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突破用地瓶頸 打造種業高地(農村經濟觀察)

聽說過南繁基地嗎?它是我國農業科研的加速器、種子供給的常備庫、農業科技實驗區,位於北緯18度線以南的海南省三亞、陵水、樂東三市縣境內。這裡獨特的熱帶氣候,讓農作物加代繁殖,使一個品種的育種周期縮短1/3至1/2。我國現代種業的這種傳奇,在南繁基地不斷演繹。新中國成立以來育成的7000多個農作物新品種中,超過70%經歷過南繁洗禮。

然而,科研用地不穩定,生活保障用地跟不上,南繁用地問題長期困擾著這個中國農業矽谷,使南繁基地在承載發展現代種業這個光榮使命的過程中,步履蹣跚。如何讓南繁用地盡快破局,是緊迫的任務。

頂層設計——

防止非農化,南繁用地成為“紅線中的紅線”

“天當房,地當床。”沒有怨言,只有奮鬥,一個甲子的時光,一代又一代農業科技專家在這裡堅守,不屈不撓地打造著中國糧食安全的基座。

“南繁南繁,又難又煩。”農業科研人員耳熟能詳的這句脫口說,道出了南繁基地的困境。缺乏統一規劃,用地跟不上,育種不方便,南繁基地管理和服務都遇到了極大困難。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副局長林景山坦言,長期以來散落在海南南部的全國近600家育種機構,都面臨著用地的困境。玉米育種專家李登海指出,南繁不可或缺。我國第一個緊湊型玉米品種、第一個畝產1500斤玉米品種,無數的“第一品種”都從這塊熱土上孕育成形,但是,南繁深深地被用地問題所困擾。“上世紀70年代,我們在三亞荔枝溝育種,沒地方住就住在農民的穀倉裡,用木板和稻草搭床。因為沒有固定的倉庫,育種材料經常被牛吃、被人偷。”

就這樣,育種人盼,製種者盼,盼的是南繁基地的科研能順利推進,盼的是南繁用地困擾能順利解決。南繁基地規劃的頂層設計,就這樣在千盼萬盼中頒布了。《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劃(2015—2025年)》(以下簡稱《南繁規劃》)於2015年10月28日由原農業部會同相關部門及海南省政府印發,明確劃定26.8萬畝科研育種保護區,其中5.3萬畝為核心區。農業農村部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表示,南繁保護區是“紅線中的紅線”,要堅決防止非農化。

國家南繁工作長官小組辦公室主任、海南省農業廳廳長許雲表示,《南繁規劃》實施近三年來,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先後下達南繁項目資金5.9億元。截至目前,海南省已在三亞、陵水、樂東三市縣劃定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26.89萬畝,核定核心區新基地建設用地745畝,全部上圖入庫,實行用途管制。

《南繁規劃》項目進展順利。三亞、陵水、樂東作為全國57個製種大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以來,接受中央財政下達製種大縣獎勵項目資金9690萬元,目前已支出3877萬元。此外,中央財政近3年來下達補貼項目資金7950萬元,用於補貼三市縣及生物育種專區內的供地農民。

南繁用地納入制度性供給,為南繁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指出,南繁基地建設全面上升為國家戰略工程,新形勢下南繁肩負的任務更加艱巨,南繁事業的發展遇到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必須切實加強南繁基地建設與管理,保護和使用好南繁用地。

需求導向——

流轉合理,精準對接南繁用地供需

制度供給為南繁用地創造的是政策環境,在操作上最終落地,必須瞄準需求導向。一方面,要對接的需求是南繁主體多樣化、育種方式多樣化。張延秋表示,南繁需要供應穩定、流轉價格合理的科研和生活用地,需要高品質的公共服務,需要法規制度的管理和保護。

精準對接用地需求主體,南繁基地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穩步推進,生物安全監管基本實現全覆蓋。三亞專門成立了《南繁規劃》落地工作長官小組,緊鑼密鼓推進。現在,10萬畝科研育種保護區、1.5萬畝科研核心區和為新建核心區配套的219畝建設用地已全面落實。北京、湖南、山東、江西等11個省市已在核心區新基地流轉土地7039畝。三亞與安徽、北京等省市達成南繁生物育種專區供地意向。目前,南繁三市縣已核定6塊、合計745畝的新基地配套裝務區用地。

另一方面,要對接的需求是供地方面的對價需要,不能讓農民利益受到損害。每年10月到次年5月,是海南冬季瓜菜的種植時間,也與南繁季重疊。種植冬季瓜菜畝收入可達六七千元,已成為不少海南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許雲表示,要以土地實際利用情況進行對價,讓農民有獲得感;讓農民參與南繁基地建設和生產,並獲得工資性收入。湖南省規劃建設的2000畝南繁現代科研育種園區,直接與農民簽訂合約。“園區土地分布在3個村2673個農戶,戶平均0.79畝。”湖南省農作物種子南繁中心主任譚新躍介紹,從去年10月開始,他們每天晚上6點到9點下鄉進村,挨家挨戶摸情況、做工作,最終確定了市場主導、村內統一、按土地品質分三級定價的土地流轉原則。截至目前,湖南省已撥付財政資金6000萬元,流轉了科研用地1331畝。

陵水黎族自治縣卓傑村黨支部書記陳維乙除了自己帶頭流轉南繁用地,還使用土地置換方式解決南繁用地中的“插花地”問題。陳維乙說:“村裡有21.6畝‘插花地’,涉及的幾戶農民以種植冬季瓜菜為主要收入,一直不願流轉。我們把南繁保護區外流轉的30畝土地平整改造後置換給他們,問題就解決了。”

精準對接供需,南繁用地明確了利用方向。綠色、集約、節約、可持續,讓城市建設用地和南繁用地調和共處,讓地方經濟與南繁戰略同步發展,讓當地農民與南繁主體“一家親”,高標準、高品質、高效率推進《南繁規劃》落實。

為攻克推進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國家南繁工作長官小組從建立完善協調機制、加強督導考核和強化組織保障三個方面發力,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任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兩年多來,《南繁規劃》落實取得了明顯進展。張延秋指出,南繁有一個氣候條件要求,就是在1月份平均氣溫不能低於20攝氏度。目前滿足氣候條件的26.8萬畝已經全部劃為南繁保護區。

組織化運營——

創新前沿,南繁用地探索發揮現代種業矽谷效應

讓南繁用地充分發揮效應,關係著南繁被定位為中國種業矽谷“新高地”的成色。

農地轉換成育種用地,需要有體系化的財政配套。山東省種子管理站副站長王文濤介紹,山東省財政專項投資2000萬元,已經流轉的南繁用地,被分配到山東47家南繁部門。“去年5月資金到位,9月土地分配完畢,這個南繁季不少部門已經開始育種了。”山東省種子管理站指導入駐部門成立基地建設業主委員會,育種部門自選業委會代表。山東丹玉種業公司總經理張百泉表示,目前,業委會組織入駐部門自籌資金,一期工程285萬元資金已到位。

農地轉化為育種建設用地,需要機制化創新基地建設方式。多方共建,是江西采取的基地建設方式。江西省選擇基礎條件好的天涯種業公司作為南繁基地承建實體,負責基地的配套設施建設、建後管護和公共服務。其他南繁部門可以入股,根據股權比例使用基地設施,也可以根據科研生產實際分期租賃。目前,江西省南繁基地新增用地3180畝,其中科研育種用地3150畝、配套建設用地30畝。北京市種子管理站副站長張連平介紹,新基地將建設完善的配套設施,實施規範管理。對符合條件的南繁部門,北京市財政按照土地租賃合約給予10年土地租金30%的土地租賃和建設補貼。截至2017年底,北京的南繁部門在海南省的流轉土地已達2382.47畝。

南繁用地供給,為打造種業矽谷夯實了深厚的基礎。對此,育種專家們充滿著新的期待。育成了20多個短季棉品種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棉花育種家喻樹迅仍在致力於優質棉和無膜棉品種的選育。他說:“棉花育種對溫度要求很高,溫度低則棉花不吐絮。目前,地處三亞市崖州區的一塊棉花育種基地,雖然不在保護區範圍內,但溫度非常適宜種植棉花,對棉花育種而言是一塊‘寶地’。”

未來種業矽谷什麽樣?劃定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配套新基地建設用地,強化生物安全監管。海南省省長沈曉明表示,要通過南繁優勢的發揮,圍繞國家糧食安全需要和全球種業創新前沿,謀劃建設中國南繁科技城、南繁育種國家實驗室等一系列重大項目。為了讓《南繁規劃》既推動科研育種,又惠及海南地方,農業農村部支持探索核心區建設與南繁小鎮建設、休閑觀光旅遊區建設等相結合;湘瓊兩省簽署農業合作備忘錄,在南繁基地開展檳榔等優勢特色產業合作;上海市農委和陵水縣政府簽訂農業合作協定,推動陵水現代農業發展。

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提高,要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從“一杆秤、一把尺”到打造現代種業,南繁基地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奮力前行。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12日 09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