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省中醫院開出流感防治詳細「藥方」

目前,正值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近一周來,由於受冷熱環境交替的影響,省中醫院門診流感患者較前明顯增加,專家預計,近期在本地區或有小範圍流感暴發的可能性。為幫助更多百姓提前防範,省中醫院肺病科專家結合多年臨床經驗,針對不同體質人群可能出現的癥狀,從中醫辨證的角度開出了特別詳細的方子。

中醫治療流感重在辨證

從中醫角度而言,流感屬於「溫病、戾氣」範疇,由外感六淫邪氣所致。從臨床癥狀來看,流感患者大都會出現發熱惡寒、咳嗽、咽喉痛、咳痰、全身酸痛、頭痛、乏力等癥狀,部分病例還會出現泄瀉或(和)嘔吐。小孩可出現厭食,高熱者可出現驚風。體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體腫大。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進展,來勢兇猛、突然高熱、體溫超過39℃,邪陷心包,甚至亡陰、亡陽,出現厥脫導致死亡。

眾所周知,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不同體質的人群外在的表現也不盡相同,用藥方面更是考究。為此,專家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不同表現形式開出了詳細的應對良方:

1.邪犯肺衛

癥狀:發熱、惡寒或未發熱、咽喉腫痛、肌酸乏力、或輕咳,舌淡紅,苔薄或薄膩,脈浮數或滑數。

治法:疏風清熱、透邪解毒

參考方葯:銀翹散合升降散加減

金銀花20g、連翹15g、竹葉9g、荊芥6g、薄荷6g(後下)、桔梗6g、牛蒡子9g、蘆根18g、炒杏仁9g、生甘草6g、僵蠶10g、片薑黃10g、蟬衣10g。

方葯加減:如扁桃體化膿,銀花、連翹各30g。

如鼻塞、噴嚏,加細辛、蒼耳子、辛夷、白芷。

中成藥包括銀翹散及維C銀翹片、銀翹解毒丸、板藍根顆粒、蒲地藍口服液等。

2.邪犯少陽

癥狀:發熱惡寒交替發作,一側或兩側耳下腮部疼痛,咽乾、口苦,或伴頭痛,納少,舌紅,苔薄白或淡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和解少陽

方葯:小柴胡東加減

柴胡10g、黃芩10g、半夏10g、黨參10g、甘草6g、生薑3片、大棗5個、金銀花20g、連翹15g、僵蠶10g、片薑黃10g、蟬衣10g、葛根20g。

中成藥包括小柴胡顆粒等。

3.熱毒襲肺

癥狀:發熱、咳嗽頻劇、痰黏稠或黃或有血絲、咽喉腫痛、口渴、目赤、噁心嘔吐、腹痛泄瀉,舌紅或絳,苔黃或膩,脈滑數。

治法:清肺解毒

方葯:麻杏石甘東加減

炙麻黃9g、炒杏仁9g、桔梗12g、前胡12g、白前12g、生石膏30g、黃芩12g、金銀花30g、浙貝12g、公英30g、沙參12g、生甘草6g。

中成藥包括金蕎除瘟顆粒(省中醫院製劑)、連花清瘟膠囊、連花清瘟顆粒等。

4.氣營兩燔

癥狀:壯熱、咳嗽氣急、胸悶喘促或胸脅脹痛、煩躁不安,甚者神昏譫語、口渴欲飲、溲赤、便乾,舌紅絳,苔黃,脈細數。

治法:清氣涼營

參考方葯:清瘟敗毒飲

清水牛角24g(先煎)、玄參12g、生地15g、麥冬12g、金銀花30g、連翹15g、黃連9g、梔子12g、赤芍9g、丹皮12g、瓜蔞18g、生甘草6g。

在以上辨證基礎上,小兒如出現高熱可加用羚羊角粉等;食欲不振者可加用雞內金、焦三仙等;舌苔厚膩者可加用藿香、砂仁等。

預防流感提高免疫力是關鍵

流感可防可治,其中預防是關鍵。中醫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乾」,即人體的正氣強,免疫力提高,人就不易得病。因此,專家建議可以從飲食、運動、出行、心理等多個方面來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預防流感的發生。

飲食方面,專家建議飲食應多樣化,均衡營養,保證充足的維生素和蛋白質的攝入,多飲水;食用禽肉、禽蛋等時應充分洗凈、煮熟,注意操作衛生,生熟分開。此外,還要做到飲食有節,避免暴飲暴食、酗酒。

起居方面,應起居有常,按時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如勤洗手、勤換洗衣物。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室內勤通風換氣,定期大掃除。

運動方面,專家建議可堅持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散步等,跳舞最好選擇在公園或廣場等比較開闊的地方。需要提醒的是,運動時,強度要適中,量力而行,一般運動後心率最好不要超過170減去年齡的數值;年老體弱者應選擇合適的運動,不帶病運動,出現感冒癥狀應及時就醫。

出行方面,專家提醒,要儘可能減少與禽畜不必要的接觸,特別注意盡量避免接觸病死禽畜;在流感高發期,盡量少到人群密集區活動;出門踏青時,應盡量避免接觸野生禽鳥或進入野禽棲息地,年老體弱者出門要戴口罩。

心理方面,專家介紹,中醫強調「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恐則氣下,驚者氣亂」,對流感產生恐懼之心,必導致氣機逆亂,氣鬱化熱,產生毒熱之邪,更易招致外感。因此,大家要相信科學知識,克服恐懼心理,保持平和的心態,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在使用預防中藥時應由執業醫師開具處方,切不可自行判斷、選擇。老人、兒童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慢性病患者及婦女經期、產後慎用;孕婦禁用。中藥預防處方不宜長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服用中藥預防處方後感覺不適者,應立即停止服藥,並及時向醫師顧問;對中藥預防處方的藥物有過敏史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山西晚報記者 薛琳 通訊員 趙慧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