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讓他多說話

前兩年,有個老同學的建築公司新來了兩個同校同專業的大學生,一個成績非常優秀,專業知識很強,也肯埋頭苦乾;另一個就要差上很多,整天到處找人聊天、喝酒打牌。

沒到兩年時間,反倒是後面那位在公司裡混的風生水起,成為了同學手下的心腹。

有次吃飯,我問他後者到底哪好,他笑了笑:

“會來事兒。”

後來我也就笑了,這個同學上學時也是個學習不怎地的主,如今成為建築公司的老闆,每年全國各地跑各種工程,總結起來,也是個會來事兒的主。

職場上有句深入人心的話,叫:

會做的不如會說的。

很多公司裡,都會有類似的現象。

有些人,平時不怎麽認真工作,只是會哄領導開心,就能工資比你高,升職比你快!

有些人,性格更為外向,喜歡社交,認識得人更多,就能拿到更多的資源和訂單。

有些人,能言善辯,總是能在公司內部爭論中佔到更多的便宜。

西方有種說法:

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25%來自於專業技巧,75%取決於人際關係。

這個世界,不善於表達的人,似乎越來越吃虧。

在許多人的意識中,似乎那些埋頭苦乾的人,混的不如那些能左右逢源的人際關係高手,更不如那些能說會道能獲得領導賞識的人。

在這種認知下,那種傾向於安靜、沉默、不善言辭的人,會被認為無法融入社會,不會被人重視。所以人們越來越青睞表達能力,各種溝通、談判、社交的課程和培訓也風行起來。

01

與人連接是生存需求,但並不意味著要讓生活中充滿垃圾社交

中國社會具有濃鬱的依附屬性,我們非常注重尊卑、禮儀、人情等,注重人脈的建立、積累和維護。

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的人脈,並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認可你。要想獲得別人的認可,一個需要自己本身的實力足夠,另外也需要不斷的投入時間、精力和物力。

社交,本身的目的增進感情、學習和成長。

所謂的垃圾社交,是指並不能真正給我們帶來有效的人脈,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吃飯喝酒上。而許多年輕人卻沉迷於此。

垃圾社交風行的原因之一,就是認識不到積累自己的核心價值,沒有經過思考來確定發展方向,或者現有的能力不足以從這些社交中汲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所以說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獨處。

02

優秀的人都會經歷孤獨的時光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經歷許多一個人的時光,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下班,一個人睡覺,甚至一個人娛樂。

有些人拚命參加社交,想逃離這種孤獨感,最終卻往往發現,即便身邊圍滿了人,卻依舊會感到孤獨。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會在某個時間段陷入孤獨之中,而如果你越是優秀,往往越是如此,因為可以跟你對談或對手的人會越少。

馬雲說:

領導者都是孤獨的,我在做我認為對的事情。

郭廣昌說:

你的團隊是孤獨的,但總要帶著自己的船往前開。

俞敏洪說:

人是孤單地奮鬥的。不管有多少人在你身邊,要真正達到成功,主要還是靠你自己。

孤獨不可逃避,也無需逃避。

03

獨處並不是力量,獨處時能夠進行深度思考才是

如果你喜歡安安靜靜地做自己,是不是只有死路一條?並不是。但喜歡獨處只是你的性格特點,卻並不一定是優點。

所謂高質量的獨處,並不是百無聊賴或把時間浪虛度,而是能夠將獨處變成自我成長的能量。

西點軍校領導與心理學教授邁克爾·歐文,在他的新書《內向思考》中說:

“要獲得真正的感悟,首先要終止內心的嘈雜。”

過去許多人可能在不經意間從獨處中獲得了力量,而現在卻需要有意地讓自己處在獨處的環境中,通過自律來讓自己不受侵擾,退出喧囂,完完全全遠離世俗的窺探。

每個人都需要創造出一小段一小段的獨處時間並善加利用。

我們能從內向的思考中獲得什麽?

1.清晰的思路。

近憂往往會影響一個人所做的決定,甚至不會讓人去考慮長遠的打算,獨處有助於理清思路。

2.邏輯思維。

艾森豪威爾說:要在鎮靜的狀態下做重大決定。直覺可以在精神平和的狀態下獲得,但清晰的邏輯分析思維只能通過嚴謹的推理演繹思維得出。由於通過邏輯分析的過程困難而緩慢,因此最好而且可能只能在獨處下完成。

3.直覺判斷。

直覺是在意識思維的深層次形成的。直覺對邏輯分析不僅起到檢驗作用,還起到輔助作用。在一定程度的精神平和的狀態下,即使時間只有一瞬——通常足夠靈光一現了——直覺也能在邏輯分析行不通的情況下幫助我們理清思路。

4.創造力。

正如直覺可以產生清晰的思路,直覺也能帶來創造力。直覺思維已經把大多數分析工作都做了,你只需停下來傾聽直覺的聲音。

5.掌控情緒。

每個人都不會一帆風順,每遇到一次挫折,每出現一次意外,都會加重身上的壓力,“獨處可以讓你在別人慌亂的時候靜下心來思考”。

6.自我認知。

當困難佔據了我們視野時,不妨改變一下自己的視角。富有成效的獨處可以幫你實現這一改變。只有從身邊的喧囂中解脫出來,方可跳出當前的處境,從更大的背景當中看待現有的問題——同時也看清自身的局限。

7.容人之量。

憤怒與恐懼都會影響領導者的判斷力。面對一些不公平或不公正時,深入思考其中原因,就可以在回應當中盡量避免對人不對事的情形發生。

8.被反對的勇氣。

亞裡士多德曾說:

“習慣於藐視恐懼就變成了勇敢之人,而成為勇敢之人後則更能夠無畏。”

你可以通過在戶外獨處的時間和直面挑戰養成這樣的習慣。

04

真正的高手,都是內外兼修

與性格無關,真正的高手,都是內外兼修的。

對外溝通,能讓我們認識更多的人,開闊眼界,消弭矛盾,獲得更多的機會。

而內向思考,能讓我們理清思路,去蕪存菁,掌控情緒,提升自己。

每個人都可能會偏向擅長一個方面,但人們的成就高度往往取決於他的短板。

再內向的人也需要與人溝通,再外向的人,也要抽出時間獨處和思考。沒有人是純粹的內向或外向,優秀者往往既能對外溝通,也需要內向思考。

05

內向思考的準備

通過一些簡單的方式,我們可以讓獨處時進行的內向思考更富有成效。

下面的一些建議可以幫助那些還不習慣獨處的人們。

1.資料的準備。

如果我們打算利用獨處的時間考慮某件事情的話,就應該事先把它拎出來,簡單地瀏覽相關的材料。

這樣的話,我們的大腦就可以事先處理這些信息,這樣就可以讓我們在思考時更快地頓悟。

2.情感上的準備。

內向思考有時會讓我們產生頓悟,而這些頓悟並不一定都是好的——可能讓我們發現我們自己的失誤或缺陷,意識到自己之前的行為犯了錯。

獨處可以讓我們接近真相,而真相有時會讓我們難堪。但這並不是什麽壞事,做好情感上的準備,對我們來說正是改變的機會。

3.外向型人格從內向思考中獲益。

與獨自思考問題相比,他們更喜歡與人談論問題。

但是外向型人格的人會發現,當他們通過內向思考找到問題的關鍵之後,和人談論更是一種享受。

當他們能感受到獨處的其他好處的時候,包括創造力、情緒平衡和道義勇氣等,他們會更為感激獨處的時間。

4.不要擔心跟不上時代。

許多人覺得如果幾個小時不查看郵件,不看新聞,不瀏覽社交媒體,就會落後於時代,持續接受如此繁複的信息會嚴重分散人們的專注力。

如果總是在瀏覽電子信息和工作之間不斷切換的話,哪有時間進行有深度的思考呢?

史丹佛商學院吉姆·柯林斯在《內向思考》的序言中所說:

為什麽追尋優秀者必須自律,創造出適合安靜思考的空間來理清思路,並拿出勇氣堅持有條不紊的行動。

這一點對當下的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重要,否則我們只有到年末才幡然醒悟這一年什麽重要的事情也沒做,一年年時光飛逝,而我們一直在做無用功。

所以靜下心來待一會兒,讀讀這本書,努力修煉獨處之道吧。

這個世界並不是懲罰內向,而是懲罰不符合能力的欲望。

這個世界並不會懲罰孤獨,而會懲罰以安靜為借口過多地虛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