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家中介機構、35家公司被罰 證監會公司債現場檢查收官

本報記者 谷楓 北京報導

資本市場對於現場檢查這種監管手段並不陌生,在IPO等業務中,證監會便採用這種檢查方式。因為針對性強以及在現場檢查更容易發現細節問題,這種執法手段對市場具有較強的震懾力。

證監會在債市監管中同樣將現場檢查作為重要的執法手段。根據記者了解,目前證監會針對公司債開展現場檢查已經有4年時間,2015年起證監會開展了首次針對公司債券發行人現場檢查工作,隨後2016年又開展了針對證券公司公司債業務的現場檢查工作。

2月22日,證監會例行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為持續強化交易所債券市場監管,促進市場規範發展,切實保護債券持有人合法權益,2018年,證監會組織各證監局以問題和風險為導向,對264家公司債券發行人開展了現場檢查。目前,專項現場檢查工作已全面完成。”

35家發行人被罰

記者從證監會了解到,證監會針對公司債發行人的專項現場檢查發現了諸多問題,其中較多問題集中在募集資金管理使用和信息披露兩方面。

高莉透露:“現場檢查中募集資金管理使用方面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募集資金挪用或轉借他人、違規購買理財產品、專戶設立或管理不規範等。”

“募集資金管理使用問題是老問題了,證監會每年在檢查中能都發現相關的問題,但卻又屢禁不止。對於這一方面的問題,強監管的態勢和中介機構勤勉盡責都不能少。”北京地區一家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的人士22日對記者表示。

另一項較為嚴重的問題則是信息披露問題,具體包括:未按時披露年度報告、重大事項披露不及時、披露內容不準確等。

記者獲悉,針對發現的問題,各證監局已對公司債券發行人采取出具警示函、責令改正等行政監管措施共35項,並對16家發行人的直接責任人員采取了行政監管措施。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的不完全梳理,2015年至今證監會根據現場檢查結果處罰的企業超過100家。

從每年被處罰的企業家數來看,四年時間裡被罰企業整體數量也呈上升趨勢。根據記者統計梳理,2015、2016、2017、2018四年被罰企業的數量分別為3家、20家、55家以及35家。可以看到,在證監會以發現問題和化解風險為導向的監管邏輯下,2017年開始債市監管逐漸趨嚴。

“就目前的形式來看,2019年證監會在債市監管方面依舊會延續近兩年的監管思路,首先是繼續推行現場檢查,甚至還會擴大現場檢查的內容以及加大檢查的嚴厲程度。而對於存有潛在問題的公司,派出機構或還會加強日常的監管關注。”前述北京地區券商人士認為。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2018年公司債發行人的專項檢查中證監會還根據對中介機構履職情況的延伸檢查,對受託管理人采取行政監管措施6家次,對會計師事務所采取行政監管措施4家次。

高莉表示:“通過本次現場檢查,債券發行人的合規意識和中介機構的履職盡責能力進一步提升。”

驅動信披升級

2015年以來,交易所債券市場大擴容,規模大幅增長的同時如發行人良莠不齊、信息披露不完善、資金用途監督不嚴等問題逐步顯現。

與此同時,2018年開始公司債違約的數量也達到近期的高點。根據證券業協會聯合交易商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新增44家違約發行人中,公司債市場違約企業的數量為37家,佔比最高。

在如此市場大環境下,證監會強化債市監管也是意料之中。而現場檢查更是監管層嚴格監管債市所用的“重器”。

近年來,證監會更是制定發布了《公司債券發行人現場檢查工作指引》(以下簡稱《工作指引》)。《工作指引》明確了檢查對象的選取方式,確立了以問題和風險為導向的專項檢查以及“雙隨機”抽查等機制;結合公司債券的特點和風險因素,確定了現場檢查的內容與方法,列明了現場檢查中應關注的重點方面以及可采取的具體檢查手段。

“證監會系統從2015年市場發展的同時就開始同步抓發行人監管,目前已於2015、2016、2017、2018連續檢查了四年,以後將每年組織一次現場檢查,並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及時處理,對發行人形成強烈的規範預期。”前述監管層的人士講道。

前述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則向記者透露:“如果現場檢查被抽中從公司到項目組都會比較緊張,現場檢查的震懾力遠超一般監管審核工作。常態化的現場檢查對中介機構和發行人都會起到引導規範的作用。”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的現場檢查並非單純的為了監管而監管,執法行為的背後是希望提升債市信息披露質量,為債市長期健康發展打下基礎。

前述接近監管層的人士也表示:“監管層強化監管的邏輯是,剛性兌付逐步打破後,將迎來真正的信用債市場,投資者開始真正根據發行人的信息披露來甄別投資,這個時候,信息披露的質量對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居於根本性基石性地位。”

“在目前違約頻發的當下,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更加重要,希望通過證監會的強監管約束能夠提升公司債發行人的信披質量和信披真實性,緩解市場的信用危機。”滬上一家大型私募機構的投資總監認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