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9有望成為金融科技的大年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2019年是中國5G商用元年,目前已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等四家獲得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放的5G商用牌照。爆炸性的移動數據流量增長、海量的設備連接、不斷湧現的各類新業務和應用場景即將成為現實。

“過去的幾年,金融科技市場投融資規模呈井噴式增長,隨著開放式銀行業的興起、監管清晰度的提高以及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成熟,2019年將成為金融科技的又一個‘大年’” 。近日,中信集團原監事長朱小黃在《銀行家》雜誌社攜手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金融創新論壇”上表示,金融科技的本質是科技運用,這意味著金融的科技運用需要回歸常識,而金融創新不是科技創新,是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5月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共有106筆股權融資事件,較上個月減少6筆;公開披露的融資金額約為231.5億元,環比增長68.2%,同比大幅增長92.3%。其中,中國金融科技領域融資數量為29筆,其次為美國23筆,英國13筆;中英兩國公開披露的融資總額非常相近,分別為75.9億元和74.8億元,美國則為38.4億元,印度12.0億元。

就目前數據來看,2019年以來全球金融科技領域投融資數量及金額都並非近年高點。但細分領域已發生巨大變化。2016年-2018年期間,全球金融科技融資數量最多的3個領域分別為區塊鏈、網貸和支付。而2019年以來,大數據和供應鏈金融、支付和保險科技成為熱門。

“隨著5G技術的成熟,技術將進一步與金融融合,勢必將湧現出金融科技公司,也將進一步帶動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融資。”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稱,而中國提前進入了5G商用時代,也有望帶動更多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引領世界。

實際上,近年中國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金融科技機構,都在積極探索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變著金融生態。

“我國已經進入由‘互聯網+’到‘智能+’跨時代躍變的新階段,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銀行的生態,需要銀行以‘開放’為原則,從根本上構建起面向未來、更具新時代基因、更加智慧的經營發展模式。”中國工商銀行信息科技業務總監呂仲濤認為,金融科技的發展方向應該是運用新技術變革傳統金融,進而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最終惠及民生。

中國政府越來越關注最新的數字科技,“智能+”首次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

“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圍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正式舉行,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2019年,要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從政府工作報告新的指示不難看出,“智能+”已經開始接棒“互聯網+”,成為今後改造傳統行業的新動力。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不斷深化,給我們的金融行業,特別是金融供給側帶來了一些更重要的賦能。”金融壹账通監事長、中小銀行聯盟秘書長黃潤中認為,大數據已成為金融行業的一個底層技術,而向縱深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和雲計算才是屬於金融科技的2.0版本。

但另一方面,黃潤中則認為,金融科技雖已廣泛應用於包括支付、信貸、資本市場、保險、信託等金融場景中,但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數據質量亟待提升、持續性資金投入難以維系,以及缺乏複合型的科技人才等痛點,需要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予以克服。

除了數據質量、資金及人才因素,快速發展的金融科技給金融監管帶來新的挑戰。

在5月31日京交會的2019中國金融科技論壇上,中國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認為,正規金融體系之內隨著5G技術形成的互聯網技術對金融業的影響持續加大,甚至有可能在某些方面產生顛覆性的作用。這將造成金融科技領先的金融機構變得會更加強大,而緩慢和滯後者將會失去機遇,甚至舉步維艱。

如此則對金融監管提出嚴峻的挑戰,首先對於正規金融體系的監管,監管機構需要學習和掌握金融科技,否則就跟不上金融發展的要求。其次對於正規金融體系之外,要盡快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以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產生。並且,對正規金融體系內外監管的統籌協調,如何保持平衡有效,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近年,中國金融科技創新正引領全球,但也出現了一些風險,如網貸行業的數以千家機構的集中非常規退出、各類的“炒幣”等,但監管機構正加強規範業務發展。從長遠來看,5G的商用,將給予中國金融科技機構更多創新空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