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節炎治療或有新剋星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上海1224日電(孫國根 記者王春)歷經兩年多研究,復旦大學藥學院王建新教授、龐志清副教授靶向遞葯課題組,帶領博士研究生李瑞翔和何雨薇等,發明了一種高效提取「巨噬細胞囊泡」的方法,並用於包載含葯納米粒,對研發仿生靶向藥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重要意義。該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期刊《納米快訊》上。

據悉,巨噬細胞是常見的免疫細胞,在炎症相關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如發生關節炎,巨噬細胞會自發聚集至關節炎部位,並通過一些粘附因子的相互作用滯留於關節腔內,從而發揮抗炎作用。根據這一病理現象,王建新、龐志清課題組設計並提取出一種仿生「巨噬細胞囊泡」,讓其載有納米藥物顆粒,有望靶向治療關節炎。由於傳統的巨噬細胞膜的提取方法步驟複雜、效率低下,難以作為靶向遞葯的載體

針對這一難題,課題組深入研究發現,利用一種「細胞鬆弛素B刺激巨噬細胞分泌囊泡的方法」提取「巨噬細胞囊泡」,可大幅度提高效率。經過蛋白質組學表徵證實,以該方法提取的「巨噬細胞囊泡」與傳統方法提取的巨噬細胞膜的蛋白組成完全相同,但提取效率較傳統方法提高50倍左右。根據蛋白質譜分析結果,「巨噬細胞囊泡」及其製備的載有納米藥物顆粒的仿生「巨噬細胞囊泡包納米粒」均高表達一些特異性的粘附因子,這些因子又與關節炎部位高表達的相關特異性粘附因子相互作用,從而靶向粘附並滯留於關節炎部位,藥物從納米粒中緩慢釋放出來,發揮高效抗炎作用,並同時減少常規製劑由於藥物全身分布而產生的各種不良反應。

課題組進一步通過體外粘附試驗及體內靶向藥物試驗證明,載有納米藥物顆粒的仿生「巨噬細胞囊泡包納米粒」,其靶向效果與靶向治療機制有效。後又以治療關節炎的免疫抑製劑「他克莫司」為模型藥物,通過該給葯系統的靶向遞送,顯著提高了對小鼠關節炎的治療效果。因此,仿生「巨噬細胞囊泡包納米粒」有望作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高效靶向遞送藥物的載體,大大增加藥物在關節炎部位的分布,提高療效並大大降低毒副作用。該研究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靶向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