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90%公司虧損,AI企業將迎倒閉潮?

日前,一場“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在上海拉開帷幕,與許多AI論壇不同的是,此次峰會上眾多業內意見領袖撕開了人工智能繁榮的一角,他們認為2018年人工智能行業將進入淘汰期,AI初創企業在商業化面前將走向盛衰兩個極端,甚至,90%以上AI企業面臨倒閉的險境。

業內人士認為,從“人工智能”到“智慧城市”,路還很長。

90%以上AI公司虧損

曾創下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單輪融資最高紀錄的商湯科技,近期再次刷新紀錄,短短兩個月,這家企業獲得兩筆總額高達46.2億美元C輪(以及C+)融資,背後不僅有阿里巴巴領投,還涵蓋了國內外多家投資機構與戰略夥伴。本輪融資結束後,商湯科技繼續保持全球總融資額最大、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獨角獸地位。

以商湯科技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業,站在了資本市場的風口之上。據億歐智庫統計,2014~2017年間,國內約700家人工智能創企獲得投資,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人民幣,人工智能投資市場一片樂土。

但是近來多位學者專家表示,人工智能行業充斥著大量泡沫,今年很有可能90%以上的AI公司出現虧損,大量企業將會面臨倒閉危機。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調研一線後表示,沒有應用場景,收入成為掣肘AI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圖片來源:東方IC)

黃淵普以木桶理論舉例說明,“AI創業潮的興起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野蠻生長期,企業有一技之長的‘長板’可以獲得融資,2018年,經歷的是淘汰期,這時候的市場邏輯變成了‘短板理論’。品牌、市場、商務等短板存在,使得企業成本大幅增加,進而影響企業的生與死。”

創新工場CEO李開複此前的判斷更為直接:“AI項目(融資熱)是2017年上半年開始的,融資差不多夠18個月花,2018年底估計有一批公司倒掉。”

VC:堅決不投沒有應用場景的AI公司

這樣的判斷與資本市場高度吻合。一位業內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在已經投資的人工智能企業當中,“死掉的比例很高”,他們現在投資AI項目十分謹慎。

“現在的AI應用創業公司必須要離錢近,英諾的投資標準之一就是初創公司2年內必須有銷售收入,這就要求企業一定要找到應用場景。”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李竹專注於人工智能相關項目投資,他公布了最近一段時間創投的邏輯,為了避免與BAT競爭,英諾投資的重點幾乎都是AI公司在To B領域的應用,“我們在這個方向投資了四五十家企業,而ToC應用隻投資了三四家。”

IT桔子&騰訊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創投現狀與趨勢研究報告》就曾統計過,截至2017年6月份,中美倒閉AI企業總數已超過50家。更為驚心的數字體現在收入上,億歐智庫統計,2017年中國AI創業公司獲得的累計融資超過500億元,但2017年中國AI商業落地100強創業公司累計產生的收入卻不足100億元。

而且伴隨著2016年之後的AI投資創業大潮發展起來的AI企業,90%以上依然處在虧損階段,2018年行業將迎來一波倒閉潮。

政府搭台意願強烈

與AI企業遙相呼應的是各地政府的熱情。尤其是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並成為國家戰略之後,地方政府和機構參與人工智能相關產業活動意願強烈,不僅多次為當地人工智能活動月台,還推出了諸多促進AI產業發展的落地政策。

在2017年,騰訊與廣州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推動廣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造資訊化示範區。同年,國內AI企業商湯科技也與上海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協定稱商湯集團5年內在滬總投資額不低於60億元,這些投資額將用於上海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創新和生態圈建設等。

億歐智庫根據企業數量、政策基礎、學術基礎、產業應用基礎、資本環境五大指標,選出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城市20強。除了北上廣深外,得益於當地良好的環境,成都、貴陽、蘇州均榜上有名。其中北京有49家,佔據絕對優勢;上海有22家,排在第二;深圳有11家,排在第三。

本次峰會上,上海市長寧區正式發布了人工智能產業扶持政策,強勢“搶”企業、“搶”人。新政不僅包括建立佔地160畝的人工智能產業園,還給予企業每年最高150萬元房租補貼、最高500萬元的創新項目聯動扶持、最高150萬元專項扶持。長寧區還設立人工智能高峰人才基金,今年規模更是高達500萬元。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微系統所所長王曦認為,僅僅是上海一個區,就投入如此大的資源扶持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由此可見各地政府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決心,即使短期內人工智能帶有泡沫,但是前景十分可期。

“在人工智能成為國家戰略後,政府對人工智能補貼很大。”黃淵普表示,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不少AI企業在消費端和企業端受阻後,甚至把政府作為主攻的客戶方向,“政府反而成了最大買單方。”

智慧城市需要“大腦”

從政府角度來說,當地政府對當地的人工智能企業的扶持可以看作是對城市的“天使投資”,最終收益或者落地願景是智慧城市的構建。而遺憾的是,人工智能技術僅對部分行業具有重塑行業的能量,而在大多數行業,人工智能技術僅僅是改良式創新,為行業提供新的輔助性工具。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認為,當下的“智慧城市”,不是城市的未來。

“今天所有的智慧城市概念,就只是讓你在城市裡花更多的錢,塞進更多的設備。今天我們所處的‘智慧城市’是一個沒有大腦的城市。”王堅認為,目前城市管理者包括當下的智慧城市概念,並沒有把數據當作城市的資源,只是看成所謂的“技術工具”。但實際上,“就像河流孕育城市、鋼筋水泥誕生了紐約一樣,大數據是城市發展的戰略性資源,計算能力會是城市新的發展動力。”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城市大腦”能通過大數據建立模型分析,幫助城市治理與決策。“城市大腦”的概念已經在杭州率先實踐。比如說,“城市大腦”以交通治理為切入點,顯著提升了試點路線的通行效率,試點區域平均延誤時間減少15.3%。對於交通事故、路線擁堵、車輛違規等,“城市大腦”還能實時報警,實現精準出警,提高效率。目前在試點區域,“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在王堅的設想中,他希望能夠把“城市大腦”作為基礎設施平台引入到城市管理之中。

王曦認為,人工智能未來一定會對智慧城市做出重大貢獻,但總體思路上,一定是人為與機器合作的結構,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城市是由政府、資本、規劃師、市民相互博弈協作的結果,而且城市管理中人為決策非常強勢。“曾有政府非要在城市東面建大型娛樂設施,我通過大數據幫他分析項目落成需要投入5年的當地收入,這才把他勸住,所以大數據的能力應該是矯正而不是替代。”王曦說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