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宮散佚文物大起底:多少寶貝流落海外

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唐代韓乾《照夜白圖》,現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唐朝著名畫家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現藏於日本國大阪市立美術館……因為戰火等原因,清宮收藏的不少國寶,如今依然流散海外。究竟還有多少“寶貝”散佚海外,如今身處何方?有沒有可能追回來?2008年,時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段勇牽頭,啟動了“清宮散佚文物調查”項目,歷時數年編著成了《國寶星散複尋蹤:清宮散佚文物調查研究》一書。在這本書中,上述謎底被一一揭開。

北宋 佚名 睢陽五老圖(局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清宮文物是怎麽散佚的

清代宮廷收藏蔚為大觀,為前朝各代所不及。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諸帝對收藏的酷愛,使本已豐富的清皇室收藏達到歷史之最。除了繼承前代的收藏外,清代宮廷還通過征求、進呈、抄沒、製作等方式積累了為數眾多的珍貴文物,形成了一筆蔚為壯觀的民族文化財富。自乾隆以後,清宮收藏漸告式微,到清朝末年由於國勢日衰,政治腐敗,外患頻仍,清宮文物珍藏多次遭到劫掠或毀損,許多被搶到異域,不少流失民間。特別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庚子之變和清遜帝溥儀“小朝廷”時,有大量清宮文物由於戰爭、偷盜、非法交易等,被掠奪、盜運到海外。

據了解,目前海外公私收藏的各類中國文物總數約1500萬件,其中非法流失文物近150萬件;而清宮散佚文物十幾萬件,其中多數屬非法流失文物。

清宮散佚文物可分為合法流轉文物和非法流失文物兩大類。所謂合法流轉文物,就是通過正常管道流轉出宮的清宮文物,包括辛亥革命以前,清朝歷代皇帝賞賜給下臣的清宮文物,清室通過正常的出售、贈送、抵押、拍賣程式流轉出宮的文物等。例如19世紀中期清政府曾向美國國會圖書館、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贈送過數千冊古籍。而非法流失文物包含兩個方面:一種是取得非法,也就是通過盜掘、搶劫、侵佔或不正當貿易等方式取得的;另一種是流轉非法,比如違反國家關於文物進出境的法律法規的。

康熙帝禦寶檀香木異獸鈕方璽。

國寶都到哪兒去了

大英博物館被認為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歐美博物館之一。目前,該館共收藏有中國文物2.3 萬件,其中有300 余件中國書畫為清宮舊藏珍品,其他從紫禁城、圓明園等地掠奪而來的清宮文物也是其收藏中的精品。

該館收藏清宮文物中最著名者,當屬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名畫《女史箴圖》。《女史箴圖》是中國東晉顧愷之的名作,其原作已佚,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女史箴圖》是唐代的摹本,神韻最接近顧愷之的原畫,因而被後人奉為經典摹本,是《石渠寶笈》明確著錄的清宮藏畫。

除了《女史箴圖》,該館還收藏了唐李思訓《青綠山水圖》、韓滉《雙牛圖》、北宋李公麟《華嚴變相圖》、范寬《攜琴訪友圖》、蘇軾《墨竹圖》、南宋馬遠《山水再遊圖》等中國名畫,其中不少都是《石渠寶笈》著錄的清宮藏畫,或是鈐蓋有清代內府收藏的專用印章。

除書畫外,該館收藏的玉器(如乾隆題詩的商代玉璧)、青銅器(如清代的錯金銀青銅卣)、瓷器(如雍正琺琅彩瓷器)、織繡(如宮廷服飾)、古籍(如《永樂大典》)等也有不少屬於清宮舊藏文物。

在法國,除了楓丹白露宮外,吉美博物館裡也有一定數量的清宮散佚文物,比如:該館收藏有郎世寧繪製的《乾隆肖像》,是乾隆皇帝41歲時的坐像,乾隆身旁站立兩位大臣,人物極具神韻,是中國與歐洲繪畫技藝相結合的佳作,另有《康熙南巡圖》第二、四卷,《雍正祭先農壇圖》上卷,《木蘭圖》一至四卷,《乾隆南巡圖》第十卷……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擁有大量清宮文物。該館收藏的南宋畫家米友仁的《雲山煙樹圖》、唐代畫家韓乾的《照夜白圖》、元代倪瓚的《虞山林壑圖》、清《康熙南巡圖》第三卷等,都是流傳有序的清宮散佚文物。

美國的弗利爾藝術館內,中國文物大約佔藏品總數的三分之一。目前,這裡收藏有中國古代書畫1200多幅,如宋人《仿顧愷之洛神賦圖》、唐代閻立本的《鎖諫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館,也有不少清宮散佚文物。該館收藏的《瀟湘臥遊圖》是乾隆帝珍愛並命名的“四美”之一,曾由高士奇收藏,於乾隆十一年入藏內府,乾隆對其鍾愛有加,自識“一再展玩”。晚清時,該畫被盜賣出宮,落於日本古董商原田悟朗之手。

宋摹唐 張萱 搗練圖(局部)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

《五牛圖》這樣回歸

《五牛圖》是唐代著名畫家韓滉的傳世名作,為我國現存最早的紙本名人繪畫。韓滉,字太衝,長安人,曾任兩浙節度使,後官至宰相,為人正直清廉,深得民心,口碑載道。韓滉精於畫牛,兼擅風俗畫。《五牛圖》紙本設色,寬20.8 厘米,長139.8 厘米,畫中有五頭耕牛,神態各異,惟妙惟肖,有神來之筆,構圖既相互獨立,又彼此呼應。主題呼應我國農耕文明特色,歷代奉之為國寶。有宋一代,《五牛圖》恆藏於皇宮禦苑。靖康之亂,宋高宗趙構倉皇逃難之際,未忘挈此南渡。元初,其為趙伯昂所得,旋即入趙孟之手,被歎為“希世名筆”。明朝嘗由項元汴珍藏,至清乾隆年間,由民間搜集至宮廷,深受乾隆珍愛。清末,《五牛圖》被八國聯軍掠至海外,此後半個世紀一直銷聲匿跡。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周恩來總理收到一封來自香港的匿名信,說《五牛圖》近日會在香港拍賣,畫的主人要價10萬港元,自己無力購買,希望政府能夠出資收回國寶。當時,10萬港元對於百廢待興的新中國無疑是一筆巨款,但是出於搶救流失文化遺產的歷史責任和現實政治的影響,周總理給文化部下達了三個指示:一、 派專家赴港進行鑒定,確定為真跡後收購; 二、 派專人護送,確保文物安全;三、 文物返回後,交給收藏條件好的部門妥善保管。同時電令新華社香港分社“不惜代價,搶救國寶”。文化部立即組織專家趕赴香港。經鑒定,《五牛圖》確系真跡,遂由新華社香港分社暗中多次交涉,最終以6萬港元買下此畫,秘密運回北京並將其撥交故宮博物院收藏。當時《五牛圖》已是滿幅風塵、傷痕累累,直至二十多年後才被精心修複,重現絕世風華。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