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煤礦下井要用機器人?“礦難”這個難題要有解了

台灣時間1月12號下午4點半,陝西省神木市百吉礦業公司百吉煤礦 發生井下事故。經核查,當班入井礦工共87人,事故發生後66人安全升井,21人被困井下。截至昨天,救援工作已基本結束,21名被困礦工全部遇難。

發生事故的百吉煤礦年產90萬噸,地處陝西榆林神木市 永興辦事處 小寨村。據了解,該公司成立於2003年,陝西省煤炭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局批準核定。目前,事故發生的原因還沒有公布。在事故現場坐鎮指揮的陝西省省長劉國中要求,要深入耐心細致地進行善後處置,全力配合國家有關部門、依靠專業力量徹底查清事故原因,及時向社會公布處置進展,對相關責任人依法依規嚴肅問責。

多年以來,我國一直保持著世界第一大煤炭生產國和世界第一大煤炭消費國的地位。煤礦由於災害重、風險大,生產過程中下井人員多、危險崗位多,事故時有發生。這不僅讓人們時常為煤礦從業者的安全“提心吊膽”,更成為影響社會整體公共安全和穩定的短板。

我國開始著力研發替代人力的煤礦機器人

除了從嚴監管,如何推動煤炭工業技術革命和產業轉型更新、降低安全風險,一直是人們思考的問題。在這樣一個“智能化”的時代下,機器人代替人們從事一些生產活動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煤礦業是否也可以讓機器人來“加入”呢?

事實上,在我國煤礦從業人員中,從事采煤、掘進、運輸、安控等危險繁重崗位人員佔比在60%以上,是目前最迫切需要開展“機器換人”的高危行業。為此,國家煤礦安監局近日制定公布了《煤礦機器人重點研發目錄》,重點研發應用掘進、采煤、運輸、安控和救援5類、38種煤礦機器人,對每種機器人的功能提出了具體要求。那麽,智能煤礦究竟能否破解“礦難”難題?技術上有哪些問題還有待解決?

國家煤礦安監局煤礦機器人協同推進中心主任孔晉華介紹,發布《目錄》的目的,是引導煤炭企業、科研機構、機器人製造企業和全社會參與研發應用,把握煤礦安全需求重點,鼓勵創新創業,力爭盡快在煤礦機器人技術上有新的突破。

發布《目錄》旨在鼓勵和支持煤礦企業、科研機構和機器人製造企業精準研發,避免重複性建設。《目錄》指明了煤礦機器人重點研發方向和戰略目標,以需求為導向,推進煤礦企業與科研、院校、機器人生產研發企業開展跨界合作,促進產學研用各個主體共創共享發展格局。

煤礦機器人穩定性和精準度問題亟待解決

面對煤礦災害重、風險大、下井人員多、危險崗位多等情況,我國也在積極研發應用煤礦機器人,來相應減少井下作業人數、降低安全風險、提高生產效率、減輕礦工勞動強度。但由於研發起步晚、限制多、人才匱乏,當前我國煤礦機器人在技術上還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

孔晉華表示,尤其是煤礦機器人的穩定性和精準度問題需要解決:“國外企業具備井工開採機器人的研發技術,相對來說比國內要有一些優勢,所以我們要在這個方向發這個目錄引導大家來關注和研發,同時又防止過度的開發。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也申報了幾項就是卡脖子的技術,什麽叫卡脖子技術?就是我們國內有這些技術的研發,但是研發的實力和效果還達不到國外相關技術的狀況和精細程度,尤其是這個穩定性和精準度。”

有分析指出,由於井下作業具有複雜性和不可預測性,一旦機器人出現故障,不僅會造成巨大損失,還可能引發事故,因此機器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十分重要。但在當前,不管是結構的可靠性還是系統控制的可靠性,我國的研究成果還較少,需要通過更多的實踐來反饋。

去年9月3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印發《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組織申報2019年煤礦安全改造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的通知》,將煤礦智能裝備推廣應用納入30億國債資金支持範圍,支持煤礦推廣應用智能裝備,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和智能裝備替代高危崗位作業。

孔晉華表示:我們其中最大的一個在於幫他們爭取扶持的政策,把智能裝備和煤礦機器人的相關內容納入到這30億國債資金,這就是其中的我們做的一項工作。我們可能不是直接給企業研發經費,我們鼓勵他們遵循市場導向,企業亟須要解決這個問題,或者亟須要這款機器人的研發,可以和煤礦機器人的生產企業,還有和這個科研部門聯合開發,我們從一些政策上的扶持或者爭取來支持他們,包括一些後續的申請,包括一些立項,我們是從旁邊可以多做一些扶持的工作。

孔晉華表示,國家煤礦安監局將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制定標準,支持煤礦企業與國內外科研部門、機器人製造企業開展合作,為煤礦機器人研發應用營造良好環境:“對組織煤礦機器人研發應用的企業和部門提供相關政策和資訊服務。煤礦機器人協同推進中心要及時了解並發布煤礦機器人研發應用新進展,並協調解決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

記者:李思默、劉濤

來源:中國之聲《新聞縱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