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直腸佔位,兗礦總醫院30分鐘微創切除直腸大腫瘤

4月1日,鄒城的劉先生在兗礦新裡程總醫院(兗礦總醫院)康復出院。劉先生患有直腸腫瘤,原本要做一個「全身麻醉開腹」的大手術,結果不到30分鐘的內鏡就成功解決問題,這令他對醫院的技術和專業態度大加讚賞。

大便異常 腹部不適

原是直腸腫瘤作怪

鄒城的劉先生兩年前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偶帶鮮血等異常現象,一直未當回事。

近1月來,感覺腹瀉頻繁,而且人逐漸消瘦、渾身乏力。在濟寧當地醫院行腸鏡檢查時發現直腸巨大息肉,活檢病理為高級別瘤變,因內鏡治療風險大,醫院建議其行全麻腹腔鏡手術治療, 3月28日到兗礦總醫院就診,肝膽外科以「直腸佔位」收入院。

患者腫瘤較大,大小約3x4cm,而直徑>2cm的腫瘤一般不採用內鏡切除,因有穿孔、出血、腫瘤切除不乾凈等風險。且腫瘤無蒂,不排除癌。

入院後,肝膽外科專家仔細查體發現,患者腫瘤雖然大,但基底直徑不到2cm,觸診較軟,有可能是良性腫瘤。

為了確定最佳治療方案,王愛亮教授組織消化內科、內鏡室、病理科專家進行MDT會診。經過科學認真討論,最後決定先內鏡微創切除,根據快速病理結果,最後再決定是否全麻手術的治療方案。

「假如我們不加以考慮,直接採用全麻手術把患者整個直腸切除,而患者的腫瘤如果是良性的,那患者損失就大了。」王教授說,只要腫瘤性質診斷明確為良性,那患者就避免一場全身麻醉手術帶來的風險和創傷,節省了大筆的住院費及手術費。因內鏡切除術費用低、創傷極小,即便腫瘤為惡性,再決定做腹腔鏡手術對患者的影響也很小。

不到半小時

內鏡下成功切除腫物

根據MDT討論結果,消化一科孔祥建主任進行充分的術前準備,制定多套預案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併發症。術中發現患者息肉比預想的要大很多,大小近3*5cm左右,且該息肉蒂部非常寬大,切除難度非常大。

經過近半小時的內鏡下切除手術,最後成功將腫物完整切除,術中患者未感到明顯疼痛,術後患者即順利下床活動,24小時後即正常進食。

術後病理示直腸絨毛狀-管狀腺瘤伴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基底切緣乾淨。「以前這叫原位癌,現在叫癌前病變,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很快變成癌」肝膽外科主治醫師談帥說道。

經過肝膽外科精心的護理,4月1日,劉先生康復出院。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

早期消化道腫瘤效果好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是近年來出現的一項新的微創治療手段。該技術讓更多的早期消化道腫瘤能夠在內鏡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開腹手術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ESD與剖腹手術及以往傳統內鏡治療方法比較,具有以下優勢:創傷小、使醫生獲得完整的組織病理標本以供分析、對於面積較大且形態不規則的腫瘤進行96%以上的切除率,複發概率小。

目前,兗礦總醫院消化內科針對消化道腫瘤內鏡下ESD、EMR微創技術開展的相當成熟,術後患者複查均無複發,治療效果良好,不僅減少了患者的痛苦、縮短了住院時間,還為患者節省了大筆住院費用。

胃腸道的息肉屬於消化道的良性病變,但均有一定的惡變傾向,這也就是為何發現了胃腸道息肉後要及時切除的原因。腺瘤是最常見的胃腸道息肉,也是消化道最常見的癌前期病變之一,如不及時切除很快會轉變為癌。

胃腸道息肉可以通過內鏡檢查(如胃鏡、腸鏡)發現,在發現的同時就可以進行切除,並行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這也是目前胃腸道息肉治療的首選方法。但是切除後仍不能掉以輕心,仍需定期隨訪,這是因為胃腸道息肉切除後仍有複發可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朱明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