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接種新冠疫苗後確診,帶來3點啟示!這兩類人群尤其要注意

此前西安一名醫院檢驗師接種疫苗後確診,引發一些網友對疫苗有效性問題的擔憂。這名檢驗師是如何被感染的呢?為什麽接種了疫苗還會被感染?近日,原因正式公布!

4月20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發表文章《爆發報告:在一家醫院的隔離區工作的醫護人員中輕度突破性感染,該醫院專門用於治療COVID-19患者—中國陝西省,2021年3月》。

報告稱,該檢驗人員很可能是在3月12日為2例新冠境外輸入(從烏茲別克回國)病例采集咽拭子時感染。病毒檢測證實,3月12日這兩名境外人員體內的病毒載量很高,為新冠病毒英國變異株(B.1.1.7)。

而據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此前報導,英國的最新兩項研究發現:B.1.1.7突變株不僅傳播力更強,而且致死率也更高。(詳細報導:這個突變株致死率高了55%!張文宏:未來的必然選擇是)

報告稱,當天,該檢驗人員先後為兩位患者采集了兩個鼻咽拭子和一個口咽拭子,這是一個高風險的操作過程。患者可能會出現打噴嚏或乾嘔,從而短時間內排出高濃度的新冠病毒。同時,這位檢驗人員患有慢性鼻炎,習慣用嘴呼吸,這會增加吸入病毒的風險。

該報告引用了一項韓國學者去年8月中旬發表在《過敏和臨床免疫學雜誌》的論文,該研究發現,在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尤其是非過敏性哮喘患者中,SARS-CoV-2感染的風險更高,COVID-19的嚴重臨床後果更大。

但報告表示,雖然該檢驗師接種疫苗後確診,但是疫苗使得患者臨床症狀較輕、病程短暫、病毒載量較低幾乎沒有傳染性。3月18日確診的這名檢驗師,已於4月9日出院。

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注意到,西安醫院檢驗師這一案例帶來三點啟示:

一、除接種禁忌人群外,都要盡早盡快接種新冠疫苗。

二、過敏性鼻炎、哮喘患者這兩類人群,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更大,尤其要注意,只要符合條件就要應接盡接。最新發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也建議:健康狀況穩定,藥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禁忌人群,建議接種。

三、處於感染風險高的場所或從事感染風險高的工作時,即使接種了新冠疫苗,戴口罩、勤洗手等個人防護措施也不能少。

全國累計接種新冠疫苗超2億劑次

全年產能接近50億劑

今天下午,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超過2億劑次。

此外,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二級巡視員崔鋼介紹,目前全國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的接種工作總體進展順利。

昨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突破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在博鼇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舉辦的“新冠疫苗的供應與可及性”分論壇上表示,得益於較早的戰略決策、制度優勢以及創新組織管理,目前中國新冠疫苗全年產能接近50億劑,預計今年產量超過30億劑,在下半年將逐步實現。

國家衛健委:

確保避免出現打了上針沒有下針的情況

據@海南日報 此前消息,4月4日,海南省海口市衛健委發布關於暫停第二針新冠疫苗接種的通告。

通告稱,因海口市各接種門診承載能力有限,新冠疫苗供應較為緊張,為盡快提升海口市人群第一針免疫覆蓋率,除直接參與博鼇亞洲論壇以及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服務保障的工作人員外,海口市暫不開展其他人群的第二針新冠疫苗接種工作。

另據多名網友反映,合肥等地也出現第二針新冠疫苗較難預約的現象。

此事引發關注,一些網友擔心:如果第二針和第一針間隔時間過長,會不會影響效果?

今天下午,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回應此事,稱會確保第二劑次接種在8周內完成,避免出現打了上針沒有下針的情況。

米鋒說,近期有群眾反映第二劑次預約難的情況,國家為各省份調配供應疫苗時已充分考慮如期接種第二劑次的需求量。各地要做好精準調配,確保第二劑次的接種在8周內完成,避免出現打了上針沒有下針的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各駐點工作組對此也會加強督導。

3月29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首版新冠疫苗接種技術指南明確,

接種2劑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2劑之間的接種間隔建議≥3周,第2劑在8周內盡早完成。

接種3劑的重組新冠病毒疫苗,相鄰2劑之間的接種間隔建議≥4周。第2劑盡量在接種第1劑次後8周內完成,第3劑盡量在接種第1劑次後6個月內完成。

對2劑或3劑次程序的疫苗,未按程序完成接種者,建議盡早補種。免疫程序無需重新開始,補種完成相應劑次即可。

接種新冠疫苗後是否需要繼續補打?

專家:正在研究

在今天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科研突破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成員邵一鳴表示,現在新冠疫苗使用的總體時限在半年左右,各個疫苗廠商,包括各個國家的免疫規劃部門都在研究這些數據。什麽時候需要加強,要根據數據做出科學的決定。“有可能會像呼吸道傳播的其他疾病比如流感一樣,每年需要加強,這有待於最後數據的分析。”

來源 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

資料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緒軍 孫樂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新華社、國家衛健委、@海南日報

編輯:蘇越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