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冷門到熱推,紀錄片能否成為影視作品中的新晉“流量”?

一直以來,在各大國產影視作品中,紀錄片都是偏冷門且小眾的一個類型,與一般類的電影、電視劇、綜藝等相比,紀錄片無論是在人氣上還是話題度上顯然都是個“弱勢群體”。

不過,這種頻頻遇冷的現象在最近兩年似乎有了一定的變化,雖然這種變化並不是十分明顯並且過程也較為緩慢,但是當你仔細體會一下便會發現,如今的確有越來越多的觀眾都開始將注意力投放到了紀錄片上,或許它們的熱度與話題度仍舊遠遠低於一般類型的影視作品,但他們越發受到大家的喜愛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還記得2016年底上映的紀錄片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雖然電影最終票房不佳(620萬,其實對於紀錄片來說已是難得),但在當時還是引發了一輪網友關於紀錄片的討論,並且許多人在感受過它精致的畫面與別具妙趣的內容後,都開始考慮或許今後可以把紀錄片添加到自己的片單裡。

之後,再度引發人們激烈討論的便是紀錄片電影《二十二》。在當時,為了不讓這部意義深遠的作品被埋沒,許多明星都在微博上進行了聲援支持,在這種熱潮的推動下,不少觀眾選擇了走進影院進行支持,同時也是因為電影題材的特殊性,大家選擇去看這部作品同樣是在對那段歷史表示敬意。看過之後,許多人紛紛感慨差一點就錯過這樣一部震撼人心的好作品了,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二十二》的現實價值早已遠遠超越了其藝術價值。

從目前的國內市場看來,紀錄片通過電影的形式進行推廣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除非在前期做好相當一系列“對症下藥”的宣傳行銷,並且邀請一眾明星進行推廣,否則它很難讓大部分觀眾主動選擇買票走進影院,甚至,即便是宣傳行銷到位,紀錄片電影也很難乾得過同期的其他電影,“票房賠本”基本是創作團隊提前就做好的心理準備。不過,過程雖然很艱難,但通過《我在故宮修文物》、《二十二》、《我們誕生在地球》以及在今年開年檔大獲好評的《四個春天》等一系列作品的影響,紀錄片電影也是在一點一點向前邁進著,雖然很慢,但是成績都是大家看得到的。

除此之外,紀錄片最為常見並且最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播出形式當然還是通過電視及網絡播出了,或許,在大部分觀眾的心中,他們都會覺得,通過電視或網絡來看紀錄片是可以的,但是讓自己買票去電影院看,他們既沒這個興趣也覺得不值。當然啦,無論是電影的形式還是系列片的形式,紀錄片創作者們孜孜不倦的努力都是對紀錄片良性發展的推動。

而且,不得不說的是,在過去的2018年裡,國產紀錄片的網播絕對是成績斐然的一年,許多部作品不僅自身質量過硬,同時還受到了一眾網友的熱捧,與之前相比,絕對是口碑人氣雙豐收的節奏,甚至可以說,如今看紀錄片已經慢慢成為了一種“時尚”~在這其中,騰訊視頻和B站的功勞可謂不小。

對於2018年的紀錄片,首推的自然是騰訊視頻獨家播出的《西南聯大》,無數觀眾看過後都大喊這部作品幾乎承包了他們全年的淚點。作品以平靜溫婉的敘述方式描繪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由清華、北大、南開聯合組建的“西南聯大”的發展史,無論是校長、老師還是學生,那些優秀而偉大的人們無一不在書寫著中華文人風骨,正是這群看似手無寸鐵的“柔弱書生”築起了永不可被摧毀的民族脊梁。

整部作品給予觀眾的感覺是溫暖之中充滿力量,它既沒有去大肆渲染那個年代的傷痛,也沒有刻意去讚揚彰顯每一位學者的功勳,全片都是以一種從容不迫的口吻在進行描述,但正是這份溫暖的力量直戳人心,讓觀眾在回顧那段歷史時或因自豪、或因感慨、或因悲傷而不自覺地淚目。

至於與陳曉卿導演團隊聯合打造的《風味人間》,便是騰訊視頻在過去一年裡的另一張紀錄片王牌了。還記得當年《舌尖上的中國》問世時,那股熱潮可謂轟動大江南北,它絕對是紀錄片裡的“頂級流量”,人氣熱度至今都沒有後來者能趕超。但可惜的是,雖然《舌尖》前兩季口碑爆棚,但是隨著陳曉卿導演的辭職出走,《舌尖3》的質量出現了跳崖式的下跌。你能想象一檔節目從9.4分淪落到3.7分嗎?碗還是那個碗,但裡面的湯藥卻早就換了配方 ,許多觀眾看完後都懷疑自己看了部假《舌尖》。《舌尖》系列以這樣的方式收場,實在是很讓觀眾心痛了。

然而,當《風味人間》一出現,無數“美食迷”的熱情又再度被點燃了,雖然它的名字顯然不是舌尖系列,但陳曉卿依然是陳曉卿,熟悉的畫質、熟悉的敘述方法,正是這部紀錄片讓大家再度找回了當年的感覺。可以說,這部《風味人間》是“舌尖2.0”版,它不僅僅拘泥於國內各個地方的美食,同時還將鏡頭擴大到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和地域、同樣的美食與吃貨,當鏡頭在中外美食間輾轉切換時,你的內心會升起一種十分奇妙又亢奮的感覺~

除此之外,騰訊視頻與BBC聯合打造的創新性自然類紀錄片《王朝》,獨家引進的BBC大型貓科動物紀錄片《大貓》、通過動物視角觀察自然的《假如動物會攝影》、展現自然奇觀的《奇跡之地》等一系列作品,都獲得觀眾的熱烈反響。

至於更為年輕觀眾所關注的B站,它製作的紀錄片則完全是另外一種質感。相比之下,在投資與製作方面,B站大都是小成本作品,但是非常難得的是,它十分善於另辟蹊徑,並且在作品中適當添加流行、娛樂元素,以一種更為新穎、獨特並且通俗接地氣的方式去進行創作,這也使得很多觀眾都改變了以往對於紀錄片高高在上、陽春白雪的刻板印象。

比如去年讓無數擼串愛好者無比激動的《人生一串》,作品將鏡頭聚焦到了各個地方的燒烤,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特色、不同的風味,看著滋滋冒油的烤串,螢幕前的觀眾真就是口水直流~如果說,《風味人間》是以一種博大遼遠的姿態去洞察人間百態,那麽《人生一串》就是牽著你的手走街串巷,在一片繁華喧鬧中感受人間煙火。正如許多觀眾所說,這才是中國人的“深夜食堂”嘛~

還有別具一格的《歷史那些事》,作品風格大膽搞笑,以幽默風趣的口吻講述了歷史人物、歷史典故、冷兵器等諸多方面。片中的各個故事均由演員出演,歷史敘述中穿插著大量小劇場演繹,時而正經時而不正經。比如第二集以溥儀為主角的“我在我家偷文物”,竟然用福爾摩斯探案的形式來演繹,這既讓人了解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又讓大家捧腹不已~

對於《歷史那些事》,評價之中其實還是存在爭議的,有些人認為它是嘩眾取寵、拿歷史取樂。或許,在內容中,這部作品裡確實是有大量的娛樂搞笑元素,但是從形式上來說,它卻也是為大家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並且吸引了大量年輕閱聽人,尤其是高中生群體,他們在看完後都統統表示原來歷史是這麽生動有趣的~其實,只要是在保持原則與規矩的範圍內,通過“寓教於樂”的形式為年輕人普及知識,未嘗不是一種可取的方式。

回顧2018年,紀錄片的發展可謂又有了新的邁進,不管步伐是大是小,這對於紀錄片而言都是意義非凡的,這其中既有觀眾審美的主流回歸,更有電視人孜孜不倦的努力與創作。

而且很欣慰的是,今年紀錄片的發展會更加令人期待。尤其是騰訊視頻,它在去年年底的V視界大會上宣布過,將對紀錄片領域進行更深的構建與布局,用“泛紀錄片”的思路推動自然科學、人文歷史與社會現實等傳統品類煥發新意,並且立志於要讓更多的年輕人關注紀錄片、愛上紀錄片。

在今年,騰訊視頻除了繼續與BBC深度合作外,還將不斷推出《風味人間2》、《風味實驗室2》、《風味原產地》的“風味三部曲”以及《宵夜江湖》、《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跡啊》、《觸電》、《戰國風雲錄》等一系列優質的國產紀錄片作品。雖然紀錄片這個領域一直都較為小眾化,但是它的潛力卻是巨大的,有著大量待挖掘的資源,如今騰訊視頻將目光聚焦於這一領域,也許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或許,紀錄片看起來似乎沒有普通類電視劇、電影、綜藝那麽“好看”,但是一旦你看進去了就會被它深深吸引,簡單來說,就是“低調奢華有內涵”啦~

所以,即便你一直都不喜歡紀錄片,小編也還是會推薦你去嘗試觀賞,漲知識是其次,重要的是,這的確是一個讓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認識這個世界、感知這個世界進而不斷認識自我的一種途徑。

經歷了多年的發展進步,在2019年裡,紀錄片會以一種更加猛烈的勢頭繼續發展下去,相信它的春天真的要來了!

【本文系超級卡司原創,作者:小飛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