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社會組織資源共享 下關街道打造閱江“社區營造”聯盟

  多倫路社區的志願者,可以幫著鹽大街社區的居民進行血壓監測;鹽大街的老舊院落管理很有一套,可以為多倫路的居民“傳經送寶”……揚子晚報記者在鼓樓區下關街道採訪時發現,一個以實現區域共建、共享、共治和共贏為宗旨的“社區營造”聯盟,已經在悄然集結。

  志願者跨社區服務

  多倫路社區2016年引進的昕多多社會公益發展中心,發展至今已小有名氣,特有的積分製管理,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參與到社區服務中來。“現在,我們的志願者不僅為本社區居民服務,其他社區的居民也可以享受到我們的志願服務。”昕多多顧問夏幗英告訴記者,比如昕多多的志願者董學英是一名退休醫生,加入昕多多後她便利用專長為轄區居民提供血壓監測服務,現在除了多倫路社區居民,董學英還為附近鹽大街社區有需要的居民提供血壓監測服務。

  社區“結盟”放大資源優勢

  “資源共享,正是我們成立‘社區營造’聯盟的初衷。”下關街道副主任范宇容告訴記者,現在有不少社會組織活躍在社區,因為這些社會組織的介入,各個社區在為居民服務方面也逐漸形成了各自的專長,比如多倫路社區的昕多多志願服務,鹽大街社區的老舊院落管理,唐山路社區的群眾文化服務引領,新民門社區的幼小培訓等,如何能放大各社區的資源效應,讓更多居民享受到這些特色服務?下關街道閱江“社區營造”聯盟應運而生。

  交流中增強地區凝聚力

  下關街道閱江“社區營造”聯盟旨在以基層黨建工作為引領,探索以社團組織為主體,在區域範圍內動員和整合居民、駐區部門、社會組織等各類主體,營造一種團結、永續的共同體,實現區域的共建、共享、共治和共贏。下關街道副主任馬志忠介紹說,聯盟初始成員由八個社區存量的社會組織、成立中的各社區營造組成,後期還將吸納和拓展各有志於社區建設的個人、團體和組織。在范宇容看來,聯盟的成立不僅可以讓居民享受到更多優質服務,更可以通過相互間的交流越發認可地域精神,增強地區凝聚力的同時,感受最貼近的幸福。

  通訊員 劉陽 胡昊 

  揚子晚報記者 薛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