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單向歷】9 月 5 日,宜保持距離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John Maxwell Coetzee),南非白人小說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大學教授。是第一位兩度獲得英國文學最高獎-布克獎的作家。於 2003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庫切1940年出生於南非開普敦市,兼具德國和英國背景,但以英語為母語。1960年代庫切移居英國,做過電腦程式設計師,後來轉往美國攻讀文學,取得博士學位,在紐約州立大學巴法羅分校教文學。1974年才出版第一本小說,算來起步稍晚,但成績非凡。

他1983年以《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贏得英國布克獎。1984年他回開普敦大學,成為南非開普敦大學英語文學教授,教英國文學。1984年,庫切就任南非開普敦大學英文系主任,就職演說的題目是《自傳裡的真實》。1999年又以《恥》再度獲布克獎,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贏得兩次布克獎的作家。而布克獎隻頒給原著以英語創作者,在此,庫切的南非背景也深具意義。庫切除了小說,也從事翻譯、撰寫文學評論與書評。

他在作品中往往不指明地理背景,但類似南非行之有年的種族隔離政策,形成偏頗、愚昧的社會觀念,導致價值觀與行為上的混亂,卻是他創作的主題。他於2002年移居澳大利亞,任職於阿德萊德大學。2003年獲得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和另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戈迪默被視為南非當代文壇的雙子星座。他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教授“自傳”。他在世界文壇的成就將是空前的。

作為一部自傳體小說,《青春》不同凡響,寫法也特別。它並非採用這類作品常見的第一人稱途述,主人公也是一位名叫約翰的年輕人,但庫切總是稱之為“他”。這樣的口氣不大像是一種自述,因而讀來自有疑問:“他”就是他自己麽?有一點可以肯定,庫切本人的年齡和履歷都跟書中的主人公相吻合,至於那裡頭的諸多細節是否也是作者所親歷,想來已難以考證。庫切寫“他”十九歲到二十四歲幾年間的生活經歷,一個南非大學生跑到倫敦做了電腦初級程式員,朝九晚五的公司職員,飯碗不用擔心,卻還是鬱悶。

這個歲數的年輕人不是意氣風發就是躁動不安,卻玩不出轟轟烈烈的名堂,由於生性缺少熱情,乾不成大事也惹不出亂子。

他也需要被愛撫的感覺,但性愛從來沒有給他帶來生命的光輝,只是在吞噬時間和精力……你想,這種內斂的性格,這般平淡無奇的生存狀態,還能做出什麽樣的文章呢?可是,庫切就有這樣的本事,一段春夢無痕的人生就讓他寫得楚楚動人。他把年輕時的自己作為他者來觀照,再度審視青春的彷徨之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