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企業信息聯合核查系統上線,震懾失信企業增強守信激勵

6月26日,央行、工信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四部委在北京共同啟動企業信息聯合核查系統(簡稱“核查系統”)。此後,企業法定代表人和財務人員手機號碼、企業納稅登記狀態、企業股東出資人信息、是否納入嚴重失信企業名單等信息,銀行都可上線查詢。

在此之前,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於2014年2月上線運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面向社會開放,可供查詢企業信用信息。用戶登錄後,輸入企業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注冊碼,即可查詢企業相關的信用記錄。但這些企業信息主要來源於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舊不夠全面完整。因此,央行、工信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四部委此次共建企業信息聯合核查系統,等於將企業分散於各個職能部門的信用信息進行梳理後統一輸出,能讓查詢方一鍵查詢所需信息。

當日,工行、交行、中信、民生、招商、廣發、平安、浦發8家銀行首批上線運行核查系統,預計啟動後有20萬家銀行網點加入,平均每天有1.83萬新增企業核查需求。對於銀行而言,中國將於2019年底完全取消企業銀行账戶許可,這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舉措之一,目前已有25個省區市取消企業銀行账戶許可,這就要求銀行未來對企業融資需求、資質審核及後續放貸管理、企業發展狀況跟蹤等,有效消除信息不對稱,全程掌握企業財務、契約履行程度等各項指標。“失信”記錄往往代表了一家企業或因資金惡化無力還款、或有意拖欠充當“老賴”的結果,可為銀行及時敲響警鍾,有助於第一時間調整放貸和收貸策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對於金融學來說,貨幣的本質是信用,銀行只有將貨幣放貸給信用對等的市場主體,才能獲得預期的本息收益。就企業而言,信用是各類交易行為順利進行的基礎要素,憑借信用記錄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獲取各種融資,發展壯大企業的價值核心,一旦信用被透支,也就喪失了以上資格。因此,近年來國家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從個人到企業逐步完善信用記錄已是大勢所趨,可確保社會經濟在可信賴、交易成本較低的框架內運行。

四部委共建企業信息聯合核查系統,目標是助推“放管服”下的市場自治。在為企業放寬以往過多不必要限制、提供更寬鬆自由環境的同時,需要企業具備更加公開透明的信用記錄,讓銀行在風險管控上獲得更多支持,進而實現管理預測,促進市場出清和正反饋。這其實就是從以往完全由政府職能部門主導的市場信用管理模式,轉型為市場主體之間以信用“白箱”為基礎的自治模式。

面向銀行的企業信息聯合核查系統,以及面向全民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共同構建起各方均可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對企業信用狀況隨時可以摸底的信息流通渠道。對於普通人而言,去某家企業求職、購買其商品及服務、面對企業募股或募資需求,是否要參與其中,都有了企業可信與否的查證路徑。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在服務實體經濟、助力中小微及他類企業時,可以避免掉入企業“信用陷阱”,防範未來的呆账壞账等問題出現。在如今政府行政體制改革、“放管服”舉措不斷推進的情況下,讓大眾參與到企業信用監督過程中,提供自利博弈的對等機制,構築市場自律自治能力,才能有效地震懾那些失信企業或個人,讓征信體系成為釋放信用風險、增強守信激勵的利器。

遠山(財經評論人) 編輯 汪世軍 校對 薛京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