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莽是怎樣從儒生變成政客的?曾經也有四十不惑的經歷

文/劉路

王莽雖然到死都是理想主義者,但能在高層政爭中生存下來,畢竟不可能是小白兔,自然也有擅長權謀的一面。而他這些權爭手段的純屬,則離不開一次挫折。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打垮第一個政敵

1

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十月,王莽的七叔、時任大司馬驃騎將軍的王根因為年老多病,準備向漢成帝提請退休了。當時王政君姐姐的兒子淳於長擔任衛尉,名列九卿(約略相當於今天的部長),按慣例,將接替王根為大司馬。

一心想執掌朝政的王莽當然不會眼睜睜看著別人容足先登,更何況這個淳於長又不是什麽好鳥兒。

淳於長曾娶了一個侯爵的遺孀當小老婆,小老婆名叫許孊;許孊的姐姐乃成帝的廢皇后。許後常常讓許孊給淳於長送金銀珠寶,希望他能幫自己在成帝面前說點好話。這個淳於長呢,技不高但是膽子卻不小,就寫信讓許孊帶給許後,說自己一定能讓成帝立她為左皇后,在信中還不忘戲侮許後一番過過嘴癮。

淳於長沒有想到,自己通過許孊收受許皇后賄賂的事早被暗中死死盯住他的王莽逮著了,只不過王莽當時還不知道淳於長與許後之間另有交易。

紈絝子弟淳於長

王莽利用照顧王根的機會,打了淳於長的小報告,還不忘添油加醋地說一句:“這個淳於長啊,聽說將軍您久病不起,那是整日春風拂面,自以為要代將軍而輔政了,現在都開始給別人封官許願了。”

王根一聽,氣得趕緊讓王莽去王政君那裡告狀。

當這位六十四歲的老太太知道淳於長的醜事後,也顧不上自己的身份了,氣得大吼:“這小子竟然乾出這種事!走!跟皇帝說去!”

王莽得了太后金口,飛也似的跑去見成帝。他可不想等這老太太氣兒消了,萬一又疼愛起自己的外甥來,那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成帝得知消息後,倒是比王根和王政君都冷靜。由於淳於長是太后王政君的外甥,成帝便將他免官了事,打發回封國去了。

可是沒過多久,成帝懷疑這件事另有蹊蹺,於是嚴加審問,淳於長終於交代了自己誆騙許後,要謀立其為左皇后的事情;尤為重要的是,他交代了自己戲侮許後的事情。

史書沒有記載成帝當時的表情,八成覺得頭上有點綠吧。

漢成帝的后宮一向很糜爛

給皇上帶綠帽子,你還想活著看見明天的太陽麽?

月色冷峭,夜涼如水。長安城中,一位中等身材的中年長者深深出了一口氣,那氣息化作一團白霧,輕輕朝著恆星戰役拱辰的夜空中飄然而去。

綏和元年十月二十六日(公元前8年11月28日),在王根的極力推薦下,漢成帝正式任命王莽為大司馬。莽時年三十八歲。

四十難不惑

2

王莽的母親又病了。

這一次,公卿列侯紛紛前往大司馬府問候王莽的母親。接待他們的是一位中年婦女,她穿的衣服沒有長長地拖墜在地上,蔽膝(古代圍於衣服前面的大巾,用以蔽護膝蓋)是用粗布做成的。

您也以為這是哪個女婢出來招待客人的吧?但這位真不是。她乃是大司馬王莽的夫人王氏!

大吃一驚?不僅是您,在場的所有公卿列侯以及他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在那個奢侈到豪強的奴婢都要穿出地主範兒的時代,堂堂一國的“總理”夫人,穿著樸素得像個老媽子,筆者我也很吃驚!

這固然可以被說成是矯情虛偽,但也未嘗不是清流本色。自昭帝以來,一代又一代的儒生對漢朝上層社會的奢華風氣奮起抨擊。他們無不以直言敢諫、嚴以律己而著稱。

我們與其懷揣著一種莫名的惡意去譏諷王氏的“矯揉造作”,倒不如說這其實是一種矯枉過正的簡樸。

王莽就是王莽,擔任大司馬以後,一如既往,節儉如常,慷慨如故。史稱他“克己不倦,聘諸賢良以為掾史,賞賜邑錢悉以享士,愈為儉約”。

王莽深得人心

然而,對於剛剛上台的王莽,歷史留給他的時間真真少得可憐。綏和二年三月十八日(公元前7年4月17日),漢成帝劉驁暴崩。

這就像一個晴天霹靂,當頭轟了王莽一雷。

四月初八日(公元前7年5月7日),二十歲的太子劉欣即位,是為孝哀皇帝。皇太后王政君被尊為太皇太后。

哀帝本是成帝的侄子,繼承父爵為定陶王。成帝無子,遂將他立為嗣。哀帝即位後,祖母定陶傅太后、生母丁姬成為了新一代的權力核心。一個月後,傅太后又將自己的堂侄女立為哀帝的皇后。

傅氏、丁氏開始全面搶班奪權。

斷袖辭源漢哀帝

一朝天子一朝臣,何況是外戚秉政。已經輔佐兩朝天子的太皇太后王政君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她連忙讓那個連大司馬的位子都還沒坐熱的侄子王莽,向哀帝遞交辭職申請。

哀帝收到辭呈後心情複雜,這位胸懷大志的年輕皇帝當然想盡早除去王氏對於漢朝政治的影響,但是王氏的勢力太大,王莽的威望又太高。

於是,哀帝只好下詔誇了一通王莽,並決絕地說:“大司馬一天不出來辦公,朕這個皇帝就一天不理朝政!”話都說到這身份上了,王政君只好讓王莽出來繼續做大司馬。

大司馬還是那個大司馬,但此大司馬已不是彼大司馬了。

就在這一年,左將軍師丹上書,建議對豪強的土地實行限制,以防止社會各階層進一步兩極分化。哀帝於是找來丞相孔光和大司空何武商議,偏偏就沒有叫上那個後來提出“王田製”、同屬三公的大司馬王莽。

當時有人給哀帝上書,為其生母丁姬加尊號,結果王莽公開反對。

後來哀帝在未央宮大擺酒宴,負責布置會場的內者令,將傅太后的座位安排在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座位旁。

王莽見了,頓時怒不可遏,當場把內者令劈頭蓋臉罵了一頓:“定陶太后(指傅太后)她就是個藩妾!她憑什麽跟至尊(指王政君)並排而作!給我把位子撤了重新擺!”

王莽這一把火燒直到了深宮大院。一氣之下,傅太后索性不去赴宴了。

這下可熱鬧了,皇帝擺宴會,親祖母不出席,這在以孝治天下的漢朝可是一件很丟人的事。

王莽也知道簍子捅大了,乾脆又給哀帝遞交了辭呈。這年七月,哀帝批準了王莽的辭職申請,賜給王莽黃金500斤以及安車、駟馬,“罷就第”。結果朝中一片惋惜之聲。

哀帝沒辦法,只好派自己在宮裡禦用的中黃門到王莽的府上小心伺候著,每十天賞賜一頓好吃的,然後又以王莽為特進、給事中,每個月的初一、十五上朝,用的禮儀與三公一樣,出門坐的車跟皇孫是一個等級的,表面上依舊榮寵萬分。

可俗話說,落架的鳳凰不如雞。有人惋惜,就有人想置你於死地。

兩年後,傅太后和丁姬都稱了尊號,時任丞相的朱博以王莽不尊傅太后與丁姬為由,奏請免王莽為庶人。結果就連哀帝都覺得這處罰也太重了,於是隻命王莽回自己的封國去算了。

是的,兩年前的大司馬,剛剛還勉強能享受著三公禮遇的王莽,現在徹底被掃地出門,滾出長安了。

這一年,王莽四十一歲,如果按我們現在的年齡算法,他剛剛過完四十大壽。四十本來應該不惑,可是現在的王莽,真的大惑難解了。

我們不知道王莽離開長安那天,是不是烈日曝曬,連渭水兩岸的樹葉都有氣無力地耷拉著腦袋;又或許是暴雨傾盆,烏雲壓頂,直教人喘不過氣來。

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寒暑失常,變異屢臻,山崩地震,河決泉湧,流殺人民,百姓流連,無所歸心。”

回到封國的王莽閉門自守,再也沒有往日結交天下豪傑的雅致了。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王莽的次子王獲殺了一個家奴。這在奴婢與牛馬地位同等的當時,根本算不上事。

然而王莽沒有讓自己的兒子藏起來或將他送到外國去,甚至不肯為自己的兒子去做什麽“無罪申明”。他堅持認為殺人者償命,最後生生逼著親兒子王獲自殺謝罪!

當然,我們已經無從知道王莽逼王獲自殺的內心動機了。

後世有人認為王莽這是沽名釣譽;也有人認為王莽這是治家有方;更有人認為,這是王莽對奴婢的一種尊重,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其實,此時的王莽恐怕早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既然他當年能死死盯住淳於長,那麽傅太后那夥人就能死死盯住他。

為了不落人以把柄,忍痛割愛也不是沒有可能。

王莽腦中的這根弦兒崩得太緊了,太緊,那就容易斷。

自從王獲死後,王莽,再也不是我們所熟悉的那個王莽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