4月份資管新規落地讓債券投資人士對債市充滿期待,其邏輯在於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長期看將形成對債市的配置需求。銀葉投資認為,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對貸款和標準化證券資產的需求增加,非標資產投資減少。債券需求中,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配置增加、尤其是短久期的品種,而低等級信用債的配置會下降。

  君諾合泰資產執行總裁兼首席投資官梅建予也表示,銀行理財調整短期對債券市場的資金沒有那麽強的影響。但過渡期以後,需要觀察銀行資管轉型怎麽做,資管子公司能否形成核心競爭力,如果銀行資管子公司能夠做起來,會形成對債市的配置需求。

  藍石資管研究總監趙博文同樣認可監管政策有利於資金從“非標”流向標準化的債券市場的邏輯。此外,他還表示,監管思路從之前的從“價”監管轉變為從“量”監管,央行資金投放在邊際上也將從此前的“量足但價不低”轉變為“量足價降”。因此,未來債市將再次迎來一個較為確定的、長期的牛市。

  但短期來看,新規對債市的衝擊也是難免的。久期投資董事長薑雲飛表示,資管新規主要從兩個方面影響市場結構:一是對於非標資產期限錯配的限制,長期非標資產需求可能下降,加劇企業融資的難度;二是理財產品規模穩定性下降以及產品淨值化管理的要求,導致資產的期限偏好短期化,對中長期債券的配置需求下降。

  信用風險整體可控

  債市動蕩,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對信用風險的擔憂。2015年以來,市場的風險偏好不斷下降,今年避險情緒更為濃厚,債券取消發行的情況屢見不鮮。

  銀葉投資介紹,今年以來,取消發行的主體中地方國企佔比68%,民營企業佔19%,地方國企多數為中低評級的平台公司,顯示出投資者對中低評級城投和民企的規避情緒。

  趙博文判斷,信用事件會造成脈衝式影響,但並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隨著資管新規特別是針對銀保體系的新規細則落地,前期處於觀望的資金會逐步入場,緩解信用債發行壓力,這種市場自我驅動的信用風險有望逐步緩解。

  王林表示,今年上半年最大的風險是信用風險。央行做了對衝,利率債表現不錯,資金面相對不是很緊張。7、8月份市場可能還有壓力,但整體看信用風險相對可控,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

  薑雲飛判斷,短期內信用風險仍是主要矛盾,各個市場仍會受信用風險的影響。但從中長期看,信用風險的不斷暴露是我國經濟處在長期L型增長區間之前考驗期的體現,也是經濟和金融體系自我更新的必要過程,有利於市場定價機制的完善。未來“城投信仰”、“上市公司信仰”等都會被打破,回歸本源,始終關注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基本面等。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