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守口如瓶」是貴人語遲?

寶寶「守口如瓶」是貴人語遲?

專家:更可能是「金口難開」,患有語言障礙

7月21日,由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寧兒童康復中心牽頭的2018廣西「言語語言治療」宣傳活動在南寧市金湖廣場舉行。

據現場了解,寶寶們個體發育有差異,開口說話有早有晚,但一直「守口如瓶」可能患有語言障礙。那如何判斷寶寶在不同發育階段的語言能力是否正常?發現寶寶可能存在言語語言障礙怎麼辦?民間流傳「貴人語遲」一說是否有依據?請聽專家詳細解讀。

解疑惑 「貴人語遲」缺乏科學依據

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一些開口說話晚的寶寶,但是他們的父母在著急的同時,也給予自己精神上的安慰,「貴人語遲」等說法也應運而生。

對此,南寧兒童康復中心神經康復科科長黃紅惠感觸頗深。她在工作中經常遇到五六歲還有言語障礙的孩子,「其實在2、3歲的時候,就已經發現孩子不會說話,但是家長聽老人說『貴人語遲』,晚一點說話的孩子會比較聰明。孩子就這樣錯過了2歲的最佳治療時期」。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龍耀斌表示,1~2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對父母或其他人的每一次呼叫、每一個指令都能明白,都能做出恰當的反應,或者能按口頭指令完成大部分任務,而年齡不超過2歲,那就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同時給予孩子足夠的語言刺激以促進其能早日開口說話。如果孩子超過2歲仍然不能說話或者說話極少,則需警惕孩子有言語障礙,應及時進行語言發育的評估並給予必要的乾預。

專家說 超2歲仍說話極少要警惕

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有言語障礙?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許建文教授為家長支招:「當出現以下『預警症』,家長就應該儘早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檢查,比如1歲的兒童還沒有講出真正的第一個詞(比如,「媽媽」「要」);2歲的兒童還沒有掌握50個詞的辭彙量,還沒有說出2個詞語的短句(比如,「媽媽抱」「要餅乾」);3歲的兒童還沒有開始說出3個詞的簡單句子(比如,「爸爸開車車」「媽媽拿蘋果」)等。

「而言語語言障礙最根本和科學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時行言語語言治療,2歲為最佳的治療時期。」許建文指出,儘管大量臨床科研證明,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中約有50%會跟上同齡兒童,但在4歲前很難分辨孩子是否可以趕上同齡水準。如果錯過早期乾預,以後一旦發現孩子真的患有言語語言障礙,乾預的效果遠遠不如早期乾預。此外,即使4歲後能跟上同齡水準,言語語言發育遲緩已經給孩子帶來了社交和人際關係的影響,語言早期乾預可以大大改善兒童的社交能力。

家長要 遵循三個「不要」和三個「要」

當發現孩子可能存在言語語言障礙,很多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許建文建議家長,應該遵循三個「不要」和三個「要」的原則。

三個「不要」:第一,不要根據網上的資訊給自己的孩子對號入座,在家裡「診斷」孩子;第二,不要相信「貴人語遲」而持觀望態度;第三,不要盲目乾預:兒童「開口晚、說不清」的原因很多,不「對症下藥」不僅幫不了孩子,而且耽誤了時間,還有可能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三個「要」:要尋找對兒童語言發育和兒童語言障礙有臨床經驗的康復科醫生或兒科醫生;要及早乾預;要循證地乾預,根據造成孩子言語語言障礙的不同原因和障礙程度進行針對性的康復治療。

此外,龍耀斌建議家長:如果孩子存在言語語言障礙,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言語語言學習氛圍。如多陪孩子玩遊戲,在遊戲中模仿孩子的聲音或動作,引導孩子在模仿中學習說話。同時,積極創造溝通機會,例如讓孩子必須向大人表達要求時,再給孩子想要的東西,要學會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言語語言學習氛圍。(葉宇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