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網|華為2020有多難:5G未火、海外雙重衝擊、國內不進則退

作者:馬關夏

編輯:孫宏超

任正非在2020年面臨的挑戰,更甚於2019年美國貿易戰之下。

“2020年我們力爭活下來,爭取明年還能發布年報。”面對愈發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全球疫情蔓延的雙重壓力,3月31日下午,華為集團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華為2019年年度報告發布會現場頗為感慨的說道。

華為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華為2019年全球銷售收入85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淨利潤6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儘管處於“實體清單”事件的陰影之下,但包括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在內的華為三大主營業務均實現了增長,尤其是華為消費者業務,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46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在總營收中的佔比首次超過50%。

其中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台,據《深網》從華為內部人士處了解,PC、平板、智能穿戴、智慧屏等智能設備發貨量也超過了2億台。

徐直軍表示,華為預計2019年是公司最挑戰的一年,而2020年則是最艱難的一年。“(2019年)我們畢竟還有5月16日之前接近半年的快速增長。我們還有大量儲備來應對客戶需求。2020年,我們認為是華為公司最艱難的一年。因為全年都處於實體清單下,儲備也快用完了,是全面檢驗我們供應連續性能否發揮的關鍵之年。”

對於華為而言,2020年的國際形勢更加充滿了不確定性。據報導稱,美國商務部正在起草新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這項規則將限制跨國公司將美國專有技術用於軍隊或國家安全產品,迫使使用美國芯片製造設備的公司在發貨前需得到美國許可。

徐直軍表示,相信中國會有很多芯片公司成長起來。華為還是可以從這些企業、從韓國、日本、歐洲芯片製造商提供的芯片,來研發和生產產品。

“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對全球產業生態的破壞可能是毀滅性、連鎖性,毀掉的可能不僅是華為一家企業。”徐直軍還表示。

企業的成長往往伴隨著許多預料之外的“黑天鵝”事件,華為或許想到了2020年嚴峻的國際形勢仍將繼續,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還是超出了所有人的設想。而在新的靴子落地之前,華為必須著手面對原有“實體清單”的影響和疫情的衝擊。

5G未火

“5G”無疑是2019的年度熱詞,全球5G部署加速,中國也正式開啟5G商用。在外界看來,作為5G技術領先者的華為自然會從中受益。但據徐直軍透露,2019全年,華為的5G收入只有30多億美金(大約210億元人民幣),占運營商業務2967億元總收入的比例非常小。

5G收入規模尚小,一來是2019年全球5G商用還屬於啟動期,未得到規模發展;二來是美國因素確實打擊了華為在全球推廣5G技術。徐直軍介紹說,這給華為帶來了很多工作量,華為需要花大量時間與客戶、合作夥伴、相關政府和監管機構去解釋。還有少數原本來是華為提供服務的2G、3G、4G客戶,或者部分區域,由於相關原因,沒有繼續選擇華為的5G技術,比如澳大利亞、丹麥以及挪威的客戶。

負面因素並未消失,不過5G的熱度也降低了消費者的接受成本。“5G在全球的熱度是前所未有的,從來未有一個技術像5G一樣傳播這麽廣,讓全球每個人都知道。這樣的話,對消費者來接受這個技術節省了大量傳播成本。”徐直軍說。

歐洲是華為運營商業務重要的海外營收來源地,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歐洲主要國家,也未完全禁止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但目前,歐洲地區疫情蔓延,很多國家實施了不同程度的封鎖,這勢必會延緩5G部署。

隨著疫情在海外蔓延,更多海外地區的5G部署需求也或將受到影響。

特殊時期,華為運營商業務更加聚焦於國內市場。隨著中國疫情得到控制,三大運營商也加快5G網絡建設,目前三大運營商都在組織招標進程中。

根據中國移動近期發布的2020年5G二期無線網主設備集中採購公告,共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集采,需求數量總計232143個5G基地台。其中,華為在所有標包中均取得了最高份額,佔比57.25%,合計中標逾132787站,涉及資金214.1億元。

據央視此前報導,中國移動表示,2020年“建設30萬個5G基地台”的目標不會變,今年將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建設5G網絡。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則力爭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47個地市、10萬基地台的共同建設任務,力爭今年三季度完成全國25萬基地台的既定目標,較原定計劃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建設目標。

隨著5G基地台列入“新基建”,業內人士普遍預計,三大運營商在完成年初計劃5G基地台建設量的基礎上,還會適當增加。

不過徐直軍也指出,三大運營商基地台建設具體增加多少,一方面取決於華為能不能跟得上,部署速度能不能把疫情損失的幾個月搶回來,另一方面還取決於運營商有多少預算。

此外,5G應用市場目前也仍未真正爆發,整個行業迎來春天才會是華為5G真正豐收的時刻。

海外雙重壓力

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把華為及70個附屬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要求美國企業必須要經過美國政府批準才可以和華為交易。

在5月底與媒體小範圍會面時,任正非說,這比他預想的節點要早了兩年。如果兩年之後再發生,他或許會更加從容。“我們改變不了外部環境,先把內部改好來迎接外部環境。”隨後,各類核心芯片、鴻蒙系統、HMS(華為終端雲服務)等“備胎”逐漸浮出水面。

各類“備胎”芯片保證了伺服器、基地台和手機等華為硬體設備的正常生產,但補全缺失的軟體應用生態並非一朝一夕。由於無法獲取GMS(谷歌移動服務),華為海外市場手機銷量快速下滑。據徐直軍透露,5月16日被納入實體清單後,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海外銷售佔比下降,預估損失100億美元左右。

應對危機,華為一方面將更多的增長壓力轉移到國內市場,另一面則開始加速“補洞”,打造鴻蒙系統和HMS替代安卓系統和GMS。去年8月9日的華為全球開發者大會上,余承東代表華為正式發布鴻蒙OS,並推出10億美元級的HMS生態開發者扶持計劃。

今年以來,華為先後面向海外市場推出了搭載HMS的榮耀V30和華為P40系列手機。榮耀總裁趙明告訴《深網》,“未來,華為希望核心能力構建在自己的身上。App Gallery將是除了蘋果和GMS以外的第三大應用平台。”

重新打造作業系統和應用生態的難度可想而知,截止目前,華為還未推出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終端,而HMS也仍不支持Youtube、Google Map、Facebook等海外主流應用。華為面臨應用生態的難題。

徐直軍在31日的華為年報發布會上呼籲,期待谷歌應用能夠在華為應用市場App Gallery上架,就像Google Play可以在蘋果App Store上架一樣。

“我們當然希望華為智能手機繼續使用GMS系統,但決定權不在我們手上。我們能做的就是構建HMS生態和APPGallery。儘管很艱難,但也沒得選擇。華為整個智能終端業務肯定不會局限在國內,我們肯定是努力做成一個全球企業。”徐直軍說。

3月初,據媒體報導,華為內部預計,今年其智能手機年出貨量將下降20%左右,這將是華為手機首次出現負增長。

從時間節點來看,華為內部彼時的預計顯然未考慮海外疫情可能造成的影響,隨著近期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手機線下渠道關閉、線上渠道物流不暢等問題,又給華為手機的海外銷售帶來了新的壓力。

當然,疫情造成的特殊情況是所有手機品牌都面臨的困難。

國內市場不進則退

由於缺少GMS,華為去年將更多的手機業務增長寄希望於國內市場,余承東當時表示,2019年要佔據國內手機市場50%的份額。

5月16日以後,華為迅速加大對國內市場的投入,海外市場部分人力被調回支援國內市場,部分受影響的To B業務員工也轉崗至消費者業務。

大規模的調整始於渠道層面。4月,華為提出了“渡江戰役”,要求渠道商50%的銷量都是華為的產品,華為提供返點等優惠政策,刺激渠道商的積極性。5月16日之後,“渡江戰役”的規模和強度都有所加大,總體來說就是“華為下沉,榮耀下線。”

配合“渡江戰役”,華為和榮耀同時加速線下渠道布局,兩者線下零售店去年下半年呈井噴之勢。此前已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的華為,把銷售渠道鋪到了更多的五六線城市及鄉鎮市場,同時以自營的高端旗艦店對標蘋果。從互聯網起家的榮耀則徹底告別純粹的互聯網品牌。

產品層面的調整也同步展開。據《深網》觀察,華為和榮耀一方面在手機的定價上更為激進;另一方面新機的發布頻率也明顯提速。

在一系列的策略調整下,華為手機的國內市場份額迅速攀升。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去年第二季度,華為手機中國市場份額達到38%,幾乎與巔峰時期的諾基亞並駕齊驅。到了第三季度,這一數據進一步攀升至42.4%,同比大漲66%。全年增長則達到了35.5%。

很大程度上,海外受挫的華為手機在國內市場重獲新生。2019年,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台,成為全球第二的手機廠商。以手機為主的華為消費者業務實現銷售收入4673億元,同比增長34%,在總營收中的佔比也首次超過50%。

國內市場手機銷量的快速增長拉動了華為國內整體營收的增長,華為年報顯示,2019年,華為國內營收同比增長36.2%,達到5057億元,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從2018年的51.6%增長至59%。

華為越來越依賴國內市場貢獻營收,而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往往不進則退。

國內手機市場早已到達存量競爭的階段,華為市場份額迅速增長,意味著競爭對手同比例的下滑。去年8月,小米OV在未邀請華為的情況下成立“互傳”聯盟,業內普遍分析認為,三者抱團取暖的趨勢十分明顯。

三家廠商在高端手機市場也死磕華為。華為年報顯示,2019年,華為P系列和Mate系列高端旗艦發貨量超過4400萬部,同比增長53%。

今年以來,小米OV都加速布局旗艦手機,小米10、Vivo 30、OPPO Find X2先後發布,配置、價格層面也全面對標華為。

前有蘋果、三星,後有小米OV,華為高端手機銷量能否延續2019年的高速增長,仍需時間檢驗。

對於今年中國手機市場的格局和競爭,小米中國區總裁盧偉冰此前接受《深網》專訪時表示,友商的市場份額已經進入下滑通道,小米會堅定不移的在小米品牌上走高端路線對標華為和蘋果,在紅米品牌上對標榮耀,這是一個長期的戰略。

華為的衝高回落或許是個警示。去年第四季度,華為手機國內市場銷量同比增長11%,遠低於第三季度的66%和第二季度的31%。全年38.5%的國內市場佔有率,也沒有達到余承東的預期目標。

去年6月,華為消費者業務發布了“1+8+N”的5G全場景戰略,其中“1”是指手機,“8”包括PC、平板、TV、音響、眼鏡、手錶、車機、耳機八大業務,“N”則包括移動辦公、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及智能出行四大板塊。

圍繞這個戰略,華為去年也推出了智慧屏等硬體新品類,據《深網》從華為內部人士處了解,2019年,PC、平板、智能穿戴、智慧屏等智能設備發貨量超過2億台,已成為華為消費者業務重要的營收來源。

至於如何平衡消費者業務海內外的發展,徐直軍表示,華為的選擇很簡單,那就是在國內全面推進“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的實施,同時打造HMS生態,支撐起手機能夠在海外銷售。

投入超200億美元研發5G和備胎

在華為歷史上,一直在危機中不斷前行,無論環境如何變化。這次,任正非能帶領華為再次穿越危難時刻嗎?

華為的三大主營業務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企業業務方面,旗下智能計算和伺服器等業務受到“實體清單”影響、發貨減少。2019年,華為企業業務營收897億元,同比增長8.6%,在總營收中佔比10.4%,相較於2018年23.8%的同比增長明顯減緩。

此外,由於從芯片、作業系統到應用軟體,華為都忙於“補洞”、打造“備胎”,並重構供應鏈,導致2019年,華為淨利潤增長也明顯放緩。從年報可以看出,2019年華為全年淨利潤同比增長了5.6%,低於2018年和2017年。

面對疫情,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公司有超過20000名科學家、專家和工程師都在春節期間加班,趕著開發新技術。任正非稱,華為已經恢復90%以上的生產和開發業務,並且公司向合作夥伴提供防護裝備來保持生產線正常運轉,從而保證大部分供應鏈的完好。

任正非還透露,華為計劃把2020年研發預算提高58億美元,而今年他們的整個研發費用要超過200億美元(大約人民幣1421億元)的水準。

知情人士告訴《深網》,華為進一步提高研發預算,一方面是加強5G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另一方面是進一步鞏固“備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