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巴楚縣有一座屹立千年的唐王城遺址

位於巴楚縣城東北約60公里處的代熱瓦孜塔格山南端,散落著一片古代寺院、房屋、城堡、古烽燧遺址,面積頗大,佔地約數平方公里。因有砍柴人在此拾得唐代開元錢幣,呼其為“唐王城”。維吾爾族稱作“托庫孜薩來”,意即“九座驛站”或“九座烽燧”。

這裡出土的文物種類豐富,對研究漢唐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農業耕作等具有重要的意義,也為東西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據。新中國成立後,這座古跡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

在山口的北山,東側有內城、外城和大外城三座城牆殘跡。原城牆系泥土和石頭築成,寬約3-5米,南北各有一道城門。外城牆長度7200米,牆圍繞全城,城牆周圍很巧妙地布置了伏身洞和潛伏場。伏身洞距離城牆1000米處。城內的街頭道路上曾經大部分鋪著方形磚塊,城牆大門內建造著許多佛台,佛台上曾經塑造著各種神像,邊緣則雕刻著各種小木雕佛像。

古今有諸多史料記載這座古城,或詳或略。據我國著名考古學家黃文弼和新疆歷史博物館專家考定,這座古址原系唐代蔚頭州城遺址,為龜茲國遺跡。史書中也有寫作“尉頭州”“鬱州頭”,均指此城。

還有考古家通過巴楚縣托庫孜薩來古址的試掘,證明這是一個上限自北魏時期,下迄北宋末,即公元四世紀到十二世紀初,約存在過七百年左右的古城遺址。這座古城從公元四世紀到十二世紀曾經十分繁榮。後來,這裡因為發生過一場戰爭,整個古城被燒毀。

在城後南面懸崖下和對面的山腳下,曾有兩大片佛寺區,出土文物十分豐富。有壁畫、木雕、泥陶、泥佛、塑像等佛教藝術品,還有大量的棉、麻、絲、毛紡物以及錢范、陶器、裝飾品等。1929年,黃文弼來這裡考察,挖掘到泥塑佛頭、古印度文文書殘片、一匹完好的唐絹和錢范、錢幣等等。新中國成立以來,自治區考古隊又多次來這裡挖掘,這裡出土的文物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工作概況》一文稱:“巴楚托庫孜薩來出土的文物,證明了北朝時期,新疆地方就因交通關係而按內地的統一法制和式樣自行鑄錢了”“托庫孜薩來出土的文物對於研究唐代新疆的階級關係和軍事情況,提供了新的材料,對於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地區早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據”。這說明這座古城的考古成果有著重大的歷史價值。

(朱月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