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請在你還能高高躍起時,保護好自己的膝蓋!

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籃球運動員容易受傷的部位有:踝關節、膝關節、手指關節、腰部等。而膝關節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內側半月板撕裂、內側副韌帶拉傷、前交叉韌帶斷裂、外側半月板撕裂、髕骨軟骨損傷、後交叉韌帶拉傷以及髕骨脫位。(參考文獻:《運動醫學與科學手冊》,P234.

膝關節對於我們打好籃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次投籃的發力、每一次起跳、每一次落地,它幫我們蓄力,幫我們緩衝、減震。我們突然的運球變向、敏捷的轉身動作等,都需要它附近的韌帶來幫助我們控制範圍、改變方向(當然,也需要其他肌肉、關節韌帶的參與)。

最近半年在我身邊發生了2起膝關節韌帶撕裂的事情,一位隊員是落地動作不合理導致前交叉韌帶斷裂;另一位隊員是在突破上籃時不慎扭傷膝關節導致外側半月板撕裂。他們都做了膝關節韌帶的重建手術(具體細節我不得而知,這一領域並不是我的專長)。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我的內心也非常難過。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短片中的德裡克·羅斯,這部短片記錄了羅斯在一次突破上籃的過程中,因為落地時動作不夠合理導致前交叉韌帶撕裂。該短片同時分析了羅斯在突破上籃時、起跳落地時存在問題與原因,並與威少等球星的動作做出了對比。看完後十分震驚。

最近這一年,我通過寫文章的方式認識了很多熱愛籃球的運動員、大學生,同時我自己也是一名大學教練,所以接觸的年輕球員還算比較多。這篇文章我主要是想寫給這些年輕球員的。因為歲數略微大一些的朋友,他們自己已經經歷過傷病、痛苦和改變,他們多少已經知道在球場上什麼動作是較為合理的,哪些動作是有可能導致受傷的。

而處於中學、大學階段的球員,往往年輕氣盛、爭勝慾望強、喜歡在球場上分出高下。這些都是我非常能夠理解的,因為我自己也是這樣的人,哪怕現在歲數大了一點,但一到球場上還是會充滿好勝心。從一方面看,這樣的慾望會讓我們在球場上完全的展現自己,會把一種積極的力量傳遞給身邊的隊友。

而另一方面,這種慾望一旦過了頭,就有可能讓我們在球場上吃虧、受罪。有兩種情況是我比較常見的:第一種是年輕球員特別喜歡跳。就拿蓋帽舉例子吧,年輕球員的想法是:我要封蓋掉對手的每一次投籃。所以,對手幾乎所有的投籃動作,你基本都會高高躍起,其中也包括對方的投籃假動作。而稍微有經驗的隊員,他可能就會想:我盡量不跳,但是我要在你投籃時上前干擾,讓對方在干擾下投籃,同時做好對手假投真突的防守準備。


第二種情況是上籃,很多年輕的球員在沒有觀察防守者站位的情況下(特別是協防的隊員),最後一步的起跳往往是毫無控制的、用盡全力的。這其中沒有任何的節奏感,就好像自己把身體拋給了天空,任由其飛翔。這時你可能會說:威少不就是這麼上籃的嗎。沒錯,威少打球的風格確實如此,他總是在上籃時不顧自己的身體與重心,將自己拋在空中。

但大家忽略了兩點:第一,他並不是上籃,而是扣籃,所以當他在落地之前雙手是抓住籃筐的(或是單手扣籃,總之在落地前籃筐幫助了他增加了落地時的緩衝力),這給了他很大的緩衝。第二點,即使是上籃(沒有雙手抓筐),他在落地時膝關節彎曲的角度與程度是非常合理的,這減緩了膝關節的受力。在那部短片中,作者建議像威少那樣落地,而不是羅斯。

在我的觀察中,上述兩種情況都會增加我們自身受傷的可能性,因為在空中滯留的時間增加了,那我們受到外力干擾、衝擊的可能性會大大提升。另外,即使短期內看不到任何的異常情況,但對於年輕的、健康的球員來說,這樣的打球方式真的很令人擔心。而且根據我的經驗來看,如果不進行調整,這樣打球的持續性不會太長,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會受到威脅。

為了自己將來可以更好地、持續地、健康地打球,我真心的、迫切的希望各位球員能夠認真回顧一下自己的球場動作,哪些動作是容易導致受傷的,哪些動作是對自己和球隊不利的、錯誤的。嘗試去克制自己的某些衝動,讓自己的動作更合理、更有效,這會幫助我們更加健康、持續地打好籃球。


這並不是說大家現在不努力打球了,而是規範、細化某些動作細節,讓我們的打球方式更合理。比如扣籃,很多NCAA的教練在訓練時是禁止球員進行扣籃的。這樣做是為了減少球員的起跳高度,從而減少落地時膝關節、踝關節的受力情況。同時也減少手指手腕的受傷概率。

如果你在年輕時打球成熟、穩重,那麼你的整個職業生涯就會更持續地、健康地發展。畢竟像文斯·卡特這樣在空中飛一輩子的球員是極少的,大部分還是得回落到地面上來的。而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在你還懵懵懂懂時,給你敲響警鐘。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你有幫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