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兒童節,該如何面對那些“消失的女孩”?

兒童節,本該祝每個小朋友都快樂的。

但有時我們不得面對一個問題:兒童是否快樂,不在他自己,而在於他的父母、他背後的家庭,能否給予他這個快樂的權利和機會。而有些孩子,甚至未必有機會與生活握手言和。

1/3

小鳳雅因為罹患視網膜母細胞瘤,確診八個月,不到三歲就去世了。可即便她在極端痛苦之中離世,她身後的爭議也沒有停過。——如果放在一個更廣闊的視野上去看,小鳳雅背後複雜的原生家庭,是她的悲劇的重要原因;她的例子,肯定不會是個案,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小鳳雅和媽媽

因為這些問題,目前來說,都看不到解決的可能:在農村,女性的生育是不是以生兒子為目標?在價值的序列裡,是不是男性就是比女性的命值錢得多?女兒是不是有責任幫補兄長或弟弟買房、娶妻、養孩子?

還有這樣一條微博:

“營養午餐計劃,在一些地區是要求吃完雞蛋後要上交雞蛋殼,喝完牛奶後要上交牛奶盒的。猜猜為什麽?

——怕孩子被家裡要求,偷偷把雞蛋和牛奶帶回家。特別是姐姐留給弟弟吃。”(@羅妮zyzyyuan

這是多少現實經驗才能得出來的,對國情深刻的了解啊。

這甚至跟貧或富無關。窮一點的地方,把房子財產全留給兒子們,女兒要出門打工(甚至賣身)幫兄弟蓋房子、娶老婆,直到他們的孩子也生活無憂為止;父母給兒子們帶完孩子、老得動不了了則搬去女兒身邊養老。

富一點的,無需女兒賺錢幫補家庭,但一定是男女有別的,而且打著“愛”的名義。大概就像汪小菲一樣,財產和世界都是留給兒子的,女兒是他的,因為他最寵的是女兒了。

汪小菲不僅喜歡曬女兒,連微博簡介都是希望女兒每天開心

經常有人吐槽:

女人彩禮太高,女性地位太高了。

生女兒是招商銀行,生兒子是建設銀行。

女兒是貼心小棉襖,兒子是冤家。

生女兒好命,生兒子好聽。

……

既然生女兒比生兒子好這麽多,那為什麽大家還要把生兒子設為人生最高目標?為什麽不生兒子不罷休?為什麽中國的胎兒性別選擇這麽嚴重,人口出生性別比全球遙遙領先?

還有,既然女兒嫁人時彩禮那麽高,理論上來說,應該大家都希望生女兒多拿彩禮啊。既然娶老婆彩禮高,男人娶老婆不合算,就應該不娶,不讓女人佔便宜啊。但不然。男人們,傾家蕩產、砸鍋賣鐵、有時連老人的棺材本都要拿出來,就是為了娶老婆;

而且,娶了老婆之後,也一定要生兒子,還要為兒子以後娶老婆攢錢買房、交彩禮;為什麽還要受這二茬罪?邏輯何在?

因為,大家都不傻。這樣的環境裡,即便是娶老婆花上五十萬、八十萬的彩禮,男人也是大賺特賺的,否則吃虧的買賣誰會搶著做?而賣女兒的,即便是拿了一大筆錢,也是要給兒子娶媳婦用的:不是為了能有個兒媳,連女兒都不想養呢。

性別選擇胎兒,甚至殺女嬰的理由很簡單。女兒是嫁到別人家裡侍候別人的,父母就算趁她結婚撈一筆,得到的利益也非常有限,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養女兒,就像負債。

而兒子,可以繼承財產,可以把別的女人引進家裡,補充勞動力,增添人口,就像資產。

2/3

數據顯示:

一,絕對值男比女多:2015年中國男性人口是70414萬人,而女性人口是67048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2(以女性為100)。其中,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366萬人。考慮到女性壽命比男性長等因素,實際適婚年齡段的男女差距只會更巨大。

這說的還是長久來看的。而出生性別比呢?我國出生性別比高達117,即每出生100個女孩即有117個男孩出生;在不滿20歲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2000餘萬人,平均每個年齡男性比女性富余100多萬人。

有位網友在我的微博下面跟帖說:我同學幼師的,她說她帶的一個班53個小朋友,只有5個是女生。

 

二、人口越生越少:按衛計委2015年的預測,2017年在最高2195萬,最低2023萬。而實際上2017年出生人口僅為1723萬。不但比開放全面二胎的最低預測2023萬少300萬,甚至比不開放二胎的1770萬都少47萬。

三、趨勢:開放二胎後,中國的出生性別比仍然高達115。我國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別結構失衡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波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應該是常識了。

至於出生性別比為什麽這麽高?因為男尊女卑,卑微的賠錢貨不值得生下來,胎兒性別選擇流產、引產啊。尤其,中國的經濟較為發達,超音波技術發達,人流是必須的。

四、還有,2009.11.1-2010.10.31期間,全國出生的人口裡,第一孩男女性別比是114:100,第二孩男女性別比是131:100,第三孩男女性別比是162:100;第四孩男女性別比是146:100……

 

也就是說,放開二胎、三胎之後,越來越重男輕女,胎兒性別選擇性流產越來越嚴重。超聲檢測性別與流產是一條龍服務。大家越來越不想生女兒,性別比差距越來越大。這一點,可以從幾個角度考慮:

一方面,放開二胎之後,那些已生男孩的家庭未必想再生,但那些生了女兒的家庭就總想追生男孩。所以,一胎性別比還不算特別離譜,二胎、三胎的性別比嚇死人,背後要流產掉多少女嬰,才會有這麽畸高的比例呢?

我還聽到了一種非常有代表性的觀點:我生了男孩,還想要個女兒,但不敢生二胎,萬一生的還是男孩呢?生了男孩豈不是要還給再他買房買車?買不起啊——這是不是很能代表“生女兒好”的心聲啊:因為兒子是繼承人,要精心培養、給錢給時間;女兒是玩具,逗她長大了,讓她光屁股嫁人,自謀生路,大人好省心啊。有了男性繼承人之後,多生一個女兒當玩具、陪大人玩,很劃算。

這種性別偏好,很好理解了。

2014年5月3日,山東省鄒城市某街道牆壁上的計劃生育瓷磚宣傳畫

另一方面,在放開生育之後,國家頒布各種政策鼓勵女人回家、生育、帶孩子,職場之路對於女性越走越窄。從以前相對平等的“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漸漸走向了“女人應該當回家當賢妻良母”。這種趨勢之下,男性的收益越發的高,女性的附庸地位得到蓋章認證。

都是生娃,都受一樣的苦,誰TM的不想生一個主人,而是生一個奴仆?哪怕這個奴仆在出嫁的時候能賣點小錢?

放心吧,女性絕對越來越少的;女人不想結婚不想生。那些已結婚、要生小孩的女人,也隻生男孩不生女孩。誰都不想吃“生女孩”的虧,誰都想賺“生男孩”的便宜,誰比誰傻多少呀。

 

各國65歲以上人口中的性別比,藍色代表女性較多;紅色代表男性較多,世界平均值約0.79位男性對1位女性。

 

各國15歲以下人口中的性別比,藍色代表女性較多;紅色代表男性較多,世界平均值約1.06位男性對1位女性。

 

各國總人口中的性別比,藍色代表女性較多;紅色代表男性較多,世界平均值大約是1.01位男性對1位女性。

3/3

其實,如果沒有人工乾預,嬰兒性別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範圍內,人口學家將這個指標稱為:出生嬰兒性別比的恆定值。由於在撫育過程中,男嬰死亡率略高於女嬰。到婚齡期時,男女性別比例就基本可以持平了。

然而,並不是如此的。不同地方的人工乾預方式不一樣。

而且,永遠不要忘記,與胎兒相比,女性的身體權更重要。之所以出現扭曲的性別比,正是因為,女性的身體被不同的權力所左右、所侵佔了。能不能生,想不想生,生男還是生女,女性自己的子宮自己說了不算,而是由國家權力,或者男權說了算。

每個地方爭取的權利不一樣。有些地方的女性,亟需爭取的是對自己身體的掌控權,包括墮權。就在幾天前(26號),愛爾蘭全民公投推翻長達35年的墮胎禁令。投票結果為:讚成票66.4%VS反對票33.6%,推翻了這項1983年通過的憲法“第八修正案”的墮胎禁令。

愛爾蘭女性為了投票repeal掉限制墮胎的法案,從世界各地飛回去,一群群女孩子們等在機場拉著橫幅歡迎她們回家。有些無法回去的愛爾蘭人甚至主動支付陌生人的機票讓他們有機會回去投票,機場有人提供free ride,有學生用自己的過生日的錢買機票回家。

為了投票飛回愛爾蘭的女生們

“權利都是爭取而來的,等待是沒有用的。” 看了報導,我也莫名感動!

而另一些國家,比如中國,還有更複雜的訴求,而且,無法統一。長達數十年的計劃生育,違反人權,尤其是中國婦女的身體權,是中國災難深重的一幕。但是,也有相當多的女性認為,正是強製計生,同時也打壓了男權,讓她們可以喘息。我並不同意這個判斷,因為計生包括強迫生育和強迫不許生育。現在,現在快速地過渡到強製生育的路上來,證明了我之前的預言是對的。

電影《四月三周兩天》中,講述了1987年,羅馬尼亞女大學生意外懷孕後決定秘密墮胎的曲折故事,當時的羅馬尼亞還處於社會主義國家法令中明確禁止墮胎。在此之前的1966年,奧賽斯庫為了實施“禁止墮胎”的政策,而實施了“月經警察“強力執法的專製獨裁措施。

 

值得反思的是,為什麽中國部分女性,會把極大地損害女性身體和意志的計劃生育,包括強行引產和放節育環,當作是她們的救贖?難道不正意味著,在很多女性眼中、切身體驗當中,這種對她們人身權利的危害,還不及男權的危害那麽大嗎?

實際上,這種觀點也不全面,因為強權與男權的迫害,是可以疊加的。國家機器對於保障女性權益毫無興趣,它在乎的,是何種政策能得到了它想要規模的人口,何種方式能生殖出足夠的羊來薅羊毛。

現在的問題是,計生已經改弦易轍了之後,這個世界並沒有變好。直接曝露出來的問題就是,性別選擇進一步加劇,女性地位進一步下降。

《東京女子圖鑒》

這還遠遠不是終點。男尊女卑,這個世界魔幻的一面正在開啟。有錢給十幾歲的兒子買十幾萬的車子娶還不知道在哪的媳婦,沒錢給兩歲的孫女治病,這不過是現實生活很小的一個切面而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