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技在結直腸癌早期篩查中的應用

結直腸癌治療的關鍵在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其結局首先取決於發現腫瘤時的「分期」,一旦術前檢查考慮腫瘤已經成為「脫韁之馬」,有遠處轉移,其治療效果將大打折扣。

因此,「早發現」的地位舉足輕重。多數早期結直腸癌可以達到治癒,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而晚期患者竟然不足20%。

如今,當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走進結直腸癌早期篩查,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福音呢?

我國結直腸癌現狀「堪憂」

2015 中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發病率、病死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均位居第 5 位,其中新發病例 37.6 萬,死亡病例 19.1 萬。而且,發病率和病死率均保持上升趨勢,多數患者發現癌症時已屬於中晚期。

如果能早發現,早期結直腸癌治療後效果非常好,5 年生存率可達 90%。一旦到了晚期,癌細胞就會衝出腸壁,跑進血液「到處亂竄」,在人體內迅速擴散,可在肝臟、肺臟等器官「駐紮」,此時治療效果將大打折扣。即便在美國,晚期結直腸癌的 5 年生存率也低於20%。


怎樣早期發現結直腸癌

一、定期腸鏡檢查

人的腸道通過肛門與外界連通,醫生可以通過腸鏡直接觀察到腸子裡面的情況,即「眼見為實」,在肉眼下最大限度地做出準確診斷並減少誤差。

幾乎所有的結直腸癌都是由息肉演變而來,如果做腸鏡發現結直腸息肉,醫生會建議腸鏡下切除並做活檢,這不僅能提前去除病灶,還能查明息肉的性質,以便進一步診療。

不同的結直腸息肉癌變程度不一樣。結直腸息肉癌變的對象常常是「腺瘤性息肉」,這類息肉十分常見,尤其是50歲以上人群。

(1)增生性息肉:最常見的一種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這類息肉一般不發生惡變。

(2)炎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腸黏膜長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樣肉芽腫,多見於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痢疾及腸結核等疾病,少有惡變。

(3)管狀腺瘤性息肉:這類息肉可進展成為癌症,癌變率約1%-5%。

(4)絨毛狀腺瘤性息肉:較少見,多為單發。以直腸最常見,其次為乙狀結腸。此類息肉癌變率較高,較管狀腺瘤高10倍以上。

(5)混合狀腺瘤性息肉:這類癌變率介於管狀腺瘤與絨毛狀腺瘤之間。

二、注意觀察排便

如果最近突然開始便秘、拉肚子,或者大便變細、變成顆粒狀,或有黑便、便血等變化,甚至伴有腹痛、腹脹等,請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

三、AI在結直腸癌早期篩查中的應用

在結腸鏡中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對結直腸息肉的性質進行智能識別。通俗地講,這相當於普通結腸鏡的「更新版」。

目前,國內外學者均對此做出了巨大努力。早在2017年,日本昭和大學最新研究顯示人工智慧(AI)能早期檢測癌症,而且,來自日本橫濱的一項研究表明,利用人工智慧(AI)有望在結直腸良性腫瘤變成惡性之前就檢測出結直腸癌。

我國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系統基於在食管癌早期篩查中積累的經驗,對上百萬張結直腸腸鏡圖片數據進行學習訓練,用於輔助臨床醫生診斷,降低漏檢率。

其中,我國「騰訊覓影」腫瘤實時檢測技術可以實時檢測出腸息肉位置並判斷息肉性質;通過實時的影片檢測分析,能夠在100ms內完成AI診斷,並在影片中實時圈出腫瘤位置,方便醫生在內鏡操作過程中實時查看。

據數據顯示,AI技術對息肉定位敏感度達95.04%,特異度達99.07%,整體準確率達96.93%;結直腸癌判斷敏感度達90.3%,特異度達98.3%,整體準確率達97.2%。

人工智慧下的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系統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供了契機,有望更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結直腸癌患者臨床招募正在進行中,詳情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ai幫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