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4歲國醫大師鄧鐵濤今晨離世:曾三味葯治頑症,一個穴止胃痛

(本文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2019年1月10日,杏林傳來噩耗。國醫大師、104歲的鄧鐵濤教授,在凌晨6點06分時許辭世。

這是祖國中醫學界的巨大損失,也是中醫復興之路上的重大挫折。

鄧鐵濤教授,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獲評全國首屆國醫大師,中醫內科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教授。他在1991年被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聘為首屆全國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2005年被聘為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2007年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類)項目中醫診法代表性傳承人。

鄧鐵濤教授從醫80載,活人無算,用藥如神,經驗如浩瀚星海。他的辭世,是中醫傳承事業的重大打擊。

鄧鐵濤教授對中醫學的理解,可謂深刻。在中醫古方和理論的現代應用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這裡,我們僅舉一例,一起來感受。

鄧師在《鄧鐵濤審定:中醫簡便廉驗治法》一書中,曾經披露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次,有一個中年乾部,生活得十分不快,常常感覺自己易怒,煩躁,晚上睡不好覺,白天渾身乏力,沒有精神,吃什麼都沒有胃口。無奈之下,求西醫治療,半年無果。鄧鐵濤先生見狀,開了三味葯:甘草、大棗,麵粉。患者拿過來一看,覺得這哪裡是藥方啊?分明是零食!但鄧鐵濤先生成竹在胸,囑咐患者道:「此為漢代古方,姑且試一試」。沒想到,一吃下去,脾氣、睡眠、食慾皆恢復正常。患者來問其中道理。原來,這就是《金匱要略》裡面的甘麥大棗湯配伍,專門用於調治臟躁之病。這就是鄧鐵濤先生,用古方治療神經衰弱的神來之筆。

甘麥大棗湯到底生是怎個模樣?甘草9克,小麥15克,大棗10枚,水煎服即可。它的治療對象,就是精神恍惚、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煩意亂、失眠不安,甚至行為失常,睏倦打哈欠,舌淡紅而少苔。這裡面,小麥寧心安神,其甘涼之性可以緩解心肝之急苦。甘草緩急、補養心氣。大棗緩肝急而滋養心肝之血。

鄧鐵濤先生還特別善於用簡單的穴位推拿揉按之法,來緩解內科疾病癥狀。比如,胃痛,鄧老就善於用推揉肩井穴的辦法來治療,曾用此法治療胃潰瘍患者。

刺激肩井穴為什麼能改善胃痛?道理很簡單。它是足少陽膽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交會穴。通過它,第一可以改善肝膽之氣橫逆犯胃之困,又能通達三焦,使得一身氣機升降如常。所以說,通過刺激肩井穴,能改善脾胃氣機的運行狀態,有利於止胃痛。胃潰瘍患者,應用此法,可以暫時緩解疼痛,配合藥物治療,效果自然是值得期待的。

當然,這些只是鄧老卓越醫術的冰山之一角。鄧老在中醫診斷學的繼承發展上,在肌無力的治療領域,都是中醫界的一面旗幟。如今斯人已逝,我們只能通過他的醫案、著述,來體會老人家生前的仁心仁術了。

僅以此短文祭奠鄧鐵濤大師!鄧師一路走好。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