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創投工作室如何重新定義初創公司?

本文看點

與創投加速器不同,創投建設師不會與已有明確想法的創業者一起運行項目。相反,創投建設師會分享創意給初創公司的內部團隊,與內部專家團隊一起合作,在市場上快速驗證想法是否可行。他們不僅善於納諫,而且能夠非常迅速地將想法融合自己的領域。

創投建設師的排外和對保密性的高要求可能會阻礙創投建設師的成功,但不可否認,該行業的發展前途是光明的。未來,創投生態會變得更為透明。

原文來自Medium,作者Roamy

如果您對創投建設師(venture builder)從未有所耳聞,不要擔心,“孤陋寡聞”的大有人在。

創投建設師是相對較新的存在,直到1996年才出現,而且出於某些原因,媒體並沒有過多的報導。

與創投加速器(Startup Accelerators)不同,創投建設師不會與已有明確想法的創業者一起運行項目。相反,創投建設師會分享創意給初創公司的內部團隊,然後與團隊一起實施。

這並不是說創投建設師不接受外部的想法,他們不僅善於納諫,而且能夠非常迅速地將想法融合自己的領域,與內部專家團隊一起實踐。

他們盡可能快地在市場上對這些想法進行測試,然後根據測試結果要麽驗證想法可行,要麽將想法“扼殺”。如果這個想法是他們自己提出的,他們會不由分說、毫不猶豫地直接扼殺。如果這個想法來自於外部人士,那麽創投建設師會將這個想法連同相關數據一起返還。

圖注:信息來自PSL的創投建設師模型細分以及其他信息。

如果想法可行,那麽提出想法的創始人就會與創投建設師團隊緊密合作,嘗試著開展業務。根據著名的創投建設師計算機軟體公司Pioneer Square Labs(簡稱PSL,是一家創業工作室和風險投資基金)的說法,他們的內部團隊幾乎負責公司的方方面面:市場調研、概念驗證、工程和用戶體驗設計、投放戰略、市場行銷、招聘、融資、金融、運營、法務和人力資源。

創投建設師從何而來?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創投建設師是在1996年出現的,叫做Idea Lab(現在也是),由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創立。格羅斯當時已經是業內大名鼎鼎的人物,不過在人們尚未對創業公司感興趣之前,具有奉獻精神和遠見卓識的他便決定成立Idea Lab,使他在業內外又一次聲名大噪。

也多虧了另一家創投建設師Enhance(信息技術和服務公司)的辛勤努力,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完整的創投建設師生態系統發展歷程和時間線。

Idea Lab是1996年在美國成立的第一家創投建設師。大約在同一時間,另一家創投建設師Blenheim Chalcot(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公司)在倫敦生根發芽。它是一家聲譽良好的公司,在這個新的生態系統中有著深厚的根基。

Betaworks是一家大多數企業家都很熟悉的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公司,它是創投建設師的現代版本,而且稍有不同。Betaworks引入了加速器。創業者現在有了更多的選擇。他們可以將想法交給創投建設師,並與其內部團隊合作,將這個想法投入市場。作為交換,需要拱手讓出公司大部分股權,或者創業者可以選擇加速器項目,把想法交給Betaworks,只需放棄一小部分股權,但得到的幫助也會相應更減少。

隨著創投建設師的成長(我之所以輕描淡寫地使用“成長”,是因為早期他們在飽和的市場並沒有很大的發展),他們開始變得專業化。

例如,市場行銷與廣告公司Rocket是一家於2007年與Betaworks同期創辦的創投建設師,現在叫做“Rocket Internet”。Rocket的使命是“培養、投資全球範圍內聯網和科技公司。我們為創業者提供運營戰略支持,幫助他們建立市場領先的企業。”Rocket也對傳統模式做了微調。他們不僅從零開始建立公司,而且還像創業投資公司(Venture Capital firm)那樣對早期的初創公司進行投資。

創投建設師是如何分類的?

我們知道創業投資公司是如何分類的,因為他們都非常清楚他們投資的階段(種子期,A輪,B輪……)和投資的領域(人工智能,快消,醫療保健……),這些分類使得整個行業的細分也變得非常容易。

正因有了這種差異性,我們能夠分辨出哪些風險投資公司更有競爭力,哪些沒有。比如說,如果想為一家處於早期階段的教育技術公司籌集資金,就不應該向進出口公司Flagship Ventures(專注於健康)尋求投資。

創投建設師是如何細分的?

創投建設師的創始人阿爾珀·塞倫(Alper Celen)在最近的一次專題討論會中分享了他對這個話題的見解。

我們對創投建設師進行分類的其中一種方法就是,依據創投建設師擁有的風險控制權(即股權)和支持所佔比重進行分類。有些佔很大比重,比如我們(Enhance Ventures),因為我們會幫助構建公司。我們投入的時間遠不止3-6個月,也不會只是泛泛而談,光說不做。”

緊接著,他又討論了創投建設師生態系統中存在的其他類型。

“有這樣一些風險投資公司,他們會迅速從初創公司中全身而退。例如,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公司Antler,他們的奇妙之處在於像一個創投發生器(Venture Generator)。他們尤其專注於初創公司的早期階段,尋找合適的想法並匹配合適的團隊落實想法,但在6個月內,他們就會退出。”

阿爾珀·塞倫想表達的意思是,一些創投建設師把他們建立的初創公司視為己出,從一開始進入市場到最後退出市場(不論是初次公開發行還是合並或者收購)都全程兼顧,而另一些則是更多地關注想法本身、建立公司、落實想法,然後就把它交給外部的企業家團隊運營和擴張。

圖注:摘自Alper Celen & Ritesh Tilani於2019年5月發布的Enhance

阿爾珀的Enhance Ventures處在上圖的最外圍,因為成立時間比最初那一批晚得多。2016年,也就是Idea Lab成立20年後,阿爾珀和他的同事裡特什·蒂拉尼(Ritesh Tilani)決定將創投建設師模型擴展到中東地區,並專注於建立線上初創公司。他們清楚地解釋了創投建設師的工作內容,並且降低了行業門檻。

創投建設師的目的就是盡可能找到最好的人才,將這些人才與奇思妙想進行匹配,並給予他們啟動創業的資源。

內部專家團隊提供指導,現場工程師提供原型設計幫助,但實際上創始人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要素。

據我觀察,進入創投建設師的項目比申請創投加速器或者初創公司孵化器(Startup Incubator)更困難。我擔心,“不為人知”的過程,以及排除非核心圈子的創業者,會增加進入創投建設師項目的門檻,這些門檻沒有存在的必要,而且還會使創投建設師錯失良機。

不過,這個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還是充滿希望的。隨著諸如非盈利組織管理公司Human Ventures和Entrepreneurs First Ventures等創投建設師在其網站上明確呼籲“加入我們”,我相信我們將看到這個激動人心的創投生態會變得更為透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