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群小人物的故事,一個大時代的脈搏

一家隻做書店的書店

聚豐園路全長1.6公里,在這一條長長的街道上,聚豐園路的每一寸風土人情都屬於這條快樂街道上的住民,包括新世紀大學生村村民(笑),店商經營者,小區居民,以及在這裡停留過一些歲月後離開的人們;我們在這裡努力地生活,這條快樂街道則似乎負責承載我們的故事。而除卻最喜愛的奶茶鋪、最常光顧的飯館,我們對這條街道所知甚微。那些同為聚豐園路的住民,那些我們生活中擦肩而過的人,相互行色匆匆,我們並不熟悉這條我們生活著、熱愛著的快樂街道。

聚豐園路可以說是整個上海的縮影,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是多麽渺小,似那銀河中的微光,但微光可以發現微光,微光可以吸引微光,微光可以照亮微光,只有當無數微光匯聚成滿天星鬥,這座城市才會更加美好。

五年前,我(劉寅斌)把家搬到這條街道上。這裡距離我工作的上海大學實在太近了,如果是10點上課,我9點40分離開家,9點50分就能出現在教室裡。同時,這裡離虹橋機場和虹橋高鐵站也很近,最多40分鐘左右的車程就能到達,對我而言,這非常重要。

我是個好奇心強的人,喜歡和各種各樣的人聊天,也喜歡和各種各樣的人交朋友。菜市場的攤販、水果店的店長、開專車的駕駛員、便利店的阿姨、麵包店的服務生、遛狗認識的醫生、跑步認識的大亨、月收入3萬元卻選擇離開上海的IT工程師、送快遞的小哥、來中國淘金的黑人馬拉松選手、中國電競第一人、年輕的創業者、前往智利創業的90後年輕人……我喜歡聽他們講自己的故事。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那麽精彩,都那麽不一樣。從2016年開始,我開始嘗試著將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並陸續發布在微信公眾號上,沒想到,好評如潮,閱讀數過萬的文章很多,10萬+的文章也有不少。

寫這些文字,本來純屬自娛自樂。上海大學出版社的常務副總編傅玉芳老師是個熱心人,她認為,如果將一些比較受歡迎的文章集結起來,一定會是一本好書。在她的推動和鼓勵下,就有了《聚豐園路是一條快樂的街道》這本書。

▲《聚豐園路是一條快樂的街道》

豆瓣@李多餘看完此書後是這樣評價的。

在這本書裡你能看到最有煙火氣的生活,也有精彩得讓人難以置信的傳奇。但不論是那種人生,“真實”就是這本書最大的特色。

在文末的後記中作者說道:

“聚豐園路,是一條普通的街道,更是當代社會中國的一個縮影。聚豐園路上的每一個人,既是這個大時代的見證者,更是它的參與者。他們的柴米油鹽是國家經濟最真實的晴雨表;他們的悲歡離合是國民幸福最具體的表征。當我和學生們深入街區,和一個個普通人對話的時候,我們發現,幾乎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書,幾乎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這也就是這本書存在的意義。

這裡有歌聲,也有哭泣;

有烈火烹油般的繁榮,也有寂寞角落裡無聲的歎息。

大時代的波瀾壯闊固然巨集偉壯麗,但小人物的一粥一飯,也同樣彌足珍貴啊。

10月14日(周日)19:00,鍾書閣靜安店,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劉寅斌教授分享聚豐園路上的點滴,去體會小人物一粥一飯的彌足珍貴吧。

書籍介紹

《聚豐園路是一條快樂的街道》講述著上海寶山一條名不見經傳的街道——聚豐園路,這條街道上,從幼稚園到小學、中學、大學,教育設施一應俱全。上海大學三萬多名學生給這條街道注入了無限盎然的生機。這條街道上,既有沃爾瑪、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也有路邊攤烤串、小商小販和黑暗料理;這條街道上,密密麻麻排列著七八個小區,聚居著好幾萬人,他們中既有學富五車的教授,也有朝九晚五的白領,還有群租的打工妹…… 當更多的人們在追求詩和遠方時,本書作者嘗試著將鏡頭和聚光燈對準這條街道上的普通人。在鏡頭下和筆觸間,充滿歡樂,暗含憂傷。這裡既有歌聲,也有哭泣。既能體察到烈火烹油般的繁榮,也能關注到寂寞角落裡無聲的歎息。在這條街道上,我們看到了全球化的縮影、中國經濟轉型的陣痛以及高速發展的城市給普通人帶來的希冀和焦慮。

作者簡介

劉寅斌,博士,上海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春秋航空公司行銷顧問、新浪微博傳播顧問、新浪微博商學院首席培訓師、駿地設計企業戰略顧問。

新書試讀

2000年,我老公和三個好朋友一起約著來上海學駕駛,後來一起開出租。老公起早摸黑開出租,辛苦得很,還要自己買菜燒飯,人吃不消,他就叫我不要做工了,來上海,給他燒飯。

剛來的時候,我就待在屋裡廂,負責買菜、燒飯,等他收車回家吃飯。開計程車好辛苦,我老公捨得賣力氣,天不亮就出門,經常乾到第二天天亮才回家。在家裡燒了幾年飯,我就想著要找個事做。掙多掙少,沒關係。掙一個,是一個,就算掙個房租,也比閑待在家裡好。另外,我也可以和社會接觸一下,天天在家燒飯,什麽事都不曉得,老公都會嫌棄我。再說了,買菜燒飯,本身也用不了多少辰光。

後來在110路公車終點站附近,我找到一個老闆,幫他賣羊毛衫。羊毛衫生意,天熱就不做,一個月掙1000多元錢。賣羊毛衫的時候,認識一個卷頭髮胖姐姐,她愛到我們店裡來噶三胡,一來二去,我們也熟悉了。

有一天,我問胖姐姐,你整天不上班,老公掙鈔票很來賽吧?胖姐姐說,她是在便利店工作的,做二休二,一半的時間不用上班。我當時心裡就在想,還有這麽好的工作?就問胖姐姐,鈔票多不多?胖姐姐給我說了她的工錢,哎喲喲,比我賣羊毛衫舒服多了。我就跟胖姐姐講,你們那裡還要不要人?碰到要人的時候,記得跟我說一聲。

2009年,卷頭髮胖姐姐介紹我進了便利店上班,我就一直乾到今天。

2000年,我剛到上海的時候,我老公借的房子就在聚豐園路上。當時,這邊好偏僻,做夢都想不到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那個辰光,我們借的是農民的私房,400元一個月,沒敢借公家宿舍,主要圖私房便宜。住了不到兩年,這一片的私房拆遷,我們只好借公家宿舍,借在聚豐園路的錦龍苑。我們崇明來的兩家人一起借,一套房子600元,兩家人平攤。上海的房租每年都在漲,越漲越貴。到後面,住都住不起了。

兒子考上大學之前,2006年,我們在崇明鄉下,花了45萬元,造了上下三層樓的小別墅。我們把公公家的三間老平房推倒,新蓋了兩間大平房。大平房是準備留給兒子婚禮時,辦酒席用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